|
【学术简历】
1963年9月-1970年5月 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德语。 1972年5月-1975年8月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毕业。 1975年9月-1978年9月 在北京化工二厂扩建外办任翻译。 1978年10月-1981年9月 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1年12月-1993年3月 在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副编审、编辑室副主任。 1993年4月至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室副主任、所长助理(1999-2005年),现任研究员(2001年8月起)、图书资料室主任。曾经三度公派赴德国研修共两年半时间。
【主要代表作】
1,《超越西方思想??哲学研究核心领域新探》,专著,16.8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2,《新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论文集,合编(与孙恪勤),时事出版社2003年6月,37.6万字。 3,[德]《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合译,总校全书。 4,“德法对欧洲一体化目标之争评析”,论文,《德国研究》2001年第3期,转载于《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1年第6期。 5“论德国当代政治文化若干特点”,论文,《德国研究》2006年第1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7期。
【研究专长】
国际政治学、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近期研究方向】
1,“欧洲模式”研究 2,《黑格尔全集》(哲学所课题),翻译《历史哲学》
【近期学术活动】
1,参加“欧洲模式”研究课题及研讨会 2,参加《黑格尔全集》课题组研讨会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8519 5743 电子邮箱:liulq@cass.org.cn
相关成果
序号 年度 名称
1. 2000 理论经济学一定需要价值论吗?
2. 1995 亚洲背景下的中德关系
3. 1998 世纪之交的德国、欧盟与中国中国建交二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4. 2000 迈入21世纪的德国与中国
5. 1994 漫谈西方学术的传统与风格——欧洲大陆与英美学术传统之比较
6. 2003 德国极右翼势力问题探究
7. 2006 论德国当代政治文化若干特点
8. 2005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没有用过“唯物主义哲学”一词
9. 2001 德法对欧洲一体化目标之争评析
10. 1998 联邦德国调节居民收入措施探析
11. 1992 "本体论"译名辨正
12. 2000 超越西方思想——哲学研究核心领域新探
13. 2004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