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这一章,只有寥寥十二个字,但义理深广,令人惊叹!由此可知,孔夫子之伟大,其精神境界深不可测;这十二个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人类世界得以清明、和谐的轨道和法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就要从这里去求索。
学了佛的人,读了这一章,可以知道孔夫子的境界。不学佛的人,读这一章,读不出孔夫子的意思。若要去注解,越注解会让人越不明白。历史上许多高僧,如憨山、藕益等大师,无不感叹,没习静观心之前,是学儒不知儒,学佛不知佛,这些皆是诚实之言。没有对道的证悟,用心意识去分别思维,钻故纸堆,依文解义,只能是儒、佛之冤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佛是佛,儒是儒。从而界墙高筑,彼此排斥,互不相容。不知圣人之悲心,是因应不同之根性,而垂智权迹各有所不同。虽有浅深,但无不为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而后已。圣人用心之良苦,又岂是凡夫可知。而人们不能体解圣人之苦心,反起争议,这就负尽了圣人的悲心,而使诸圣哀叹不已。
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这一章的义理:
一、道、德、仁、艺
道:有能通、菩提、涅磐、真理等义。能通之义有三,一是有漏道,善业通三善道,恶业通三恶道.二是无漏道,能通涅磐.三是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谓之道。佛陀的教育,就是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磐而得度之,从而解脱生死烦恼。
德:德是德能,道本具无量德能,不从外来。正如六祖悟道后所发之感慨:“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德有正德和凶德,正德在内不在外,凶德不安于内而向外驰求。
仁:仁者爱人,二人为仁,竹子加厚为仁。仁是正德,是心性本具之理。
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百工技能。也就是说,礼仪、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世间一切学问,都在艺之内。
二、体、相、用
要透彻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用佛家的体、相、用来进行观察和分析。
体:就是一切事物的本体,与界、性同义.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依本体而建立的。一切事物都有生灭,而体是不生不灭的.
相: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是因缘所生法.
用:是与体相对的用.比如人,是性体所表现出来的,叫做用.
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故无相;即一切法,故无不相。不动无相,动必有相。离开本体,就没有什么相和用。
三、因与果
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二字。世无无因之果,也无无果之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果通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不仅是指前生,而且包括前无数生。由于各各因果不同,就有十法界之差别。佛、菩萨、缘觉、声闻是圣人法界。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是凡夫法界,天、人、阿修罗称三善道,畜牲、饿鬼、地狱称三恶道。四圣法界已证入涅磐,解脱生死。六道被业所缚,随已善恶业力在六道中升沉,感受生死轮回之报。
因必克果,果必从因。就是说,我们的每个念头,每句话,每个行为,都有相应的果报,决不能幸免。造作从身语意所生,有十善业、十恶业,其中身三语四意三。十善业,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意不贪、不嗔、不痴。反之,为十恶业。修十善感生天之报,修十善但嗔心重感阿修罗之报,持五戒得人身之报,愚痴堕畜牲,吝啬堕恶鬼,嗔恨感地狱。
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预先断除恶因,因此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众生常造恶因,又想免除恶果,这就如同人在太阳底下,想规避影子,这是徒劳的。
圣人洞达因果不虚之理,为救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故示现种种不同角色,劝人断恶修善,迷途知返,这样才能真正的解脱苦难。
四、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是人类福祉之基
由上我们可知,本体是一,世出世间,森罗万象,都不离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安于内是正德,可以直至成佛。向外驰求是凶德,是生死轮回之六道。圣人证悟本体,得妙受用。众生从未悟故,反承此心光之力,起惑造业,因果不昧,而轮回六道,枉受诸苦。
孔夫子是圣人,洞达明了,因为机缘不熟,说得太深,众生不信,只能浅说之,大家才能接受。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人天和四圣道的基础.人能奉行,可以成为贤人;以此心行修学佛法,学的就是真佛.世间欲能奉行,必然天地清明,社会祥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世间必充满祥瑞之气。
艺有道、德、仁作规范,那么就可造福人类。如果失去道、德、仁这个基础,那就弊大于利。比如,当今时代有核武、生化、太空、信息等尖端技术,若无道、德、仁予以制衡,这些东西就将成为毁灭人类的工具,科技也就成为人类的最大恶魔。
当今世界,无不提倡竞争,竞争就是明争暗斗,弱肉强食,背离道、德、仁。所以今天的世界非常混乱,危机四伏。要解决世界各国的纷争,建立和谐世界,英国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要解决21世纪的问题,只能从儒学和大乘佛法中,寻找答案。”这的确是真知灼见。
艺不能离开道、德、仁,不离是福,离之必凶。历史会作出证明。 顶!你说的还真不错。从佛学的角度来审视儒家,阐述地也蛮深入。的确如此,今天的世界处在一个过于复杂,混乱的时代。很多人都会受到太多太多的迷惑,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至死也无法获得精神上的超脱,这真的是很悲哀的事情!人活一世,相当短暂,至多百年。这个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膨胀到快要爆炸,人类所面临的选择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结果不确定的因素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喘不过气!从而,使得人类的生命更加地短暂了!
今天总是可以听到人们说要活出精彩,活出自我,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每个人都想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导致我们的改革困难重重!身边的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天天变样!前些日子,贵州习水的那种丑恶之极的肮脏行为为什么会发生?难道这些人不怕堕入地狱?现在想想,我还是替那些受害者感到无辜,对那些人渣感到深深地愤恨!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这些儒家的经典在佛教的审视下,的确有了更深刻的道德层次,令人警醒! 真的是很富有启迪性!若与哈佛的墙上的对比,真是很好的文化精神交流!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快考试了,大家加油)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应大家的要求
附上英文版: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life-long.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arrange the position.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also can make?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diligently, can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12. The time is passing.
13. 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
14.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15. 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
16. 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 will be loyal to the realityperson.
17. 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
18. One day, 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
19. Even if the present, 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
20.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