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顶博士帽能带来什么——访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6 09: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读了博士生远潇给本报的来信后,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有这些困惑和担心,实际上是很多博士生们在读博士之前并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做学问,是不是能抵御来自物质世界的诱惑。另外,如果读博士抱有“一顶博士帽能给自己找工作时加分”的想法,不仅会增加自己学习期间的痛苦,而且在找工作时会发现,博士头衔不能有多少优势后会更加失落。   
由于是最早进入微软公司高管层的华人,又常常在高校亮相做巡回演讲,而且还在中国创办了“开复学生网”,给中国学生解答“大到人生观,小到如何学好英语”的各种问题,这使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工科博士李开复,在中国高校学生中的名气不校就博士生远潇的困惑,记者专访了李开复。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戴博士帽   
“选择读博士就等于选择了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一段时间,你必须要成为孤独的人,要远离物质的花花世界,甚至要无数次承担失败或者不被学界认可的痛苦”。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能成为博士的潜质。在李开复看来,当你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   
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的热情。因为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后就得看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墨守成规,不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那么做创新研究可能就不太适合你。   
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会羡慕、甚至感到痛苦吗?如果你是个物质欲比较强、对挣钱还有兴趣的人,或许你该去读个MBA,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去读博士。   
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可能能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而一个MBA毕业后或许能拿到15万美元,但拿到博士学位要花上5年时间,或者更长,但MBA只要两年的时间,MBA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一些。   
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可能会使你的人生变得灰暗。   
李开复说,只有当你肯定自己读博士确实是为了享受做学问、超越前人的乐趣时,才有可能愉快地度过学习生涯。   
李开复回忆,他自己念博士的时候虽然有奖学金,但日子也不富裕,有时候假期也得出去打打工,但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生活阶段就应该享受不同阶段的乐趣,学生时代就应该是物质清贫,学习而快乐着的。   
毕业时,你应该成为你研究领域中世界第一的专家   
跨入博士生的门槛后,李开复建议,要给自己设计一个3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脚踏实地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   
李开复说,他至今还记得在他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系主任说的话:“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   
这样的要求似乎对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开复说,他本人正是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李开复想告诫博士生远潇: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   
李开复回忆说,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人崩溃。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凌晨3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李开复说,另外,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矗   
你找的导师,最好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作用是多么的大。”李开复建议说,在确定自己要开始读博士之后,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甚至应该去求教于周围能找到的专家,看看大家对你想选择的导师有怎样的评价,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互联网。   
李开复说,他还鼓励准博士生们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他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快给回复。   
李开复听到过一些博士生抱怨说,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得到导师充分的指导。他把自己听到的案例归纳出了几类准博士们要慎重选择的导师。   
有一类导师,有很多的项目,学生跟着这样的老师,3年的工夫大概都在替老师打工赚钱。这样的导师暂且看到他长处的一面,可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博士找工作,招聘的企业看的还是你作为博士的突破和研究能力,而不是你做过多少项目。   
李开复说,这类导师中,有一种最恶劣的是,看到一些能干的学生能为自己做点事,即便到了毕业的时间也不让学生毕业,还要让学生多打几年工。所以在选导师之前,一定要多方打听导师的人品如何。   
还有一类导师也被李开复认为是要当心的,这类导师虽然很安心做研究,但他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研究思路和方向都是很落伍的,而且他给你选定的方向有可能早就被证明是过时的。李开复说,有的导师可能上了年纪,近年来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个老师人品不错,能允许和鼓励学生不同常规的想法,并且从方法论上能指导学生,这样的导师应该是可以选择的。   
李开复多次在各种演讲和文章中提到他当年读博士时的导师。他说,虽然读博士期间,他的导师确实没有教给他有关他专业的知识,但是他能给学生大方向的指导,而且能毫不吝啬地与学生分享他在学术上的经营和他在学术界的各种资源。   
李开复说,博士生导师或许就是那种没有太多时间给你,也不会给你太多具体而细节的指导,但他却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戴上博士帽不等于就能一步跨进挣钱多的地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18:0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