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7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睿壮老师对建构主义的批判,及我的一点看法[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1 18: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建构主义的批判
  一,建构主义是非主流:建构主义在中国的流行是被“炒作”的
  二,新现实主义理论的魅力:物质本体更接近于科学,建构主义的观念本体和它的科学倾向矛盾。
  三,对温特建构主义的总看法:
    1,理论创新度不够。 借用了Waltz的“结构”和反映主义(Reflectivism)的观点——将“权力结构”用“观念结构”代替
    2,缺乏实证例子:没有一个已有的人类共同体是无需警察的
  四,观念的作用有限
    1,苏联解体是证明结构现实主义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必须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行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2,观念在利益建构中的作用:观念对利益的建构会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波动,而这条主线就是给定的,本质的,是一个国家的最基本利益,如主权、领土安全、领导权等。
    3,观念在冲突中的作用:只能解释那些本身就是观念为基础的冲突,如火葬与土葬的冲突;但一些涉及物质利益的冲突则本可能用观念来解释,如借钱不还而引起的冲突。
  
   以上是张睿壮老师在“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一堂课上讲的,当时讲得很精彩以至于我都忘了记笔记,上面的话是我后来通过回忆录下的,尽量做到原滋原味。以下我将以我学得不多的建构主义知识做一点不自量力的回应。
   首先关于建构主义的地位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像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理论没有在欧洲大陆引起足够的重视却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这个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至于是不是在中国被炒作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炒作”一词还是从美国引进的了。我认为1,不能说一个理论在美国占了主流就要在中国站主流,我们学西方是学其精髓而不是学它的意识形态;2,中国现在建构主义看起来很热,这并不能仅仅用炒作、赶潮流等词一概而论。至少我认为我不是。
   其次关于科学本体论是不是有物质倾向,这里有信仰问题,就连张Sir也承认这一点他是“始终相信”。不过一我所见,就连社会学、心理学这些专门以非物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学科都可以称自己“科学”,我想科学本体也不一定非要是物质的。
   第三,对温特的理论创新问题,我认为不能小看温特将建构主义结构化的作用,他给建构主义提供了宏理论的可能。况且温特的结构根本不同于Waltz的结构。至于他用了自由主义的观点,我们一直也没有否定建构主义的自由主义渊源,它本身就借助了很多理论和方法,建构主义一词本身就是社会学的概念。结构现实主义不也是将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用科学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吗?
   第四,关于苏联解体的问题,它对结构现实主义的挑战主要是理论性的,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唯一能够引起结构变化的是权力的分配,两极格局的解体对结构现实主义无疑是结构的改变的“为数不多”的重大事件,但这个结构的改变却完全不是权力的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张Sir明确的承认苏联的失败不是由于力量的衰落引起的)。我们评价的是一个理论而不是一种外交政策,苏联的失败是确实没有按现实主义逻辑行事,但这丝毫不能解决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困境。
   而建构主义的解释我想可能更有说服力,首先建构主义(特别是温特的)关注的不是单单的“观念”,而是观念的“结构”、是主体间的认同。苏联的解体可以说只是苏联一相情愿的结果,他并没有立即引起观念结构的改变和体系上的大国的认同,所以它失败了。建构主义可以说决不是主观的,如果硬要说它是唯心主义的话,那也是客观唯心主义,同样具有惰性(“文化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五,关于观念在利益和冲突中的作用,首先任何利益和冲突都是有其观念基础的,当然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是一定的,但生存的社会意义是不一样的。在有些落后的部落,患病者也被认为是失去了生存。同样现在国际关系中认为是铁定了的利益,如主权,我在我的那篇(《美国的国家价值和国家利益》)论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关于利益冲突,如借钱不还的冲突,它同样是有观念基础的,在原始共产主义那,你说“借”是毫无意义的,借东西本身就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只是我们的文明世界是建立在私有制上,所以我们会误以为它是给定的不需要观念基础的。
   另外,建构主义并不是唯意志论,观念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它的建立伴随着物质的因素,见“ [讨论]战争能最终被消除么?:P”中我对安全共同体的论述。建构主义的观念本体只是说国际关系的任何进程都是有观念基础的并最终内化到行为体的观念。  
   张Sir的论述中唯一能对建构主义理论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只有:“缺乏实证例子:没有一个已有的人类共同体是无需警察的”。这也是建构主义很难被人(尤其是美国人)接受真正原因,很多人把建构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同起来,其实建构主义可能更象英国学派(见王逸周《西方国际政治:历史和理论》),它不否认无政府状态,但它认为这个无政府状态是没有本质的,它的本质是行为体互动所赋予的,这里就产生了观念结构,是它真正赋予了无政府状态的性质。这也就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无政府状态统合到一个体系下了,这是西方学者欣赏建构主义的地方,认为它给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搭了一座理论之“桥”。
    但由于观念结构的引入,进一步又十分和逻辑的给无政府状态设计了一个“康德体系”,提出了永久和平论,这就让人追忆起名胜狼藉的理想主义乌托邦。素不知这是建构主义理论逻辑的自然延伸,这是它逻辑的必然性。要知道,现实的必然性必然是逻辑的必然性(人总是试图解释),而逻辑的必然性就不一定是现实的必然性,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至少在现在我们不能否定它,尽管它没有现实的成型的例子。就象共产主义理论,人们是不能因为它没有现实实例就可以将它否定的,西方的自由主义学者总会找一些马克思理论中的逻辑问题(这个机会很少)或者前提谬误才敢在学术上否定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否则只能是信仰上的否定。
  



作者:IRCHINA JUSHI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7-9-16 17:42:53 | 只看该作者
It's a good point.
3#
发表于 2007-11-26 09:12:3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
4#
发表于 2007-12-12 16:00:2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欣赏张睿壮老师
5#
发表于 2007-12-12 19:28:59 | 只看该作者

谢了

写的真好
6#
发表于 2007-12-12 20:43:31 | 只看该作者
bu cuo
7#
发表于 2008-8-3 23:57:52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8-8 16:16:2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基本是在断章取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0 18:1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