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建伟:怀念我的恩师程春明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7:2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10月28日晚,噩耗袭来,如山崩地裂,我的整个身体和心在颤抖,在战栗!当时就摊在了床头,我当时真的愿意这是上帝给我和大家开得一个玩笑,真的想这就是昨晚的一场噩梦。当心情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只想能放下手头上的一切,尽快的赶到北京,赶到程老师的遇难的地点,核实下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一路上,短短的几个小时还是觉得那样的漫长,记忆刚刚从痛苦而麻木的心灵中苏醒过来,像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冲过现实的围墙,来到五年前的学院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记得刚刚见到程老师的时候,您就用您那特有的幽默打消了我与您的距离感。听说我叫孙建伟,当时说您有一个非常好的同事,也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张建伟,同时,法学界还有一个搞民商法学比较有名的——李建伟,我今天又收了一个学生叫孙建伟,“好好干,建伟,争取也我们成为法学界的一个建伟!”当时,我就向您说:“好的,程老师,学生一定好好干。”说完后,您就对春轶师姐和蔡松师兄说:“以后你们俩要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多帮帮建伟,建伟以前不是在法大念的书,对我们学校还不熟悉,建伟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请教你们师姐和师兄。”这些话犹如在眼前,真挚、亲切、感人!


研究生的三年,您的言传身教使我进入了法理学的门槛,也使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去热爱生活。但每一次相聚在一起,无论是上课,还是讨论问题,还是聚餐,都是充满快乐和洋溢着中国传统中那种特有的师生情谊和气氛。在课堂上,您将法国的大学与人文精神传播给我们——福柯、埃尔利希、利科等学术大师的精神与学说,使我们身在中国的学子开阔了视野,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的原有的知识体系;在讨论问题中,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您都能够在我对问题的迷惑处,给出具体的方向和探索的路径;在聚餐时,除非是我们有特别的收获——比如获得奖学金或发表了什么学术论文或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等,大部分都是您请我们,尽管您本人的经济也并不宽裕,每次我们想请您吃饭的时候,您总是说,“你们还是学生,还化父母的钱,等你们工作了,有钱了,再来请我,这次我来买单”。也许这些都是和您在一起时的细节和情节,但是就是这些情节和细节使您走入了我们的研究生生活,我们因您给我们的影响和指导而成长和成熟!在具体的情节和细节中,我深深的体会出了中国传统中那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特别是在这个一切都市场化的趋势的今天,这种感情和师生情谊特别弥足珍贵和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一个画面也是最让我感到悲伤的就是,您对学术的敬畏和对知识的尊敬。在每次和您谈论学术的时候,我们师兄弟姐妹们都向您说:“程老师,您的法语这样好,为什么不翻译点有关法国法理学方面的著作哪?”程老师说:“不是我不想翻译,而是翻译本身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还没有准备好。”后来,工作后,我在我们当地的新华书店里,发现您翻译的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法哲学家保罗?利科的《论公正》一书,我欣喜若狂,当时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给您打了电话,您说,“这本书虽然很薄,但是却花费了我两年多的时间”。还跟我说,不要买,下次见我的时候送我一本。呜呼,哀哉!没想到您走得这样快,我还没有来得及来问您要书,您就这样匆忙而急促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法学界,离开了我们这个纷纷扰扰的学术世界!

您对学术的敬畏还表现在他治学严谨和一丝不苟,记得我硕士论文刚开始选题的时候,您并没有就我的选题提出什么意见,但您千叮嘱,万安排,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抄袭行为,是别人说的话和别人的观点和理论就要加上双引号,并注明出处。后来,毕业论文三易其稿,每次您都认真的给我修改,包括有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比如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其中有一些不巧当的表述,您也一一用红笔给我纠正,虽然在细微处,但是正是在这些细微处,我发现了学术的魅力和文字功底的重要性,为我以后走向学术之路奠定了基础。记得我的学位论文定稿后,您说了一句话:建伟,你今天能将你将这个选题写的这样好,这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这说明你三年进步的很快,具有质的的飞越。让我现在想想还异常的感动不己。后来我的论文在答辩小组里被评为优秀论文,也许是对您当时这番话最好的注脚!

呜呼,哀哉!呜呼,痛哉!程老师您对我们的鼓励、影响、关心和关爱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去,但这些也必将因为我们的记忆而成为一种定在和永恒!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敬畏,我们将时刻铭记在心,并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不断地传承、延续和发展!当看到远渡重洋的师姐在异国他乡求学问道时,当看到我们的学术新星田夫师弟时,当看到蔡松师兄和永权师弟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就时,当看到师弟师妹在法大孜孜不倦的读书时,还有我,虽然天生愚钝,但还是在努力去求索!我想这也许是对您最好的怀念和回报吧!

恩师程老师千古!

泣书于学院路

2008年10月31日

(感谢泮伟江先生推荐)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8年11月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7:1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