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道学术界还不够腐败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在某名牌大学名牌教授剽窃事件周年之际,有一家非常著名的网站,不是设法将反“学术腐败”活动推向深入,而是叫大家来讨论“学术界有没有‘学术腐败’?”这样的伪问题,真使人莫名其妙!

打开(网上)文件,才知始作俑者原来是一家冠有“道德与权益”字样的“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吁改‘学术腐败’为学术不端或不良行为”,其专家“警告说”,“学术界、科技界本是公认的一方净土”,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如果“夸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利于学术界、科技界的健康发展”。由此引发争论。

看了这出自“道德与权益”“专家”之口的堂皇之论,不明就里的人,没准还真的会认鹿为马,误以为有谁“夸大”了学术腐败的“严重性”,要把咱学界“一方净土”丑化成不齿于人类的“秽土”。
其实,所谓学术腐败,就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些年尤其是2002年,点名或不点名揭露出来的诸如博导抄袭,院士贿选、招生黑幕等“学术腐败”案例,不胜枚举。——这不,刚刚跨入2003年,《南方周末》又刊出揭发文章《东大校长卷入剽窃风波》(2003-01-29)。或许在“委员会”的“专家”们看来,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不过是些“不端或不良行为”而已。——而中国学术界,在许多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规范,出了权学交易问题,往往徒唤奈何。即使有一些很不像样的惩处条例,也形同虚设,“不小心”被媒体曝光,非处理不可,也是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乃人所共知之事实,用不着多费口舌。凡对此有异议者,不是糊涂,就是装糊涂。“委员会”的“专家”大概也知道这糊涂不是好装的,虽说轻描淡写,却不得不承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方净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又不得不装模作样地宣称要“采取坚决措施,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维护科学尊严,净化学术环境”。但是,连“学术腐败”这个基本事实都不承认或不敢承认,变着方儿地在“提法”上打歪主意,又如何能够“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

笔者曾不止一次指出,学术界比其他行业更腐败!

如果仅仅以上提及的那些问题,还可以说学术界与其他行业,不过彼此彼此,五十步百步。但自从出了诸多学人为文抄公教授四处鸣冤叫屈的丑事,人们突然发现,学术界的道德水准远远低于社会其他行业。比如,行政官员中有公开为贪官受审喊冤的吗?又比如,体育界有公开为“黑哨曝光”叫屈的吗?而社会上又有谁公然把偷了人家财物说成是“合理借鉴”?只有中国学术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耻为荣开风气之先,炮制出“腐败有理说”,为腐败“正名”。以前还藏着盖着的丑陋,一下子全都大曝于天下,学术界在全体国民心目中威信一落千丈,“净土”成了“秽土”!


既然 “秽土”,为什么不能称做“腐败”?中国学术界如此表现都不能称做“腐败”,那么在中国还能有谁够得上“腐败”的格?而这家以“道德与权益”为名的“工作委员会”,居然危言耸听地“警告”我们说,不能提“学术腐败”,如果提“学术腐败”,就是“夸大”,就是“不利于学术界、科技界的健康发展”。真不知他们讲的是哪家的“道德”,要维护的是谁的“权益”!说穿了,这种从事实上缩小、淡化甚至抹杀“学术腐败”的做法,本身就是严重的“学术腐败”,是学术界比其他行业更加腐败的又一铁证!  

(2003/2/10初稿,2003/2/13改定)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3年2月1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8 01:3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