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案1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2 15: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东方政策
(1)背景: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
(2)内容(主张)
(3)实施过程:与苏联、波兰达成谅解;关键:改善两德关系
(4)评价:是70年代东西方缓和的重要内容。打破了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僵持关系,提高了联邦德国自身政治地位,使之重新进入苏东商品市场,扩大了自身的国际生存空间。开创了西的外交关系的新时期,为德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世界和平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上海公报(P.448)(Joint Communique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背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2)内容
(3)评价
第四次中东战争(P.478)
(1)背景:阿以矛盾
( 2)过程: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同时在东西两线向以色列发动了军事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亦称“斋月战争”、“十月战争”。—— 联合国通过决议,遏制以色列的扩张态势
(3)评价:使阿以双方实现了暂时的“力量均衡”。战争之后,苏联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渐冷,同埃及关系不断恶化。美国也吸取战争教训而调整了中东战略,在服从美国利益前提下力促同阿拉伯国家“缓和”。
试述中美和解的原因、过程和影响。(P.446)
(1)原因:20世纪70年代,抑制苏联扩张的共同战略利益;美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中苏关系彻底破裂提供了机会;尼克松和基辛格个人因素
(2)过程:缓慢曲折。1945-1968年间,共举行134次会议,但收效甚微;60年代末70年代初,两国着手改善关系,尼克松入主白宫后,采取了一些积极步骤;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3)影响:(P.449)对美国、苏联、中国;对世界格局: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试述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P.459)(New Thinking)
(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当时苏联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试图在外交领域进行突破,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新思维。
(2)内容:《改革与新思维》对其进行了具体阐述。
核心: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基本内容:
① 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
② 当前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③ 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
④ 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发展前途和富有生命力。
评价  目的
(3)影响:意味着苏联的对外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联政府开始调整对外关系:
① 以裁军问题为切入点,开始改善苏美关系。
② 苏联主动缓和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③ 苏联开始收缩战线,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④ 修正对东欧的政策,稳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⑤ 转变对中国的态度,谋求中苏关系正常化。
试析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元化转变的原因
20世纪70至80年代,两极格局表层下的国际关系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向多元化转变,其原因是:
(1)东西方关系进入缓和期。
(2)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和发展,改变了大国间实力的对比,西欧、日本经济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上升,世界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美国主导变成了美、欧、日的三分天下。
(3)苏联经过20余年的努力在军事上已与美国势均力敌。
(4)中苏关系的破裂使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加并成为国际关系中独立的一“极”;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扭曲了两极格局。
(5)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迅速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国际关系行为体日益多元化。
(6)在60年代蓬勃兴起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基础上,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第三世界展开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加强。
超越遏制战略(P.504)
背景:1989年乔治•布什入主白宫。此时,美国的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有利于美国的变化。戈尔巴乔夫提出和实施外交政策新思维,鼓吹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等等,被美国视为对其施加压力和影响的好机会。布什认为“是越出遏制阶段进而为90年代指定一项新政策的时候了”,于是抛出“超越遏制”战略。
基本内容:
(1)要求苏联调整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朝着开放的社会演进,回到世界秩序中来。
(2)要求苏联保证支持东欧和中欧各国自决,拆除铁幕和推倒柏林墙,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和自由的欧洲。
(3)强调实力。要继续坚持以实力求和平的基本方针,坚持威慑战略和联盟战略,以保持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强大,以此作为推行超越遏制战略的基础。
评价:其实,超越遏制战略是遏制战略的继续和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超越遏制的目标要比简单地遏制共产主义大得多,它不仅要在“铁幕”外面遏制苏联,而且要把斗争推进到“铁幕”里面去。在手段上,布什强调从过去单纯的军事遏制转向运用综合手段削弱苏联并促使其和平演变。“超越遏制”并不是要放弃遏制,而是要在继续保持军事遏制的同时,对苏联发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攻势。苏联对该战略不以为然,戈尔巴乔夫非常希望美苏关系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继续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这种心态正好给了美国进攻的机会,加速了苏联的演变过程。
海湾战争
背景:1990年8月2-3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于8日宣布兼并科威特,将其作为自己的第19个省。当时正直东西方冷战走向终结、各热点问题纠纷降温之际,自然引起全世界的震惊。由于伊拉克的行动打破了海湾地区的力量平衡,对中东石油的稳定供应构成威胁,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利益,还影响到美国按自己的遗愿塑造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努力,故而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对伊拉克进行政治谴责和经济制裁,联合英法等国大张旗鼓的向该地区调兵遣将。为了掌握解决危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美国拉拢苏联,争取到联合国的合作与支持,国际社会谋求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也终告无效。
过程: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国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对伊作战行动开始,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伊进行连番轰炸。伊军抵抗无效,请求停火。28日,历时43天的海湾战争以多国部队的全胜而结束。
评价:海湾战争是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区域演示,是在世界战略格局新旧交替之际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整个中东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伊拉克从此陷入遭受孤立和受制裁的困境,内源耗尽,外债累累,社会经济严重倒退。这一仗彻底断送了伊拉克10年来称霸中东的梦想。
