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垫江山体开裂将滑坡 政府组织居民转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6-11 12: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体积约110万立方米的土石,正在一天天向山下滑动 郭娟 制图



道路裂出大沟 记者 史宗伟 摄


  一片长约500米、宽约250米、厚8米至10米、体积约110万立方米的土石,正在一天天向山下滑动,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像一头猛兽从山上冲下来,扑向山脚的村庄……垫江县太平镇政府正组织群众紧急转移。
  昨上午,垫江县太平镇牡丹村四社,大雨哗哗地下,61岁的村民陈廷珍焦急地站上二楼阳台,向山后的太平寺观望。雨雾将视线遮挡,她什么都看不清,只能竖起耳朵听,“如果有人敲锣打鼓,我就得赶紧带领两个孙子出门逃命。”
  陈所说的逃命并不夸张。在陈家屋后的百灵山半山腰,一条如巨蟒粗细的裂缝正日夜在盘山公路上延伸增宽,巨大的裂口就如张开的蟒蛇大嘴,将110万立方米土石包裹其中,对着山脚下的28户113名居民虎视眈眈。
  A
  排查 山上发现滑坡险情
  裂缝最早被发现是在6月4日。太平镇镇长徐龙建介绍,今年5月中下旬开始普降大雨,连续10多天。镇里担心发生地质灾害,就安排人员对辖区易发生险情的地段进行排查,结果在太平镇牡丹村四社百灵山盘山公路上发现30多米长、10多厘米宽的裂缝。
  徐镇长说,恰好第二天市208地质队来到垫江,镇里立即请地质队专家现场查勘,发现滑坡体长约500米,宽约250米,厚约8~10米,体积约110万立方米,直接威胁到坡下200米处的牡丹村四社28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B
  监测 裂缝一天增10厘米
  情况紧急,镇里和滑坡体下方的村民们紧急动员起来,要求采取措施应对。
  牡丹村四社村民黄祥明说,6月5日晚,滑坡体下方的全体住户被政府组织起来开紧急会议,政府要求所有住户必须在7日中午12时前撤离,投亲靠友,如不执行,政府将派人强行执行。
  同时,村里组织监测员和警示员,监测员每天巡查险情现场并向镇里汇报,警示员则准备好铜锣和脸盆,一旦发现现场有垮塌迹象,立即敲锣打盆示警。
  村民们也开始自发组织人手对裂缝进行监测。村民周兴云说,裂缝一直在移动。7日上午,天又下大雨,从上午7时到下午6时,周打着伞一直守在公路上,“我用一根竹棍搁在裂缝上,到了中午,裂缝增大,竹棍滑进缝隙,到下午,裂缝居然增大了10厘米。”
  昨日中午,记者现场看到,在百灵山盘山公路上,一条近百米长的裂缝在蜿蜒爬行,虽然当地政府3天前曾用沥青将裂缝填补,但不断增大的裂缝已让沥青下陷,最宽处裂缝达到40多厘米,公路的排水沟在倾斜,整个山体在向下滑动。沿着公路向上,半山腰有一座太平寺,在寺庙前,一处10多米宽的滑坡体已经形成。坡下有一处果林,巨大的裂缝已将几棵树拉歪。
  C
  现状 仍有村民没有撤离
  记者走访发现,虽然镇政府让坡下住户撤离,但仍有部分群众冒险留守。他们说,不撤离的主要原因是无处投亲和担心被盗。

  靠近公路边的村民黄祥明说,自己90岁的母亲瘫痪在床,撤离不方便,也没有其他的住处,只有冒险留守。
  记者看到,山体撕裂的痕迹已经开始在黄家的砖房上显现,其墙壁出现了长长的裂缝并向外鼓起。黄为此在裂缝上贴上纸条作为警示工具。
  61岁的陈廷珍也坚持留了下来。陈说,子女们都疏散了,但家里有两头肥猪,10多只土鸡和一只猫,担心被偷。
  虽然冒险留了下来,但下雨的夜晚依然心惊胆战。陈廷珍说,每到下雨就不敢睡觉,要时刻竖起耳朵听异响,准备逃跑。
  D
  解决 所有住户异地建房
  徐镇长说,专家们经过勘察认定,滑坡是由于山坡上的地表土石经雨水浸泡后整体向下滑动,不同于武隆铁矿乡的山石崩滑。在专家们的地质监测报告出来之前,镇里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山脚下的住户先疏散避险,根本不敢施工。
  对于部分住户不愿撤离,徐镇长表示,经过调查,当地村民大部分在县城或镇上另有住房,对于确实家庭困难的,镇里会进行相应补助,镇里将加强疏散后的防盗。同时,在没有有效实施避险之前,山上的太平寺禁止举办各种活动,禁止山上3座煤矿的载重货车经过滑坡地段。
  目前,镇里已经在场镇边划出30亩地,准备作为这28户住户的搬迁修房场地,让他们全部搬迁出来,估计整个时间需要半年。
  记者 范永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05: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