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中卿:从一字师到一文师——关于学术批评、学术礼节和学术风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一字师,也就是指正了一个字的老师。拜一字师,也就是因为别人为自己指正了一个字而拜他为师。

关于一字师的记载,比较早的有两个,都是唐朝时候的。一个是僧人齐已持自己的诗作去拜访诗人郑谷。其中有一首《早梅》诗中有这样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指正说:“数枝”就不是早梅了,不如改为“一枝”为好。齐已一听十分佩服,当即拜郑谷为师。当时的人就称郑谷是齐已的一字师。另一个是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把一个字读错了,听得旁边侍读的小吏直皱眉头。李相询问之下,知道是自己以往都读错了,当即请小吏就坐,向他施拜师之礼,称之为一字师。

这两个事例也刚好代表了一字师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一字,一种是普普通通纯属寸有所长、愚者千虑也有一得的一字。一种是水平低的拜水平高的为一字师(水平高的人一字显功夫,令水平低的人十分佩服);另一种是水平高的人拜水平低的或持平的人为一字师(水平低的人指正的一字虽然不显功夫,但这一字之教却令水平高的人十分感谢)。这两种类型两种情况下都要拜一字师,这就涵盖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字,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人什么字,只要有一字的指正,被指正者就应尊指正者为师。

拜水平高的人为一字师,水平高的人是值得佩服的,佩服值得佩服的人是一种虚心。拜水平低的人为一字师,水平低的人是不值得佩服的,佩服不值得佩服的人更是一种虚心。拜超过自己的人为师是一种虚心,拜不如自己的人为师更是一种虚心。所以两种拜一字师都是虚心之举,不过水平高的人拜水平低的人为师更显虚心。

水平高的人拜水平低的人为一字师,这是一种虚心求学之举。没有谁能全知全能,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做小学生,不以老师自居,而以学生自居;这是一种尊师重教之举。虽只教一字,但已显师之能,已有师之恩,应以师事之;这是一种鼓励批评欢迎指正之举。视他人的批评指正为对自己的教育(即便他人只有贬损之意,并无教育之心),不以为害反以为利,不以为耻反以为喜;这是一种重学向道之举。不计脸面,只计学问。朝闻道夕死可也,学问真理重于生命,何况脸面乎;这是一种尊重事实之举。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勇于承认错误,当即改正;这是一种有礼之举。对他人的正确指正当即承认,对他人的指正表示感谢,这都是应有之礼节,都是学术批评中的最重要礼节;这是一种有智之举,对于他人的指正坦然欣然受教,这才能保全挽回脸面,才能不足道德补,这不失为明智之举。。。。总之,水平高的人拜水平低的人为一字师是一种有修养之举,是体现学术风范之举,是大师风范,是大人大量。并不是甘当小学生就成小学生了,甘当小学生仍是大师,而且更是大师;并不是礼敬小人物就成小人物了,礼敬小人物仍是大人,而且更是大人。


拜一字师从修养的要求来看原本是不容易做到的。虚心求学向道,对他人的指正不以为耻反以为喜,摆脱声名地位之累,回复赤子之心,这些的确是有难度的。但自从拜一字师被人们推崇为大师风范大人大量之后,人们权衡利弊,觉得拜一字师并不损脸面甚至还有利于脸面,于是做到的人略多了一些,从古到今留下了不少拜一字师的事例。虽然这些事例虚心向道的少,挽回脸面的多,见德的少,见智的多,但见德见智都是有利于学术批评的,都是近道合道的,都是应该肯定的。

虽然从古至今拜一字师的事例不少,但这些事例作为佳话流传本身就表明拜一字师还只是众人推崇的榜样,并没有成为普遍遵行的规范。拜一字师成为佳话本身就表明大多数人是不拜一字师的,大多数人是无修养的,无礼节的,无风范的。如果以拜一字师为应有的学术礼节学术风范的话,那么大多数人的学术礼节和学术风范是不过关的。

别人为自己指正了一个字就应该拜他为一字师,那如果别人为自己指正了一篇文章呢?那自然应该拜他做一文师了。一文师也有和一字师相同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和一字师的两种类型一样,也都是虚心之举。

拜一字师需要虚心,做到的人不多。拜一文师需要的虚心还要多,做到的人就更少了。拜一字师只是承认一字的错误,而拜一文师则是承认一文的错误了。承认一字的错误无伤大雅,而承认一文的错误则有伤大雅了。别人指正他一字的错误,这面子上还能下得来;而别人指正他整篇文章都是错误,这面子上就下不来了,虽然理智告诉他下不来也要下否则会更没面子,但最终往往还是情感获胜,最终面子上还是没能下来。所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拜一文师的记载,这也同时证明了历史上拜一字师的事例见德的少,见智的多。

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受到批评指正的,大多数人在别人指正自己错误的时候面子上下不来,大多数人是脸面高于事实,脸面压倒真理,这或许是人性的不足吧。但这种状况是不好的,不利于学术批评,不利于追求真理,所以有必要纠正。而纠正的办法,就要化榜样为规范,确立一字师一文师为必备之学术礼节、学术风范。

人们不愿意拜一字师,要设立规范强制他去拜。人们更不愿意拜一文师,也要设立规范强制他去拜。这样才能鼓励学术批评,才能规范学术礼节,才能树立学术风范。

脸面压倒事实压倒真理是不能接受的,要让脸面在事实和真理面前低头。吾爱脸面,吾更爱真理。

2006-5-7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6年5月14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9 16: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