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批评的意义——评《语言文字学辨伪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出现了一股不正之风,有些人弄虚作假,抄袭克隆,自吹自擂,虚张声势。但是,面对这种不良风气,很多人怕得罪人,因此他们息事宁人,一团和气,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或者遇到学术争论时不讲原则,和稀泥,充当和事佬。语言学界的这种状况对我国语言学的繁荣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伍铁平先生出版了他的学术批评论文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1997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该书的目的是“要开展学术争鸣,净化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出版说明)。该书是我国第一本真正的学术批评论文集,该书的出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国学术界开展正确的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学术界的一些领域,尤其是在语言文字学领域,学术泡沫,甚至是学术垃圾还很多。尤其严重的是,受到《语言和文化评论集》批评的个别人,不但不虚心接受批评,反而倒打一耙,继续在某私人刊物上制造学术垃圾,混淆黑白,胡搅蛮缠,企图对抗正确的学术批评。为澄清事实真相,进一步批评这些人的错误观点和所谓的“理论”,避免他们制造的学术垃圾继续欺骗群众,危害我国的语言文字学研究,《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以下简称《辨伪集》)2004年6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辨伪集》共505页,约54万字,分为八个部分,即呼唤科学辨伪、贯彻执行国家的语文政策、语文教学与婴幼儿识字、普通语言学和俄罗斯语言学、真理与谬误之争、纯净学风文风、驳伪科学及其辩护士、综述及其他。虽然该书分为八部分,但是我们细读该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主要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关于纯净学风文风的问题;二、关于贯彻执行国家的语文政策的问题;三、关于反对语言文字学领域伪科学的问题。

一、关于学风和文风问题

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对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氛围,也是学术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如果学术界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学者们不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文风浮躁,自我吹嘘,急功近利,他们就很难取得创新性成果,即使暂时取得了一点点成果,也很难不断地有新的成果问世,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缺乏某一学科最起码的基本常识和原理。为提倡良好的学风和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的健康发展,《辨伪集》中收录了王宁和刘利的文章《纯净学风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该文是1997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北京市语言学会共同发起,北京市语言学界召开的“纯净学风与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专题座谈会的会议总结。该文认为,学风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判断学风正不正主要是“看治学是否认真,研究是否实在,占有资料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实事求是,对他人成果是否尊重”(《辨伪集》370页)。此外,该文还列举了不良学风的种种表现,并指出不良学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向钱看”的思想作怪;缺乏积极慎重的学术批评;新闻媒体宣传失实。该文最后提到了座谈会主持人郭锡良和胡明扬先生在与会者发言的基础上归纳的“北京语言文字学界纯净学风与文风的四点倡议”:第一,充分认识学风、学德在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自我做起,弘扬学术研究中的优秀传统,提倡高尚的职业道德;第二,加强自身修养,提倡扎实、谦虚、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保持语言工作者的情操,维护语言科学肌体的健康;第三,在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讨论的同时,要善于明辨是非,保持对不正之风的思想警惕,勇于坚持真理,批判伪科学,坚决揭露剽窃、抄袭登恶劣行为;第四,呼吁新闻媒体实事求是、科学准确地报道学术问题;建议出版部门与学术刊物,重视书刊的社会效益,严格把关,保证稿件质量,以利优良学风的树立;建议执法部门,提高办案水平,保护正常学术批评的进行。该文提出了判断学风正否的比较客观的标准,并分析了不良学风产生的原因,这对我国学术界大力提倡优良学风,DIZHI不良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学风和文风问题,《辨伪集》还收录了陈建民的文章《应重视语言学界的学风问题》。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实”就是“老实和扎实”。在做学问上,老实就是指“懂就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对自己不懂的问题随便发表意见”。扎实就是指“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要从概念到概念,要注重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让事实说话,尽可能占有更多的材料”。他进一步强调,做人和做学问要讲究一个“实”字,不能用小本钱或没本钱做大买卖。此外,作者认为,今天的学风问题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缺乏科学精神引起的,其中用小本钱做大买卖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种是个别没本钱的人偏要做大买卖,大吹大擂,欺世盗名,十分恶劣。徐德江可谓是后者的典型。他认为,语言学界的不良学风是一些地方领导虚报浮夸和弄虚作假现象在语言研究工作中的反映。我们认为,作者的这一看法揭露了不良学风产生的深层的社会根源,认识深刻,观点正确。最后,作者呼吁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制止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的坏风气,树立语言学界的良好学风。

二、关于贯彻执行国家的语文政策问题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以及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也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政策。2000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又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开始实施,这样就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从法律上来规范和管理语言文字工作。但是,个别人顽固反对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政策,说什么简化汉字“损坏”了汉字(见江澜《“字”本位是学习汉语的根本原则》,《汉字文化》1996年第3期),中国人写字“有一种不厌其‘繁’的追求”(见宋凡《不厌其“繁”》,《汉字文化》1996年第1期),他们攻击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说:“要全国各方言区十几亿人口共同掌握某一方言——北京方言为标准音,无异于要他们一律学会北京话的语音编码……等等(程玄雯《欺人之谈》,刊《汉字文化》1996年第1期)。此外,这些人还攻击我国在推行的汉语拼音方案,诬蔑汉语拼音方案“低能弱智”、“堕落”(见《汉字文化》1996年第3期第51页)。《辨伪集》收录的苏培成的文章《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陈淑梅的文章《不应反对我国的语言文字政策》、伍铁平、潘钧合写的文章《简化汉字是“破坏汉字”吗?》以及李逊永的文章《驳徐德江的有严重政治错误的言论》都对这些攻击和诬蔑进行了反驳,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充分,资料翔实,澄清了事实,很好地维护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政策。