(2)美国通过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对沙特、科威特等主要石油大国的政治影响,而且实现了其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
(3)战争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并使以伊拉克为首的阿拉伯激进派严重受挫,这正是美国求实不得的。
(4)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遭到了进一步削弱,自此之后,在中东已无稳定的阵地。而美国则赢得了这场全球霸权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较量的胜利,在中东地区演示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的实力与地位。然而,美国所追求的真正目标是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海湾正好成了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试验场。
《新欧洲巴黎宪章》
       1990年11月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在巴黎克莱贝尔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其最为重要的成果是欧安会43国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强调“欧洲对抗和***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它对美、苏、英、法四大国9月份签署的确认两德统一的条约表示欢迎,并对欧安会所有成员国在人道、安全、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等几个领域的合作作出了安排。并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制化,从而增强欧安会在欧洲裁军、政治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职能。
       实际上,《宪章》是对1989年以来欧洲政局大变动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达成共识的形式,正式宣告了美苏分治德国、分治欧洲的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并勾画了欧洲的未来,对稳定过渡时期的欧洲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世界新秩序”
       1990年9月,布什在美国国会讲话中首次公开提出“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之后又进一步补充和阐述了“世界新秩序”。其主要内容有:
(1)强调美国的领导作用。
(2)加强同盟友的伙伴关系。
(3)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4)推动苏联的“合作”。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设计的关于国际格局的蓝图。其核心是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指导思想是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稳定和安全的世界”。其实这是美国的一个历史传统,与从威尔逊到罗斯福的主张几乎是一脉相承的。然而,该主张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布什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就离开了白宫。
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s)(P.526)
(1)简介
(2)成立与发展: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3)机构设置:部长大会——总理事会、秘书处
(4)目标与职能
(5)评价
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1)原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2)过程:(速度快,出乎意料)1989年,波兰、匈牙利、东德 —— 多米诺骨牌效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 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
(3)影响:
① 新政权在否定苏联制度模式、清算苏联霸权主义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奉行与苏联拉开距离、向西方靠拢断地新外交政策,使苏东同盟关系遭到致命打击。
② 迅速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它打破了两极格局的均衡状态,是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严重倾斜,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对资本主义国家有利,对西方有利,对美国有利。它也在事实上结束了战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集团对立的局面,奏响了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序曲。
恐怖主义
(1)定义:是恐怖主义行为者为了达到一定政治或社会目的,采用突发性暗杀、绑架、劫机、爆炸、网络攻击等暴力或破坏手段,或以暴力或破坏手段相威胁,来制造社会恐怖,从而实现其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
(2)发展:自20世纪中期国际恐怖主义滋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蔓延,现已成为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恐怖分子更多的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其恐怖活动服务,恐怖器材和装备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电脑恐怖活动和利用生化武器的超级恐怖活动更加引人注目。2001年的“9•11”袭击震惊了全世界,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3)评价: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是国际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质、特点、国际背景、主要目标、“9•11”)
简述德国统一的进程。(P.497)
(1)统一的时机:
1989年,东德政局的突变和柏林墙的开放 —— “十点计划”、美苏开绿灯、法英顺应形势 —— “2+4”方案,四大国默许统一
(2)统一问题的解决:
1990年3月东德大选,德国联盟胜出,两德很快就统一的目标、方式和时间达成一致,进入实质性的具体落实阶段。—— 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的解决 ——1990年10月3日零时,东德正式加入西德,战后德国***的历史宣告结束。
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
(1)苏联自己衰败解体。(内因,根本原因)
① 苏联长期坚持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使整个社会日益僵化,失去了生机与活力。(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思想理论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
② 苏联进行的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导致自身实力过度消耗和衰退。(军费开支)
③ 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忽视国情,急于求成,埋下祸根;遇到困难时妄想依赖西方)
(2)美国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重视非军事手段:打击亲苏政权,“和平演变”政策)
(3)多种力量中心的崛起和大国争霸方式的改变。(欧共体、日本、中国、印度、东盟;经济因素)
如何理解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机遇与挑战并存:
(1)带给世界积极变化:
① 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依靠这一全球范围的市场革命和技术革命再造了自身和世界经济结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与开放、利用后发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基础,也成功地从全球化中获益。
② 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使国际投资不断扩大、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的生产日趋国际化,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③ 与信息革命一起相互作用,使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改变和加速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各国创造了新的增加财富的机会。
(2)不可避免地加剧和产生一系列问题:
① 集中表现在贫富对比日益悬殊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件的贫富差距,一国内部的两极分化)—— 反全球化运动
② 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从而对国家的职能、包括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 生产力涌向劳动力低廉的地区,工业国工人失业严重。
