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峰今年21岁,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村人。去年6月,他从哈尔滨市高级技师培训学院数控专业毕业,应聘到“北京现代”。10条流水线蛇形地链接在一起,每条线上都有近20辆车的车壳,排风机隆隆作响,这就是杨峰工作的涂装车间,他主要负责对流水线进行检测和维修,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杨峰说,他们班里50多名同学都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刚结束了以前的实习工作后没几天就又找到了新工作,还有的同学干脆就被实习单位直接“截留”了。同届的焊接专业14名学生被聘用到江苏省吴江市的华尔克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全部通过了A1级(高压容器)、A2级(第三类低、中压容器)资质考试,平均月薪达2500元,这个专业的另外13名学生还被聘用到拥有世界一流加工、检测设备的外商独资企业———上海堃霖冷冻机械有限公司,平均月工资底薪在2000元左右。
杨峰就读的学校———哈尔滨市高级技师培训学院,所有专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95%,就业稳定率达90%。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共有45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10000多名学生,机械类、数控、焊接等专业成为技校生选择热点。而2008年的6300多名毕业生中,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被外埠企业招走。一位技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剩下的“5%”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是技能本领非常优秀的学生,还在选择条件更优厚的企业。
技校分配:企业排队走后门要人
哈尔滨市高级技师培训学院的戴春禄院长还没有挂掉座机,桌上的手机就“嗡嗡”地震个不停,“都推荐出去了,真的没有学生了,有学生我留着又没有用。”他无奈地对记者解释,“都是企业找我要人的,还都是我们经常合作的老关系,我们学校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数量。”目前,该校在校生5700余人,学院2009年预计招生2800人,可这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些企业几年前还是技校求之不得的“用工大户”,现在在技校的眼里,都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诱惑力”。“现在我们学生的就业数量已不成问题,我们正在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每到毕业前夕,来我这里要人的用工单位,天天送走一批再迎来一批,学校还要去用工单位考察,目的就是想让学生稳定就业。从招生到就业,学院一条龙的服务模式,让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热门新选择。”戴春禄院长说:“学校今年的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机械类、数控、汽车类专业,更是早早被‘抢购一空’。”
日前,哈尔滨市一家汽修公司的负责人按着往年的经验,4月份到各技工学校招聘新员工。可是一连走了3所学校,都空手而归,临走前他恳切地对3所学校的老师说了同样的话:“要是轮到我了就马上给我打电话啊!”4月20日上午9时,他敲开了戴院长的办公室,这也是此次招人计划的第四站,他也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里:“我们这次就要3个学汽修汽配的学生,这几年我可是一直都从你们这儿招人,咱们可是老交情了,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面对企业迫切的用人需求,戴院长只好不断地如此解释:“学生去年10月份就被预定了,不是我们不提供,而是现在我们的学生都‘名花有主’了。”
戴春禄院长认为,市场需求催“热”了技工教育。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企业的用人观念越来越理性,不再只看重学历,而更加注重实用技能。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出身“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实际上,哈尔滨市各技工学校都在享受着同样的阳光———技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达到96%以上。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报考技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多了起来,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回炉”技校学特长的现象。 (责任编辑:牟修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