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大教授:扩大内需应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1 16:5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必然选择。内需包括国内消费与投资。从各地已出台的扩大内需措施看,不少地方仍然偏重于扩大投资、上新项目,而对调整结构、扩大消费着力不多。这种倾向蕴藏着较大风险。改变这种倾向,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基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第一,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投资与消费是密不可分的。消费创造出投资的动力和新的投资者,是投资的最终完成和最后检验,是投资的目的;投资则创造出消费的内容、方式和手段。所以,投资与消费必须互相协调,不能彼此脱节。一旦脱节,消费就难以实现,投资就会缺少目的性和最终检验,成为无效投资。第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短缺经济阶段,生产能力不足,商品供不应求,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面。而在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供大于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面。第三,二者互为增减关系。在出口已定的条件下,在国内需求结构中,消费的比重扩大了,投资的比重就要缩小;反之,投资的比重扩大了,消费的比重就要缩小。第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扩大投资、发展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必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总结历史经验,联系当前实际,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和结构,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我国投资率长期偏高,在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上升期中,投资率仍不断攀升。世界各国投资率平均是20%多一点,而我国2007年投资率达到42.1%,消费率降到49%。即使考虑到在工业化过程中投资率一般较高的因素,与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相比,我国投资率也明显偏高。如1960年—1997年,韩国资本形成率平均为28.4%,泰国为30.6%,马来西亚为28.3%。与投资率过高相对应,我国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在50%左右徘徊,而世界平均水平在78%上下,其中美国为86%左右、日本为73%左右。
    投资与消费不协调,投资率长期偏高,而居民消费被压抑,必然导致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国内消费不了,就要到国际市场寻找出路,从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度不断攀升。一旦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就会对国内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就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必须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变消费与投资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当前,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遏制经济下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是必要的,但必须防止各地区各部门层层加码,再走过去片面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加剧经济结构失衡,为经济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应注重调整投资结构,首先确保民生项目,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不能再上一般加工项目,特别是严防一些高消耗、高排放的项目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启动消费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06:2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