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倒掉的在建大楼能否影射中国楼市生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 09:2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针对上海在建楼房倒塌事件,网友发起了针对该楼盘开发商的人肉搜索。一份名为“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塌楼盘最新资料曝光”的材料,将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所有股东及其身份全部曝光。在这份材料中,多名股东的名字与闵行区梅陇镇的镇长助理、征地事务所所长、梅陇资产公司总经理等人“同名同姓”。(《每日经济新闻》6月30日)

    一座在建的13层大楼整体倒塌实属罕见,可是,公务人员入股参与房地产开发在国内是否罕见,着实不好判定。虽然媒体在披露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塌楼盘资料的时候,谨慎采取了“同名同姓”的表达方式,但这一讯息,无疑再次将上海塌楼事件置于舆论烤架上。

    截至目前,楼房倒塌的原因还没有定论。但这并不影响倒塌的楼盘目前所呈现出的标本意义,它像一面楼市多棱镜,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楼市乱相万千——房价与质量“天上人间”的距离,楼市预售制度的种种弊端,相关监理环节的短板。而在“同名门”被曝光之后,它又能折射出怎样的楼市生态呢?

    从新闻披露的情形来看,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同名同姓”,只是名字上的巧合而不是人物的重合。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倒塌楼盘的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关联公司,也有官方背景,这无疑进一步印证了那些和闵行区梅陇镇镇长助理等“同名同姓”者的身份真实性。如果不出意外,剥开这个倒塌的楼盘的外壳,公众将目睹到官商勾结共同参与商品房开发的内核。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房价为何高得让百姓难以接受。供求格局恐怕只是问题的表面。一段时间以来,高地价推动高房价,被包括一些房地产商在内的业内人士所诟病,暂且不论“地价论”在高房价问题上能否站得住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地方政府确实是在以“土地财政”来拉动经济发展。尽管各地政府在竭力调控房价,可事实上的高地价成为房价成本中不可剥离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高房价不仅能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带动当地GDP增长,在以GDP为核心考核官员政绩的机制下,官员还能因此获得更多升迁机会。开发商抓住地方政府的这一软肋,力挺房价。一定程度而言,这也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共同谋求利益最大化、互相迁就、互相合作的结果。


    但是,当政府工作人员作为个体入股商品房开发,性质恐怕完全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利益所得,他们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塌楼盘的“同名门”,就像打开了一个楼市乱象的大洞,通过这个洞口,老百姓有理由怀疑,在中国的楼市上,是不是有更多级别更高的官员,直接参股到了房地产开发中?从此前新闻披露的情况来看,房地产领域频发的官商勾结案件令人深恶痛绝,官商合谋的结果只能导致楼市利益天平偏向开发商,公众利益遭受践踏。如果楼市官商勾结不止,我们真的怀疑房价调控能不能倾向于普通百姓。

    一座楼倒下了,它会不会砸伤这个据说楼市正在回暖的时节,不得而知。但确有必要翻开倒下的钢筋水泥,看看其中到底掩藏着怎样的楼市生态。 (责任编辑:陈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07:4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