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H1 id=articleTitle*数十元买得丑石变美玉 避开名石玩丑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2 16:2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class=content id=articleText>

<STYLE id=_Custom_Style_>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STYLE>

&nbsp;&nbsp;&nbsp; “十年前用几十元买巴林鸡血石,肯定会遭人耻笑买到‘假鸡血’,现在‘巴林鸡’的价格已经比昌化鸡血石还高”,在近日广州市文物总店博古斋和广州承运斋共同主办的“玉石新贵——2009新疆金丝玉作品展”上,收藏家易俊华谈及玉石收藏时表示,精明的收藏者要发掘有升值潜力的品种,不要盲目进攻价格已达高位的品种;即使是玉器也要收藏潜力股。 <BR><BR><STRONG>&nbsp;&nbsp;&nbsp;&nbsp;避开名石玩丑石</STRONG> <BR><BR>&nbsp;&nbsp;&nbsp;&nbsp;易俊华进入收藏一行已有10余年,一开始玩普洱茶,发现了收藏之乐,后来受收藏同好们影响,从8年前开始玩寿山石。寿山石以田黄为贵,是所有奇石收藏者的“终极目标”,但是量少且贵于金价,令易俊华觉得过度沉迷容易进入收藏的误区。6年前,易俊华开始收藏新疆石,认为其内敛而有光华。 <BR><BR>&nbsp;&nbsp;&nbsp;&nbsp;6年前,易俊华到新疆寻石,偶然见到一个藏友手中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头,虽然丑陋却隐约可见其光润,一时好奇就以数十元买下这块石头。回到广州后,碰巧见到一名熟悉的工艺师,就请其加工。经过巧手的雕琢,这块石头令他惊艳不已。只见去除伪装后,这件石头温润而华丽,分明是一块难得一见的玉石!易俊华把石头拿到地质部门检验,从硬度和光泽度衡量,这块丑石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玉。这一切令易俊华深切体会到古训的“玉不琢不成器”。 <BR><BR><STRONG>&nbsp;&nbsp;&nbsp;&nbsp;寻找丑石产区开发金丝玉</STRONG> <BR><BR>&nbsp;&nbsp;&nbsp;&nbsp;既是玩家又是商人的易俊华对收藏向来有精明的认识:白玉和翡翠精品价高连城,除了材质的完美,还因为有历史收藏传统;田黄价格已经遥不可及,几近失去理性,不是普通收藏者可以触碰的领域;要在收藏中获得高的投资回报率,就得挖掘新品种。 <BR><BR>&nbsp;&nbsp;&nbsp;&nbsp;偶然发现的丑石让易俊华预感到自己的梦想即将成真。他回到新疆四处寻找,得知多年来并无任何人关注这种深山老林中轻易可得的石头。这种未知状态反给予了他机会,经过多番努力寻找到了仍处于原生状态的产石区域,发现丑石数量众多,除了绿色外几乎拥有各种自然界可寻的颜色;由于其中以金黄色为多,这种丑石后被命名为“金丝玉”。 <BR><BR>&nbsp;&nbsp;&nbsp;&nbsp;易俊华意识到自己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在接下来的4年里忙于开采和生产、开发,意欲打造一个“金丝玉产业”。他相信,就像巴林鸡血石和黄龙玉最终被收藏者认可一样,好的资源始终会被接受。 <BR><BR><STRONG>&nbsp;&nbsp;&nbsp;&nbsp;新原料升值远景值得期待</STRONG> <BR><BR>&nbsp;&nbsp;&nbsp;&nbsp;易俊华在接下去的半年中四处寻觅能工巧匠,从广州到上海,很多美好的设计理念完全无人能实现。在这个心灰意冷的紧要关头,他遇到了行内知名的工艺师冯玉堂,其精湛工艺令他重拾希望。其后他改变策略,与冯玉堂等在内的多名工艺师签下长期合作的协议,专门为他创作独一无二的金丝玉雕。 <BR><BR>&nbsp;&nbsp;&nbsp;&nbsp;近2年来,金丝玉已经成为普通收藏者满足收藏梦的对象,声名鹊起。在本次举行的“2009新疆金丝玉作品展”上,汇聚了500多件广东、扬州、福州的雕刻大师作品。 <BR><BR>&nbsp;&nbsp;&nbsp;&nbsp;易俊华认为大部分收藏者收藏时并没有看到藏品的升值空间,只有等到其价高不可攀时,才意识到收藏的价值;在几乎所有原料型收藏品种的价格都达到高位的时候,不要忽略了新原料的升值远景。
<P style="FLOAT: right">(责任编辑:梁丽霞)</P></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1:0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