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字垃圾也能获社科大奖?——评江苏省社科评奖中的腐败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4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办公室,在2003年12月17日《新华日报》上公布,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高朴等同志撰写的《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被评为二等奖(全省决策咨询类的最高奖项,公布最终结果时改为内部奖)。这一结果一见报,就在我室引起强烈反响。当时我就与另一位老同志分别在规定的20日之内向省评奖办提出了4份署名书面意见,随后也陆续作了反映。可能是我们的声音起了点作用,原本应在2月份公布最终结果,一直拖到7月14日才公布;原本开会颁奖(往年都是),后改为个人到评奖办领奖。与其它省的情况一样,反映归反映,但结果不可改变。正义的呼声再一次在官场替规则面前败下阵来。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所谓获奖调研报告是何等货色。  

这份获奖调研报告由五个分报告组成。分别为:《强化资源整合 突出建设重点 加快提升江苏港口经济竞争力  
——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之一(总报告)》;《江苏港口经济发展存在四个不适应——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之二》;《加快整合江苏沿江港口资源——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之三》;《高起点建设和发展太仓港——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之四》;《浙江发展宁波港集装箱运输的政策与启示——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之五》。为了使这份报告得奖,面对这分开不能独立成篇,合起来又不是一篇文章的东西,作者(或许是评委)也是动足了脑筋,只能把这系列报告副标题的一部分——上海洋山港建设与江苏港口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向社会公布。用文章的部分副标题得奖,这在全国可能是首创。  

仅就获奖的标题而言,就有严重问题。主题是什么,是上海洋山港建设吗?上海洋山港建设2020年才能完工,在近20年的时间跨度里,变数很多,现有资料不充分不支持,作者功力不够,无法驾驭(看原文就更清楚了,本人向有兴趣读者提供)。是江苏港口经济发展吗?看来也不是,文章中只提太仓港和沿江港口,而作为江苏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沿内河众多重要港口只字未提(如连云港等)。在这一题目下,又用25%文字写浙江发展宁波港集装箱运输的政策与启示,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正是因为如此,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文章中所提的空洞无物的建议无一被领导采纳。这一选题还有什么价值?  

就文章的内容来说,这份系列报告正文约20000字,由各种语病组成的文字只少在15000字以上(新闻出版署规定的差错率是万分之二),观点性错误20个以上,包括概念不清,层次混乱,前后矛盾,重复累赘等等。我们所能见到的语病这里都有,没见过的这篇文章也创造了,小标题里多次出现病句子,黑体字中多处出现观点错误,让人难以忍受。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病文大全”,实不为过。(1)不遵守写文章的基本规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写文章和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作者在总报告中提出的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政策体系?五篇系列没有回答。20000字的文章,黑体字用近了4000字,占全文的20%,如此滥用,实属罕见。(2)思路混乱层次不清。总报告与分报告之间,分报告之间基本上没有逻辑联系,结构布局散乱。在讲情况时讲对策,该讲对策时又讲不出对策。眉毛胡子一把抓。文有10处“建议”,13处“我们认为”字样,分散于5篇系列之中。(3)基本概念搞不懂。文章中多处出现概念性错误,如“…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分工,主要凭借自身的实力”(之三P2)。分工主要依据是差异性和互补性,而不是凭实力,这是经济学基本常识。(4)多处严重重复。所谓总报告就是四篇分报告主要内容的拼凑。内容100%在分报告出现,80%的整段(多的达300字)、整句文字在分报告中出现,有许多段落就是块移动过来的(总、分报告中许多严重的观点错误和语病都是一样的)。文中语言重复是惊人的,如“…利用山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大约5—6年时间,全力以赴打好“时间差”。重复了四次。(5)文字水平差,令人汗颜的语病随处可见。如“江苏的应对之策是,以积极的……进一步增强港口经济发展的紧迫感”(之一P3页)。可笑,应对之策是增强紧迫感。又如“集装箱业务目前仍然是江苏港口经济发展的‘瓶径’,未来几年内应重点加以扶持”(之五P8)。“径”是错字,业务是“瓶颈”?瓶颈又怎么扶持呢?(6)缺乏基本的社会常识。在之四中作者说,“对于太仓港的开发和建设,国家有部门和兄弟省市也不完全了解。”作者有什么权力强迫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了解太仓港。更为有趣的是作者指名批评一个会议的主持人王武龙总经理,在会议开幕式上未“提及江苏沿江港口以及太仓港的功能定位”。你认为重要人家也一定要认为重要,省内的认识还没统一,就要求省外的领导同志与你的看法一致。硬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7)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如之二文章开头充分肯定江苏港口经济体系,与同一分报告中第二个小标题严重矛盾。  


