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时评:是谁让“科研老板”如此神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6 10: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最近提出,不给“科研老板”以生存土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科技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呼吁,“科研老板”现象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障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科研老板”何许人也?他们曾经在科研一线做出过一些成绩,可现在的主要工作已不再是科研,而是利用自己的名誉头衔和人脉关系,专门“跑项目”,揽下大把课题和经费,又把课题分包给朋友、同事或学生做。待到别人出了成果后,挂上自己的大名,既占有了别人的科研成果,又为自己争取更多项目积攒了资本。在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员和教授、博导成为“科研老板”已不足为奇。  

    “科研老板”使科研资金大量流失。他们往往成为某一领域的“把头”,把纳税人的钱变成了自己的家产,其中有的人身价上千万元,开着名车、吃着洋餐,动辄一掷千金,十足的“老板”派头,这让人不禁要问,科教“兴”的是“国”,还是他们个人?  
    “科研老板”是科研肌体的“癌细胞”。他们扰乱了正常的科研秩序,把科研活动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行为,背离了科学精神,使得科研项目“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  
    “科研老板”现象最大的危害是人才浪费。一些原本可以在自己领域内好好钻研的科研人员,年纪轻轻就放弃了科研,而把宝贵精力转移到项目公关上,实在可惜。“科研老板”还使科研项目更多地集中在部分人手里,而大多数青年学者申请课题困难。  
    “科研老板”是现行科研资源分配体制下衍生的“怪胎”。当前,我国科技投入与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科研资源分配权和项目审批权过于集中在某些部门、某些人身上,科技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缺乏公开透明的审批程序和绩效考评机制,留下了较大的“寻租”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专家便发挥“专长”,专司项目申请和“经营”,做起了“科研生意”。  
    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国家创新体系,必须铲除“科研老板”的生存土壤。为此,应该按照科学民主、公平公开、规范高效的原则,完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凡是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应该聘请同行专家参与,并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建立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严格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同业和社会监督,最终让“科研老板”无立足之地。(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07:2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