三、关于反对语言文字学领域的伪科学的问题

正如本书的书名所示,本书的主题就是进行科学辨伪,反对伪科学。首先,何谓“伪科学”?该书的前言提出了辨伪的原则:第一,在承认公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规律,进行讨论,是学术争论;不承认公理,毫无根据地推翻人们普遍承认的公理,蓄意编造所谓“新理论”,标新立异,贩卖私货,是伪科学。第二,在人类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未知的规律,在此过程中,产生一些意见分歧,属于学术争论;违背常识,制造耸人听闻的反常怪论来哗众取宠,是伪科学。第三,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研究相关规律,是学术讨论;完全不顾事实,甚至刻意编造事实,并以此作为立论的基础,是伪科学。第四,长期潜心学术,系统学习本门专业,提出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属于学术讨论;在对某些专业领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为攫取利益,自我标榜,欺世盗名,蒙蔽群众,是搞伪科学的人的做法。第五,独立思考,学风严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学术讨论的正确态度。相反,拒不接受批评,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压制学术批评,是伪科学制造者常用的伎俩。我们认为,这个区分正常学术争论与伪科学的辨伪原则,是客观可行的,对我国今后开展正确的学术批评和学术打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前言还指出,在全国语言文字学领域,徐德江散布的伪科学最多,影响最坏,习气最劣。

徐德江是《汉字文化》的副主编(实际主编),先后出版了《语言文字理论新探》(198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1992年,科学出版社)以及《索绪尔语言理论新探》(1999年,海潮出版社)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徐提出了汉字是比拼音文字更科学的语言,汉字比拼音文字易学,学习汉语能提高儿童的智商,汉字应被接受为世界通用文字,汉字总体上比拼音文字优越等观点,并胡乱批评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徐还宣称他的观点“使人类由西方建立的语言理论的第一阶段进入由东方建立的语言理论的第二阶段”。针对徐的这些观点,语言文字学界的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辨伪集》收录的伍铁平等的文章《评<索绪尔语言理论新探>》、《驳<索绪尔语言理论新探>中的谬误》、《评<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以及左少兴的文章《驳<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中有关普通语言学和俄语的谬论》都令人信服地批评了徐的所谓“理论”的荒谬与可笑。徐所广泛宣扬的汉字比拼音文字优越、汉字应成为“世界文字”是大汉字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是错误的。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我们热爱汉字,但要客观地认识汉字,不能夸大汉字的作用,《辨伪集》收录的苏培成的文章《科学地看待汉字》论述了张志公对汉字的科学态度,张先生认为对待汉字要实事求是,要全面分析汉字的优点和缺点,对我们很有启示作用。《辨伪集》收录的王开扬的文章《汉字会成为“世界字”吗?》对徐宣扬的汉语将成为“世界文字”的观点也进行了驳斥。

伍铁平是较早批评徐德江的学者之一,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来批评徐德江“论著”中的谬误。伍铁平因为在《外语教学》1995年第2期发表文章《学术界不存在骗子吗?》(该文收入《辨伪集》),称徐为“学术骗子”,徐于1995年11月18日以伍侵犯了他的所谓“名誉权”为由将伍告上法庭。法院于1996年2月受理此案,经过两次审理后,于1998年7月签发公函明确指出:“此案法院不宜审理”,事实上等于驳回了徐的起诉。对于这场学术诉讼案件,《辨伪集》收录的David Moser(莫大伟)的文章《中国语言学界中的伪科学》(原文为英文,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和于全有的文章《谁是学术批评的仲裁者》都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论和反思。

另外,徐还和冬雪合写了《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2000年,华侨出版社),声称取得了“0-3岁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理论上的突破”,可以教“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认字”。《辨伪集》收录的庞月光的文章《不会说话的孩子能认识孩子吗?》以及《中国教育报》记者尚欣佳对王宁的专访录《警惕扭曲的超前教育》都对徐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评。


尽管徐的所谓语言文字学“理论”和婴幼儿教育“理论”受到语言文字学界广大学者的一致批评,但是仍有少数人追随徐,支持徐的观点,《辨伪集》中的一些文章也对他们进行了批驳,如李逊永的文章《一篇替伪科学张目的辩护词》和David Moser(莫大伟)的文章《伟大的语言呼唤严谨的语言研究》等。

如果广大读者阅读一下徐的所谓“著作”,再仔细阅读广大学者对徐的批评,然后对照本书前言提出的辨伪原则,应该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辨伪集》收录了有关学风和文风、贯彻国家的语文政策以及反对伪科学的文章,这三方面是联系紧密、不可分的,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我国广大学者才能更好地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更有力地反对伪科学;同样,只有认真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坚决反对伪科学,他们才能更好地净化学术空气,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文风,从而促进我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辨伪集》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科学辨伪的论文集,荟萃了我国当今语言文字学界的一些教授、学者和其他一些语文工作者的文章”(见该书的封底)。该书有助于广大读者明辨是非,揭露语言文字学界的伪科学,促进语言文字领域的健康发展。可以预期,该书的出版必将促进我国开展学术批评和学术打假斗争。该书中的文章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论证充分,说服力强,树立了语言文字学领域进行正确的学术批评和开展学术打假斗争的榜样。该书提出了判断伪科学和学术争论的标准以及学风正否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我国的学术界开展学术批评和学术打假斗争,纯净学风和文风,促进我国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其它学术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批评,开展学术打假斗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4年8月1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4 18:1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