④ 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运行,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酝酿着危机风险,并使一些经济体部分丧失宏观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经济生杀大权逐渐集中于国际组织与跨国集团,国家主权也遭到侵蚀。如: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⑤ 无序的生产与消费造成环境破坏;全球性问题的凸显。
⑥ 一些大国的流行文化当道国际舞台,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
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① 苏联长期坚持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使整个社会日益僵化,失去了生机与活力。(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思想理论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
② 苏联进行的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导致自身实力过度消耗和衰退。(军费开支)
③ 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忽视国情,急于求成,埋下祸根;遇到困难时妄想依赖西方)
试析全球化时代全球性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由来(共同特点):由于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以及先进技术的普及与传播,恐怖主义问题、民族主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毒品问题等均成为跨越国界、影响全球所有国家的问题。
(2)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进一步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能力之所及,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
“软权力”(Soft Power)
       软权力是相对于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硬权力”(Hard Power)而言的。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最早由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他认为软权力则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软权力”是目前大国竞争的新领域,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在当今世界上不仅拥有经济和军事等“硬权力”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软权力”优势。美国“软权力”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温和的、无形的,甚至是粗鄙的、低俗的,但其内容却比“硬权力”更为丰富和复杂,其影响力也比“硬权力”丰厚、久远。美国“软权力”的三种表现形式是:其基本形式是生活和娱乐中“无微不至”的美国影响;中级形态是学习和工作中无所不在的美国方式;以及在标准与规则中无所不至的美国权力。
       “软权力”使传统意义上“霸权”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扩大化和复杂化了。“硬权力”可以看成是“软权力”的基础,但只是其基础的一部分;而“软权力”的膨胀却扩张了“硬权力”的威力,并给美国霸权披上了情与理的外衣。
NMD 和 TMD
       二者是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简称BMD)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主要功能是拦截袭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TMD是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heater Missile Defense),主要功能是保卫驻海外美军及盟国免受导弹袭击。冷战后美国的导弹防御战略的转变过程基本是:从重视TMD,到TMD、NMD并重,再到重视NMD。
       冷战结束后,建立在核恐怖基础上的两极对峙结构瓦解,美俄两国在军备控制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美国仍不惜动摇世界军控基石的《反导条约》,违背世界裁军大势,不惜巨资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其战略意图不外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保持美国的超强地位,遏制潜在对手;
(2)加强与盟友的军事联系,同时给军火商带来经济实惠;
(3)提高美国高科技的竞争力;
(4)对付所谓“无赖国家”、“邪恶轴心”,防止导弹扩散。
       众所周知,武器技术究竟是防御性还是进攻性的,根本无法根据技术本身作出区分。可见,NMD、TMD虽然被标榜为防御性武器技术,但实质上也可以作为进攻性武器技术。它们的部署将给国际安全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
(参考刘德斌:《当代国际关系问题》,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P.460)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即《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于1991年12月9日在荷兰马斯里赫特举行的欧共体第46次首脑会议上通过,并于次年由各成员国的外交与财政部长正式签署。然而,《马约》在提交各成员国议会批准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挫折(丹麦),曾一度陷入批准危机,生效时间也不得不推迟。1993年11月1日《马约》开始生效,宣告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马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欧共体条约进行修改,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二是将成员国之间在外交事务上的政治合作机制提升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三是建立成员国之间在司法与民政事务方面的合作机制。
       《马约》的签署,把欧共体的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欧共体由一个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防务实体的方向发展,使欧共体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该条约被认为是《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共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但《马约》仍然不得不回避关于未来政体的争论,以中性的联盟来取代传统的联邦与邦联,以便消除成员国对欧盟蚕食各国主权的担心,使所有成员国能够接受它。不过欧盟仍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并加快了吸纳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步伐。
朝美核框架协议
       1994年10月签署。
       根据这一协议,朝鲜将不退出1985年参加的核不扩散条约(NPT),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核设施;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在2003年前帮助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以代替石墨反应堆;同时在轻水反应堆建设过程中,美国将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以弥补其因冻结核反应堆而遭受的能源损失。
       协议签订后,朝鲜半岛局势得到很大改观,由紧张对峙变成“大缓和、小紧张”。到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朝美关系才出现了严重倒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5-5 07:40:27 | 只看该作者
长沙代考自考Q584962353广西代考教师资格考试合肥代考会计证www.pcjiaoy.com
各类考试:各类文凭证件办理,考试答案文凭证件办理。2010年考试答案.
  资格类考试:公务员考试,报关员考试,报检员,导游,司法,证券,代考执业医师,执业药师,
  外语类考试: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替考,GRE,商务英语BEC,公共英语PETS,职称外语,
  学历计算机:高考,考研,自考,成ren高考,MBA/MPA,法律硕士,计算机等级,软件水平,
  财经类考试:注册会计,会计职称,会计证,精算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经济师,
  建筑工程类:建造师,造价师,建筑师代考,监理师,结构师,咨询师,规划师,安全师,
  全国联盟**等各类考试.多年**作经验,保证安全,高效,高成功率通过各类考试.
   我们的成功率每年都保证在100%以上/不成功决不收费助您一切顺利通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5-12 20:3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8-18 00:58:34 | 只看该作者
  食堂刷卡机全套619元,食堂打卡机全套,快餐厅刷卡机,收费机,POS机,会员刷卡机,美食城刷卡机,快餐小吃城刷卡机,打卡机,考勤刷卡机,连锁店无需联网刷卡。
  联系电话:15039308168   QQ:55657657    18599883


