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城市经济仍将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7 13:5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经济仍将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报告称,尽管在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也继续加大,但是下半年随着中央和地方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经济增长率可能有所回升。总体说来,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微弱增长,中国城市经济仍将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其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物质基础雄厚,外汇储备充足,具有较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外部风险的能力。2008年,尽管接连遭遇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一连串巨大挑战,但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也已基本释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未因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逆转。
    其次,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因为一方面,在这次危机中,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金融体系相对隔离,所受影响较小,且政府具有更强的宏观调控和资源动员能力,危机后迅速出台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逐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刺激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空间。主要表现在: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腹地广,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积累,使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面临着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消费需求升级、扩大的愿望强烈,内需市场广阔,产业带动能力强;相对于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国劳动力市场更具弹性(如弹性工资、弹性就业等),这种弹性机制有利于减缓外部冲击、加快经济恢复。

    再次,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强劲。报告声称,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就是结构变动,而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动力是十分强劲的。动力之一是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动力之二是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向效率更高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动力之三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城市发展的重心正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全面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西进步伐加快,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动力之四是中国正在由穷变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再加上国际消费结构变动,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需求,经济增长点多,发展空间巨大。
    最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是石油以及一些基础产品的价格下降,有利于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二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为中国提供了追赶契机,将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多发言权和主动权;此外,国外市场萎缩将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转向扩大内需的调整,而这无疑将使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记者方烨实习生张晓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0 03: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