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结--致葬月、小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结--致葬月、小fish同学。
此篇仅供参考,抛砖引玉。
前五章主要内容就是三次论战,了解了三次论战,就差不多可以了。
所以,前面几帖就简论几次论战,之后再详细从头总结。
第一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1889年,威氏发表了《国家论》,提出应当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实现道德理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他制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的理论前提是道义和法律,其基本主张是:
1.实现欧洲政治上的民族自决是消除战争的主要条件。
2.秘密外交是导致敌对结盟和冲突的根源,而公开的协议则是避免战争的途径。
3.摒弃传统的均势体系,代之以集体安全体系。
4.建立普遍的安全机构—国际联盟。
5.诉诸公众舆论,因为公众舆论是维持世界秩序的强大武器。
理想主义的实质是在帝国主义时代用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因此它的破灭是必然的。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30年代起,理想主义的主张开始受到人们的批评。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他们对于人性和自然状态的看法影响了西方现实主义流派的许多代学者。1948年,美国学者摩根索(Hans Morgenthau 1904-1980)发表了《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学派的成熟。在书中,摩氏总结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论,提出了对于实际的人性和实际的历史进程的看法,系统地阐明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推向了新的阶段。什么叫现实主义?摩根索提出了著名的6项原则:
1.政治与整个社会相同,是受来源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的。为了改良社会,首先必须理解社会赖以存在的规律。
2.帮助政治现实主义在国际政治原野上找出一条道路的主要路标是把利益确认为权力的这一观念。这个观念把试图理解国际政治的理由,同需要去理解的事实联系起来。这个观念把政治定为独创行动的领域,予以理解并同诸如经济等其他领域区别开来。
3.现实主义认为它的最重要的概念—把利益确认为权力—是一个客观范畴,是普遍有效的;但也并不是说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永远不变的。利益的确是政治的精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4.政治现实主义了解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他也了解道德标准与成功的政治行动的要求这两者间必不可免地会发生矛盾。它不愿掩盖和抹杀这种矛盾,以至把政治和道德问题搅在一起。
5.政治现实主义认为某个特定国家的道德抱负同天下服膺的普遍道德规范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应当把所有国家视为追求各自按把利益确认为权力的政治实体。
6.政治现实主义者并非不知在政治领域,除政治标准外,还有其他思想标准。但作为政治现实主义者,他们只能使其他标准服从政治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理想主义一蹶不振,现实主义则大行其道,成为主流。fish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