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的钟声响了,人类悄悄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初叶的又一个新年----2007年,就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世界社会发生了一个被记入人类历史事件的大事,这就是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处死,通过网络,全世界都几乎实时同步地知道。应当说,类似萨达姆被处死的事件不是第一件,离我们比较近的历史中就有二战的战犯希特勒和日本的战犯东条英机。
希特勒、东条英机、萨达姆这些政治人物的悲剧人生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原因是必然的,更多的原因在于这些悲剧人物本身。下面我就分别从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学的观点来引导大家深度解析萨达姆被处死的原因。
(一)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中国古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说,人将临死的时候,他说的话也是真实的。据报道,萨达姆临刑前与看守有过对话,看守问他害怕不害怕,萨达姆说:他不害怕!他说他早就将生命献给政治了。我相信萨达姆说的是真话,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萨达姆受刑时确实很镇定,也拒带头套,可谓“视死如归”。其次,从萨达姆死之将至前的最后办的一件事也可分析出来,萨达姆立下了遗嘱,将他的个人财产全部留给了大女儿拉加德继承,但他的小女儿拉娜及其他亲属就一分未给,这说明萨达姆是个缺少亲伦的人,在萨达姆想来,也许这是与大女儿的一场交易,或许是感谢,因为萨达姆被捕后就是大女儿拉加德为他组织了国际辨护律师。萨达姆想到大女儿,一定会联想到被他自己下令杀掉的两个女婿(拉加德的丈夫卡梅尔被萨达姆下令暗杀的,卡梅尔曾向外界公开了伊拉克的武器秘密。1996年,他从约旦被骗回伊拉克后被杀害,而他当时回国时还以为会得到宽恕,拉加德妹妹拉娜的丈夫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这不可能使萨达姆不想起小女儿拉娜。如果萨达姆有人伦,他一定会感到对不起两个女儿,因为杀了她俩的丈夫,如果萨达姆因为这件事感到对不起这两个女儿,他一定会将遗产给一些小女儿,但萨达姆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说明萨达姆至死不为杀两个女儿的丈夫而感到有丝毫的后悔。
可见,萨达姆是一个没有丝毫人性伦理的过头的“政治人”,可谓“六亲不认”。你想想,两个女婿都要杀掉,哪对待伊拉克公民又怎样呢?有报道说,发现前伊拉克留下的“万人坑”,虽然没有亲见,但我有些相信。又如,萨达姆在1982年躲过杜贾尔村暗杀事件后对当地村民采取报复行动,杀害了143人。我相信这是事实。
还有传言,萨达姆有过暗杀小布什老爸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并把老布什头像用大理石砌成地板,置于大庭广众之下让人踩踏。这也有些相信。因为综观萨达姆的思想行为,一生杀了不少人,谁都敢杀,不论对内对外,对亲人对外人,只要是不符合自己的政治利益,都想通过杀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确实是个暴君!思想意识中根本就没有人类伦理道德,没有生命观点,不懂谈判妥协合作,不懂人权,只有杀生完事,只有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这类政治领导人特点是相同的,头脑中只有“政治残杀”观点,没有人伦生命观点,希特勒杀了大批犹太人,东条英机杀了大批中国人。都没有好的下场。
中国古代的《增广贤文》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形象地描写了人间社会现象。但是现象归现象,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处世观点来作为我们人生处世准则却是一大缪误。对一个人来说,生命不可再生,钱财可以赚来。
亚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残酷政治斗争的历史漫长,是产生这类政治家的壤土。就是中国、前苏联、柬埔寨等,历史上也不缺乏。这类领袖或政治斗争高手,多热爱政治权力,往往政治斗争过头而不顾别人生命,也不顾自已生命(萨达姆女儿还认为自己的父亲是很有力量的人),他们的头脑中,为了政治利益和权力,不顾伦理、不顾亲情、更不懂什么是普世价值意义上的人权、生存权。
在现代西方国家,对家庭成员都不好的政治人物是不会成为总统的,反而是成丑闻的把柄,并因此会受到政治攻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很有亲情人性,对两个女儿宠爱有加。台湾陈水扁没有抛弃自己遭受过车祸痛苦的吴淑珍。试想,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导人,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会去爱他的平民吗?中国二千年前,孔子就提“仁”政了,提倡以德治国,尽管他的政治学说不是完全正确。
(二)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萨达姆被处死事件,和希特勒法西斯政治集团接受纽伦堡审判、东条英机接受死刑审判一样,不单单是国内政治事件,更大程度上是国际政治事件。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国际政治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个国际政治现象。
政治是什么?按照现今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的分配说,也就是:“政治是社会价值(物)的权威分配”,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也说,政治就是研究“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得到?怎么得到?”。
