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谨防“豆腐渣”工程撬开四万亿元的安全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8 20: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道,中央政府大规模的刺激过程中,各地项目纷纷上马。然而难免不会留下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要如何保证工程安全也考验着决策者们的监管能力。
    “国家投资4万亿元刺激经济,很多大项目开工上马,但一些项目中却存在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近日表示,比如,一些项目未经安全核准就开工;一些项目在建设中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还有一些项目安全责任未落实,责任在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划分不清等等。
    与追求快速扩张的膨胀情绪“相映成趣”的是,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门前的人头攒动,各地政府部门、企业蜂拥进京,只为“跑部钱进”,分食4万亿美羹。地方有了项目,拉动内需的任务也就落实下去了,经济自然会随之增长。这种看上去近乎完美的逻辑,却被频发的安全事故当头泼了一盆凉水。
    安监总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因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造成的较大以上事故28起,死亡161人,分别占较大以上事故的25.9%和30.2%,其中重特大事故4起,死亡47人,分别占全国重特大事故的50.0%和42.3%。另外,建筑施工坍塌坠落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其中较大以上事故14起,死亡多达70人。其中不乏地方上“保增长”的项目。
    安监总局分析指出,尽管5月份全国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均有所下降,但是较大以上事故环比上升,重大事故上升,而且发生了今年以来第二起特别重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4万亿元计划安全生产不容忽视,关键是地方领导要重视起来,并且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国家安监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安全生产万里行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金磊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很多地方对安全生产确实已经非常重视了,但是如何把“重视”转变为“重实”才更重要。
    从目前来看,金磊夫认为,很多地方对安全生产“重视”足够了,但“重实”还不够。也正因如此,“安全生产”往往沦为口号。
    “今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基础建设中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有明显上升。例如,有50余年开采历史的松藻同华煤矿即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生事故,还有多起煤矿都是在基建中发生事故。”黄毅在出席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时作出了以上陈述。
    事实上,从本轮4万亿资金的分配情况看,大部分款项也都被用于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与1998年国内通过大规模投资以拉动内需的轨迹相差无几。有观点就指出,1998年的“历史经验”足以告诫世人,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仓促上马,大干快上,大量豆腐渣工程也随之产生,其造成的消极后果至今仍未彻底清除。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的质量安全事故,已严重抵消了政府公共投资的正面效果。
    这一点,显然也是此次4万亿元“民生投资”需要借鉴的。
    “浮躁时代总会酝酿悲剧。”原国土资源部副司长刘国仁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过去的教训埋单。今天这里矿难,明天那里垮塌,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都是时代大背景下的产物。监管、问责并不在少数。但是很多时候,连最基本的、早已三令五申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好。很多地方都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
    事实上,当问责与监管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之时,启动行政问责,严肃追究责任之时,“悲剧”必然会大大减少。有观点就指出,既然我们可以在“非典”的时候严肃纪律,严格监管官员及一级级责任人,并最终取得了最后胜利。那么,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工程项目时,面对4万亿元民生投资,为何不可?
    国家安监总局领导在分析中就指出,目前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个严峻考验,国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投入、大建设、大拉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晏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8: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