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决朝核危机曙光凸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2 09: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观察:解决朝核危机曙光凸现


朝核危机产生后,世界各国反响不同,态度不一。经过努力,国际间终于达成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国有关制裁朝鲜的1718号决议。目前看来,尽管各国对决议内容的解读和反映仍有差异,但总体上正在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朝核危机再次展现一缕曙光。

一、朝核问题之盘点
朝核危机产生后,联合国于10月14日,作出了有限制裁的1718号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一是谴责朝鲜进行的核试验;二是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三是提议各方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有限的制裁措施还包括:对相关技术与材料进行管制;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 ;对相关金融实施管制 ;排除使用武力;将视朝鲜遵守决议情况调整、暂停或取消对朝制裁措施。这项排斥武力方案的决议,为和平解决朝核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裁决议出台之初,有关各国对决议内容做出了各不相同的解读,这主要存在五种差异:一是朝鲜对决议采取了拒不执行的DIZHI态度,坚定了对各大国的敌视,并有准备二次试验等扩大事态的可能性;二是中俄与欧洲大国,基本上保持了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执行有限制裁要求、寻求平息事态的平和态度;三是美国表现出在决议基础上的制裁扩大化倾向,进一步制订了对输出核技术和相关服务的外国人的制裁法案,并实行了有限的武力威胁;四是日本对决议内容极为不满,单独采取了包括中止贸易性质的实质性制裁措施;五是韩国存在着既反对又淡化的复杂心态,继而依据《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要求美国明确对其提供核保护的具体的报复性措施。


总体上,朝核危机出现后,各国的反映不尽相同,产生和解决危机的关键,仍然是朝鲜和美国的国家关系问题;朝日矛盾尖锐化,对克服朝核产生的危机毫无裨益,欧洲没有感受到事实上的利益冲突,而中俄两国对解决危机的作用很大。


二、朝核问题之转机


能否有效化解当前面临的核危机,目前最主要的是美中态度和俄日变数,俄国尽管相对缄默和低调,但作为相邻并与朝鲜保持紧密接触的大国,解决危机的实际能力不可低估。而日本因素最终不能脱离美国而起作用。可见朝核危机产生后,迅速把美中推向前台。


有效解决朝核问题的现实条件,主要来源于中美两国紧锣密鼓的外交接触,并由中国将各方意图转达朝鲜,从而实现了有关各方在接触中反思策略、权衡利弊、求同存异、调整行为之目的。在本轮危机中,美国政府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其一反常规地采取了克制态度,客观上为解决朝核问题提供了调解时间和腾挪空间。美国的克制忍让和中国的坚决反对,使双方在朝核问题上有了紧密接触和交换看法的前提和机会。
朝核问题也正是在美中合作原则下,赢得了新的现实转机。这一转机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美国不仅信守不使用武力的朝核底线,而且进一步表明了核问题能够也必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并愿意随时重返六方会谈的积极态度。这一态度,在维护大国尊严的同时,实际也向各国乃至朝鲜,始终打开着外交斡旋的大门;二是朝鲜尽管仍然坚持强硬立场,但毕竟态度较前期有所松动,声称有条件地加入六方会谈,表明了它已经不再自绝于国际社会,不再执着于DIZHI一切形式的外交努力。可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朝核危机,甚至具体到通过操作层面的六方会谈来弥合分歧,已经获得共识,并出现了化解危机的可能性。
    美国国务卿赖斯出访中国,使外交努力付诸行动。一旦分歧继续缩小、共识不断扩大,解决朝核问题就将回到国际规则和正确轨道上。那么在有了朝核问题的教训后,解决危机便有望出现新的视角。

三、朝核问题之展望


本来美国在处理美中、美俄及美朝关系时,均有主动权。而美国对朝核问题的刺激和遏制也不例外,即朝鲜多少出于被迫无奈。这次美国所展示的灵活姿态,表明布什政府在内部压力和外部困境中,开始向理性外交转变,这是近年来从未出现的良好征兆。只要国家间能够平等沟通,那么就必然存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很显然,在日本核技术明显成熟、并保持了据称有500吨核原料储备、核武化的视在实力无可置疑的前提下,要求朝鲜彻底放弃核技术的主张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举动。但是,朝鲜必然无意于甘愿置身国际社会之外,很可能会在确认自身安全保障后,再以某种折衷方式接受弃核原则,这是考验各国外交智慧的一大课题。


彻底解决朝核危机,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也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要取决于美国能否灵活行使主动权。在与中俄等国交流接触并取得共同立场后,美国接下来必须采取安慰韩国、约束日本的相关措施。唯有这样,才真正可能将朝核危机化险为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6 17: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