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海贵南县46人因农场撤并失去户口4年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6 11:4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广网青海4月15日消息 (记者白杰戈 才让多杰 葛修远) 据中国之声7时35分报道,青海省贵南县部分群众反映,由于当地巴仓农场撤并的遗留问题,他们失去有效的户口和身份证明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子女高考等方面都面临障碍。
  2004年底,青海省贵南县的巴仓农场合并到近700公里外的都兰县诺木洪农场,正式职工、家属和劳教人员随同撤离,留在贵南县的大多是非正式职工和家属。他们只有失效的老式户口本和第一代身份证,户籍所属的巴仓农场派出所已经随农场撤销,户籍信息也没有录入公安部门的联网系统。

  青海省贵南县,距离省会西宁大约300公里的草原上,至少46名男女老少,已经度过了4年多没有户口的生活。
  群众:都没落不给落
  他们是原巴仓农场的工人和家属,2004年底,青海监狱系统调整全省的劳改农场,位于贵南县的巴仓农场合并到近700公里外的都兰县诺木洪农场,正式职工、家属和劳教人员随同撤离,留在贵南县的,大多是非正式职工和家属。他们只有失效的老式手写户口本和第一代身份证,户籍所属的巴仓农场派出所已经随农场撤销,户籍信息也没有录入公安部门的联网系统。
  46岁的沈俭琴是其中之一,她的儿子下半年就要念高三,贵南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新的户口本,没有身份证,小沈这样的学生不能报名参加高考,沈俭琴说,儿子之前已经哭着不愿意再上学:
  记者:这样的情况户口应该算哪儿?
  沈俭琴:不知道。
  记者:那这个考试就不能考是吧。
  沈俭琴:对,儿子经常哭着不去,很多人都说你们是黑人黑户。
  黑人黑户,是这部分人对自己无奈处境的定义。59岁的裴发花牵着外孙女小雪,已经到了上学年龄的女孩儿还没有户口,托了关系才念到书,裴发花的儿子和两个女儿,也没有户口。
  裴发花:儿子没户口找对象都难。
  麻烦的事情不只这些,甘肃人刘桂芳当年属于被农场强制留下的人员,老婆和两个孩子都是残疾人,如今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是靠70岁的刘桂芳捡破烂,每天换来的四五块钱。没有户口,一家人得不到低保待遇。如今,出门、就业、贷款,处处都需要户口或者身份证,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意味着,处处受限:
  群众:这个户口没有,我们做个生意,我们对户口对不上,就办个医疗保险也办不上,因为你没有户口。
  巴仓农场最后一任办公室主任韩志刚,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韩志刚:这个情况他们有很大的不满,有些人给生活上造成了很多的困难,政治上的东西很多就享受不了,因为他的户口不是这里的。
  根据贵南县公安局的统计,巴仓农场撤并至今,还有46个人没有落下户口,这其中应该还不包括近几年出生后无法落户的儿童。公安局负责人的解释是,户口只是代管,可以迁走,但不能落在贵南。
  记者:实际上并没有落在贵南县。
  公安局负责人:没有。
  记者:在这里只是代管没有落下来。
  公安局负责人:对,只是代管根本就没有户口。
  而负责巴仓农场管理的青海省监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宝成则表示,根据省里的政策,非正式职工及家属只能留在当地:
  记者:只有正式的员工才可以吗?
  贾宝成:对。
  这些非正式职工的户口原本属于贵南县巴仓农场派出所,为什么农场撤并后不能再落下呢?贵南县公安局给出的理由是,他们都是租房住,没有固定住所,不符合落户的标准。而巴仓农场撤并工作的负责人介绍,当时他们把巴仓农场派出所连同管辖的户口一并移交给贵南县,农场的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就是他们的固定住所,甚至不应该存在重新落户的问题:
  巴仓农场撤并工作的负责人:整个全都交给他们了,就是这个户口的问题。
  贵南县公安局和农场管理部门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数十个公民在这4年里,失去了有效的户口和身份证明。他们表示,曾经多次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群众:我们找了多少家,他们就是不管,去了好几次,连门口都没找到就回来了。
  而贵南县公安局负责人说,他们没有接到过关于巴仓农场户口问题的反映。贵南县一位户籍民警表示,一旦落户就是贵南人,随之而来的低保等问题,会加重地方政府的负担,这可能是拒绝落户的原因:
  记者:为什么没有让落在贵南县呢?
  户籍民警:养不起。
  记者:有的人涉及到低保的问题?
  户籍民警:对。
  已经在诺木洪落户的原巴仓农场工人王先生认为,政府部门不应该因为经济原因,损害群众利益:
  王先生:现在出现一个低保的问题,可是他没有想到没有户口,尤其是孩子以后怎么办,你先把户口落上,剩下的事情好办了,这个事情要是办了,不比吃那些低保还要重要吗。
  没有户口的人们也想过退路,也就是把户口迁回老家。但是,在农场落下的城镇户口要迁回老家的农村户口并不容易,甚至有的老家里也没有了可以投靠的亲人:
  沈俭琴:你父母的户口没有在老家,你又嫁出去了,人家老家也不会收的。
  记者:你们那儿是农村。
  沈俭琴:对,我是农村户口,原来农村户口要是落到城市户口那是很困难的。
  沈俭琴说,他们一家已经在贵南县生活了13年,虽然老家在陕西,但觉得自己已经是青海人了,他们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只是不知道,这样没有户口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5 21: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