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盛顿地铁列车相撞 已致9死70余伤(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4 14:4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后面的列车直接从尾部冲上了前面的列车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22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列地铁列车发生相撞事故,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丧生,另有70余人受伤。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这是华盛顿地铁交通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死伤者众多

  事故发生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马里兰州交界处附近,当时正值下班晚高峰时间。地铁运营方总经理卡托伊说:“一辆列车当时停着等待通行命令,它后面的车不知道什么原因撞到了它的尾部。”

  华盛顿市市长芬蒂证实,目前已经有9人在事故中死亡。据一名地铁工作人员说,死者中包括脱轨列车的司机。

  受轻伤的乘客在现场接受简单护理后离开,一些伤势严重的乘客则被送往当地医院,其中6人情况危急。记者在其中一家医院的特护病房里了解到,一名14岁的女孩在事故中双腿骨折,另一名受伤的20岁男士“从头到脚都是擦伤”。

  统计部门称,随着搜救工作的继续,死伤人数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另据地铁运营方介绍,两辆列车都各有6节车厢,总计可以容纳1200人左右,但因为是驶往郊区,所以不太可能满载。

  目前已被封锁的事故现场附近停满了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来自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200多名消防人员在现场进行紧急营救。




列车相撞时的视频截图


  ***切开车身救人

  哥伦比亚特区消防局发言人埃特表示,消防队员不得不将部分车身锯开才能将里面的乘客救出,还有的救援人员搭起梯子帮助乘客从车厢中出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前面一辆列车的尾巴被顶到后面列车的头上,两列列车部分车厢严重变形,一些坐椅甚至被甩出车外。

  住在事故现场附近的居民布朗女士说,她当时听到一声巨响,就像“晴天霹雳”。事故列车乘客维科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她正坐在座位上发短信,突然感觉列车猛地撞上了什么东西。“我被甩出了座位,而且撞到了头,”她说:“很多人都十分难过,有的在哭泣,但没人尖叫,也没有出现恐慌的局面。”

  ***原因尚不清楚

  华盛顿地区地铁管理局发表声明说,目前联邦交通和**部门已派出一个调查小组前往事故现场,当地警方和联邦调查局也介入事故原因调查,并初步排除恐怖袭击的原因。国土**部发言人说,在事故发生后近两小时内,联邦机构没有发出有关恐怖袭击的信号。

  地铁运营机构一名发言人说,相关人员正在寻找关键仪表的残骸,它上面记录着当时列车的运行速度以及列车员所发出的命令。“完全不知道事故原因在哪里,”这名发言人表示,“我觉得系统应该不存在安全隐患。”




救援人员将伤者抬离现场


  ***奥巴马表示哀悼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天晚些时候对事故遇难者表示哀悼。“今天,米歇尔(奥巴马夫人)和我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北部发生的交通事故而感到痛心,”他发表声明说:“我们向遇难者的家属和朋友表示哀悼,并为他们祈祷。”奥巴马同时感谢赶赴现场的搜救人员。

  美国是一个地铁网络相当庞大的国家。纽约、芝加哥、费城、华盛顿等10座城市的地铁总长度达1200公里。在纽约,地铁的悠久历史甚至超过百年。华盛顿地铁系统自1976年开始运营,每天的客运量大约为80万人。

  不过,美国地铁近年来也曾发生过不少事故。2008年9月,洛杉矶的一辆地铁与运货的火车发生相撞事故,造成25人死亡。今年5月,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也发生过一起地铁追尾事故,造成近50人受伤。


  据悉,22日的这起事故是华盛顿地铁运营33年来发生的第二起地铁列车脱轨相撞并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华盛顿地区上一次发生严重地铁事故还是在1982年1月13日,当天有3人在一起地铁列车出轨事故中遇难。

  一些安全专家指出,地铁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令人忧虑。曾在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工作的安全顾问斯维德勒说:“我不知道在这一系统中应该多加小心的人是不是都集中了注意力。这样的事情都不该再次发生。”(王菁) (责任编辑:刘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7:4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