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三轮车夫、40岁的陈平日前悄然抵达昆明,他将前往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报到。这一天,他等了11年,为了这一天,他也奋斗了11年。
11年考研路
从1996年开始,陈平连续11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而当谈及那些艰辛的日子,陈平则很坦然,“第一年考研的报名费才80元,后来涨到了180元,各种学习费用也逐年增加,但我都坚持买书看,这也让原本就很拮据的家庭更困难了,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很对不起妻子和儿子。”
到底什么是促使他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的动力呢?
1986年高考,在报考过程中由于一位老师的劝告而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志愿,但就在这一年陈平的高考分数却高出北大的录取线6分,这使他无奈地跟北大失之交臂,也给他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在以后的考试中,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迅速更新,陈平再也没考过这样的好成绩,但在他内心深处却形成了强烈的“北大落差”,使得他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未被北大录取,他进入了延边大学就读,但不到半年,“名校梦”让他退学了。次年是他第三次高考,但这次的成绩只能进入一所中专学校,入学两天后他又放弃了。接着,1988年的成绩仍然很不理想,直到1989年,他和弟弟同时考上长春大学的专科,这次他认命了。1991年大学毕业后,陈平被分配到九台市教委工作,1992年,他又被调到九台市弹簧厂工作。但在他心底,对知识的渴求却让他无法安心工作,于是陈平索性作出一个决定,在四五年内补习好英语这个最大的“拦路虎”。
1996年1月,陈平第一次走进研究生考场,从这一年到2000年,他报考的学校也由复旦大学转为北京市委党校,但均以失败告终。就在这时,更大的困难扑面而来,陈平所在的单位破产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家附近开了一家食杂店,但因自己把心思全部放在考研上,不久,他的小食杂店也关门了。2001年,他第六次考研也失败了。
每当气馁时就去殡仪馆
历经了一次次考研失败,陈平自然就产生了气馁的情绪。“我原来工作的地方离殡仪馆很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要跑到殡仪馆去看看。看到那些英年早逝的年轻人静躺在那里,再想想自己,看着自己的一双手,看着自己还有鲜活的生命,就看到了希望。”在陈平心里一直都存着这样一个信念,他觉得人生短暂,人活着就该珍惜光阴,有机会也该多出远门走走看看,只有在挫败中不懈努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而多彩。
没有工作,没有生计,生活把他逼上了绝境,陈平开始蹬三轮车来赚钱,但仍千方百计地找时间看书。
2002年他终于考到了348分的高分,但由于英语单科成绩不达标,又遭失败。接着,2003年、2004年他分别考了352分和350分的好成绩,但英语成绩还是不够,又遭败绩。终于,陈平通过反思,决定放弃考了9年的北京市委党校,转而报考云南大学历史系。直到2006年,他终于以322分的好成绩圆了研究生梦。
陈平说,将来他还要读博,想当一名大学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