如此拙劣的文章何以能获得大奖呢?一是想办法在内部刊物上刊用。不经本人同意,作者就把“调研指导”强加给我室的一位领导同志(援引赵彭生同志书面材料)。拉大旗作虎皮,骗取发表。这篇文章在我室《调查研究报告》上(2002年8月30日)刊发后,一位老同志当及就向领导反映,这是一篇失败的报告。一位年青同志讲,20000字的东西,不知要告诉读者什么。二是想办法获取领导批示。我室的《调查研究报告》是专供省委、省政府领导看的。不知是何原因,我室主要领导就在这份报告上写下“请***阅示”字样(这有向领导要批示的意思,且此后我室有许多好文章,该领导再也没有推荐过),从面子考虑,当时省人大一位主要领导就在这份报告上写下一些话,但最后又写下“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说明省人大领导是有分寸的)。三是在我室内部先评上奖。2002年我室内部评奖规定,每人只能拿两篇参评,按这一规定这五篇系列报告是不够参评资格的。因为业务考核时作者已把一篇算成五篇,拿了50分的考核分,在评奖时再把五篇算成一篇,好处两头占,显然起点是不公平的。我室外请的评委(据外省反映情况评委一般不认真看稿子),一看20000多字,又是室领导任“调研指导”,又有省级领导批示,就把这篇文章评为一等奖(奖金3000元)。对此,我室的一位同志特地向室领导写信,要求取消获奖资格,未果。本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愤然拒领了2000元奖金(二等奖,至今未领。这篇文章省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且文中所提建议被列为2003年农村五件实事之一)。四是在全省拿大奖。在外人眼里,省政府研究是全省搞对策研究的一块圣地,在省政府研究室内部评奖中得了一等奖,在全省拿最高奖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何况省决策咨询类评审组组长,就是我室的一位已退休的副主任。五是利用官场潜规则做保障。直到今年8月初我才从一位室领导的口中得知,年初接到我们的举报信,省评奖办曾来我室调查并征求意见,我室的意见是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专家是谁?专家是我室的一位退休副主任张锋同志。相互推诿,谁都不担责任地就把一篇垃圾文章评为决策咨询类最高奖。      

写到这里仿佛有个声音在说:邓晓芒等同志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中就指出,湖北的一个人就能操纵评奖,难道我们江苏的一个部门保一个人得奖不行吗?你非要反映吗?你反映有用吗?我想引用龙应台先生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的一段话来回答:“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我不是教授、杀猪的,也不是大学生。我是一个公民,没有理由不生气;我是知情者,没有理由不多说两句话。  

第一句话,这一案例有新的特点。(1)以学术腐败形式出现又算不上学术腐败。因为从这篇文章看,作者写文章的ABC都不懂,文字水平极差,经济学基本知识严重缺乏,所提建议毫无价值,还有什么学术可言?(2)行为主体是公务员。以往报刊揭露出的事件都发生在高校、学术研究机构(最近福建发生的事件是特例),多以评定职称为目的。那么公务员不择手段争取奖项的目的是什么,显然是职务升迁。(3)做法上有创新。作者既没有剽窃抄袭,也没有十分过硬的关系,而是巧妙地利用官场潜规则,先设个陷井,让组织(个人)先犯个小错,然后一步套一步,一环套一环,不断地使这个错误放大,从而达到目的。  

第二句话,事件的影响十分恶劣。从经济方面看,这一事件已给国家带来数万元损失。1、直接损失(也是作者的不正当收入)。有11500元(我室成果奖3000元,考核奖1500,据说省奖7000元)。2、间接损失。包括(1)《调查研究报告》印刷费;(2)出精装本印刷费(这种文章也好意思出精装本);(3)调研出差费用等。从社会影响方面看,后果更为严重。一篇劣作被评为最高奖,就意味另一篇优秀作品被枪毙;也意味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者又多了一份政治资本,而诚实苦干的人则要失去一份为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心。社科评奖要倡导什么,目的何在,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还是营造藏污纳垢的场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江苏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大省,出这种事不仅是学术界的耻辱,就是作为江苏人也会感到脸上无光。  

第三句话,诚信教育缺失导致恶果。这件事与个人的诚信有关。事实上,作者是知道自己的文章是什么样的货色,也知道我们研究室内部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更知道省政府颁奖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竟然敢把这篇文字垃圾式的稿子拿去参评。这说明,一为人不诚实,二没有羞耻感,三没有畏惧感,四利用官场替规则手法十分老道。不诚实导致没有羞耻感,没有羞耻感就没有畏惧感,没有畏惧感就不会顾虑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因而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悲的是这些胆大妄为者往往能得手。  

第四句话,社会纠错机制失灵让得手者窃喜。上诉省评奖办没用,那只能向纪委反映。应该说江苏省纪委的同志对这件事是很重视的,也非常明白质量如此低劣的文章得大奖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但省纪委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这类事情,接待我的同志都很困惑,因为他们不是学术仲裁机构,无法下结论,只能把我们的材料转回原单位。事实上这件事并不复杂,无需调查作者是否在整个评奖过程中做了手脚,而只要看看作者的原文,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为此我们感到纳闷:难道就让文化大省的社科大奖被这一篇垃圾文章玷污?难道就让投机取巧者屡屡得手而诚实苦干的人永远受气?难道就让省内评出的错误结果永远让它错下去?  

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我们祈盼着更多更有力的组织机构、新闻媒体和学术界同仁关注这一事件。  

2004年8月30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4年8月30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0 12:15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