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学术批评网最近发表的几篇翻译指谬的文章,对评论者细致的阅读十分钦佩。不过,钦佩之余也觉得有一点问题,就是这类文章往往只是指出某些译名的谬误,几乎不涉及翻译作品的整体质量。实际上,如所周知,即便是最严肃的学者或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也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并非在为目前肆虐书肆的大量不负责任的翻译开脱,而只是想指出一个倾向:现在的许多翻译批评往往让人见树不见林。严肃的翻译批评需建立在对译本的整体把握和评估之上,不能因为几个译名错误,就让人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仿佛译本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是糟糕的。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存心挑错的话,任何人都可以给任何一部翻译作品挑出类似的译名或概念错误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译本都同样糟糕。其实,现在的大量劣译根本就不是译名错误问题,而是源于对外语(包括语法结构、遣词造句、行文风格等)和所涉专业缺乏精微的把握。
使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是学术批评网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评〈西方宪政体系〉(下册)德国部分的有关讹误》。这篇文章评议了张千帆先生所著《西方宪政体系》,指出其中的译名错误。读了这篇文章,总觉得有点奇怪的感觉:文章明明说这本书是翻译或编译作品,却又说“本文并不讨论学术规范和著作权问题”。果真如此,这本书的问题就根本不是什么译名错误的问题,而是学术道德问题。换句话说,文章的作者应该用事实证明这本书是抄袭之作,而不是讨论“霍布斯”的中文译名是“思”还是“斯”、下萨克森州是否该标注英文的问题。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如前所述,即便这是一部明确标示的翻译作品,而译者又犯了这种种错误,甚至犯了荒谬的错误,一个负责的评议者仍须对译本的整体质量作出评估。但是,问题却不在这里,而在于,文章的作者实际上告诉我们,这是一部以翻译充当原创的抄袭之作。这个判断非同小可,作者应该说明它究竟抄袭了哪部书,并举出实例予以佐证。但遗憾的是,作者似乎认为这不是主要的问题,因此“不讨论学术规范和著作权问题”,而译名的错误才更重要。
我是学术批评网的忠实读者,以上是我读了《评〈西方宪政体系〉(下册)德国部分的有关讹误》的一点感想,不妥之处,盼文章作者和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感谢詹素心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4年12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