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考研邓论和三个代表核心考点(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5:4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08新增加)(五)(相当重要,分析题注意)
  (1)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生产方式、人口和地理环境。
  (2)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社会主义体现的本质前提: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核心是社会主义发展问题。
  (3)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辨证关系:
  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②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4)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①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
  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并注重防范风险。
  1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05已经考)(五)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①发展是目的,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发展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矛盾,为稳定打下基础。
  20、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指针★★(六)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③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08新增加,重点关注)(六)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不懈奋斗的目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马列、毛邓三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六)
  (1)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①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②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③是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发展规律、建设规律、执政规律)
  ①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的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发展经济。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六)
  (1)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科学发展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民主法治⑤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坚持党领导全社会共同建设。
  (3)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①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生活;
  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2: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