消费机功能简介:   
1. 采用Mifare1非接触式IC卡(可同时读写S50和S70卡),使用频率高,刷卡速度快,可以手动调节刷,卡的频率。符合ISO14443A国际标准,具有严格   的保密性和兼容性,满足不同用户系统功能扩充。   

2.每台收费机可独立工作并可选配”数据采集器”,实现免布线设计。数据可实时传输,方便随时查询消费情况。   

3. 收费机可采用RS232、RS485、TCP/IP(选配功能)多种通讯协议与电脑通讯,具有RS232和RS485方式自动识别功能,不用手动跳线;采用RS485进   行多台连网时,标准连接可达128台,与电脑通讯标准距离可达1200米。采用TCP/IP进行连网时,连接台数及通讯距离不限。   

4. 每台收费机内带后备电池,停电可持续运行4小时左右。   

5. 售饭机采用超大存贮器,数据双备份;每台收费机可下发黑名单达10000人,可存储18000笔消费明细记录、18000笔备份消费明细记录。存贮快满   时,可报警提示,备份数据采用循环存储的方式,确保保留最新的备份消费记录。  

6.可设置”随机消费””固定扣款””菜单消费””计次消费””简易消费”五种消费模式并可通过收费机进行手动模式切换,有累计查询功能   及可通过软件或手动在收费机上设置每张卡每天的最高消费额及消费次数。   

7. 当设置收费机为定额消费模式时,可设置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固定消费额可以不同,并可通过后台软件或手动在收费机上进行修改,修改简   单方便。   

8. 对于非法卡、挂失卡、余额不足卡、超次卡、消费超额卡,不仅不能消费,而且刷,卡时终端会发出报警及代码提示。   

9. 软件及收费机均具有扣错退款功能。   

10. 正反面都采用双排5*8LED显示屏显示,刷,卡时可同步显示余额和消费额。。   

11. 系统内带时钟,走时准确,方便统计按时消费。   

12.高可靠电路设计,数据存储采用NVSRM芯片,停电数据长久保存,芯片内含电压自动监测保护电路,遇电压不稳定,可以保护数据不丢失或错乱;   采用高可靠的上电复位电路,确保系统工作正常后,方可以读写存储芯片中的数据,确保数据万无一失。   


使用参数:  
发卡容量:≤100万张   
工作温度:-40度—85度   
工作湿度:10%—90%   
卡操作距离:≥25MM   
读写时间:0.1秒   
工作电压:12V   

濮阳地区免费安装,外地用户发货后,有安装视频,远程安装

淘宝店铺http://hfzn.taobao.com

联系电话:15039308168   QQ:55657657   18599883

北京食堂刷卡机/张家口食堂刷卡机/石家庄食堂刷卡机/安阳食堂刷卡机/内黄食堂刷卡机/滑县食堂刷卡机/许昌食堂刷卡机/南阳食堂刷卡机/平顶山食堂刷卡机/新乡食堂刷卡机/开封食堂刷卡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 01:1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