很明显,人类诞生于地球,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资源,土地、矿藏、石油、森林等等与人类生产生活都密切无间,这些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对人类生存有绝对的、巨大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稀缺导致占有,占有形成价值。国际政治活动无不围绕这些价值物的分配而展开,在国家(局部占有)还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作为国际政治关系,世界大家庭的人们如何来分配这些价值物?为了合理分配,世界社会成立了国家的“政府”机构----纽约联合国总部。有了国际政治硬件机构,还要有国际政治软件操作系统----国际政治权威。那么谁来充当这个国际利益分配权威呢?这个任务光荣地落在了美国这个国家身上!从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各方面实力看,美国都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并且远远超过了美国的“父亲”----英国!不但如此,美国事实上有条不紊地在管理着世界,在西方战线,美国管理着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二线国家。在东方战线管理着日本、澳大利亚、南韩、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二线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甚至还波及到中国的港澳等原外国殖民地区。在美洲本部,美国管理着近邻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以及那些拉美后院国家。所以,美国无疑地、实际地成了国际利益的分配权威,美国统领着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组织,还牵引着世界维和部队,成了国际警察。美国掌握着国际“财政部”----世界银行。美国无疑成了国家间的精英国家,根据意大利政治学家莫斯卡的“精英政治”理论,美国就成了国家间的国际政治领袖。所有这些政治事实都不是我虚构的,而是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当然,美国成了国际政治权威后,要遵循各国公认的一套政治规则,包括世界核武器发展规则。即使对于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美国不会无偿掠夺,美国会以世界> 通行的国际贸易交换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也不会独霸这种交换,谁出价高谁得,世界各国会以贸易的规则予以伊拉克补偿。事实上,中东石油有卖给美国的,也有卖给各国的。美国作为世界价值物的分配权威会占一些便宜。将近牺牲三千士兵的血会让白流吗?
严格说来,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是地球这个星球上全人类共有的价值物。因为中东人并没有为地下石油资源的形成付出劳动。开发占的费用相比起油品本身的交换价值是很小的。在今天,石油资源广泛影响全球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吃、穿、住、行,做饭要用液化气,穿的衣服是化纤,出门开车要用油。
言归正题,萨达姆被处死事件,就在于萨达姆没有处理好国际政治关系,不懂得谈判合作,只懂政治打斗残杀,伊拉克本身石油资源丰富,还要去侵占科威特,还要去与伊朗杀,这当然坏了以美国为中心建立的国际政治规则。萨达姆有勇无谋,不尊循规则,不自量力,不顾国际规则和国际政治现实,“鸡蛋与石头相碰”,自然“头破血流”,有点象斗风车的那个堂吉诃德。
可以预言,萨达姆不会是最后一个,后面还会有类似的政治暴君受到国际政治的制裁。从现在看,从世界范围看,比较危险的有中东地区和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伊朗、北朝鲜比较突出,发展核武,为现存国际政治规则所难容。
马克思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生产发展史。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保持生产力活跃和先进的“生产型”国家才有具备成为世界国际政治权威国家的本钱。中国是一个“政治型”大国,要成为权威领袖大国还要很长时间,不要忘了,中国几千年都是一个历经“战乱--发展--再战乱--再发展--....”循环往复历史的残酷政治斗争的国度,中国历史上的战乱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这是中华民族需要谨记的教训。当中国与美国有了平起平座的国际政治地位后,中美两国不会冲实,更多的是融合合作,因为,到了那种境地,中美两国的社会价值观肯定己经同化了。
(三)从宗教学角度分析
萨达姆被处死刑,正应了佛教的那种“因果报应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我们自己、朋友、敌人这三者都处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并因时间发生变化。今天的敌人将来有可能变为朋友,今天的朋友将来有可能变为敌人。美国打伊拉克前,萨达姆不把自已臣民当朋友看待,乱杀无辜,民怨四起,当美国大兵压境时,民众当然不放一枪,你萨达姆政权平时不爱臣民,外战来时臣民当然没有理由再爱萨达姆政权,这就是“民心”。同样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是伊拉克的朋友,伊拉克也曾富庶一时(据传,美还帮伊拉克摆平伊朗),后来双方成了敌人,再后来,轰下萨达姆政权后,今又成了朋友。所以世界上所有的事件、关系都会变化的。
萨达姆被处死刑,至死还手持《古兰经》,表明中东“以眼还眼”、缺乏谈判合作精神、动辄“以暴易暴”(典型如巴勒斯坦暴力循环)的宗教信仰有缺陷存在,文化需要不断修正更新,才会达成高级阶段的文明。很明显,萨达姆不会信仰和理会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萨达姆的死正如佛教所说:“纵是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四)最后的结论
“没有伦理的政治强人往往是成功的,但结局也往往是可悲的”----这就是我今天用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学的观点深度解析萨达姆被处死的原因后得出的名言和结论。怪得亚里士多德在写完《政治学》一书后,会继续写作《道德情操论》一书,也许他预见到了生怕自己的著作《政治学》一书日后给世人带来过多的冲突而想起了人世间道德情操的珍贵和重要。
希特勒走了,德国繁荣了!东条英机走了,日本繁荣了!萨达姆走了,伊拉克将走向繁荣!暴君极权古去,人权到来,国家繁荣。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和人权的不断发展是历史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