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ETAL GEAR SOLID 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30 01: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称:《METAL GEAR SOLID 3》
  游戏译名:《潜龙谍影3》
  发售公司:KONAMI
  发售日期:2004年11月17日(美版)
  游戏平台:PS2
  游戏类型:野战ACT
  游戏人数:1人
  年龄限制:15禁

剧情涉及相关词汇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Cuban Missile Crisis)
     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尖锐冲突。古巴独立后,1961年4月发生吉隆滩事件。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下半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的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J.F.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23日肯尼迪又签发禁止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的公告,宣布从24日起,将拦截并强行检查可能前往古巴的舰船。同时,美国在古巴周围集中了大批武装力量,驻西欧和远东的美军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洲国家组织中的盟国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与此同时,苏联、古巴和华沙条约国家也进行了相应准备。苏联外交官否认在古巴有苏联导弹,并对肯尼迪讲话表示“震惊”。10月23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要按苏、古协议继续用武器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拦截,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强烈的回击。但24日,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却开始返航。25日,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了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和发射场的照片。26日,H.C.赫鲁晓夫给肯尼迪一封秘密信件,提出愿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交换条件是美国撤销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入侵古巴。27日,肯尼迪复信赫鲁晓夫并发表白宫声明,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28日,赫鲁晓夫回函,表示已下令撤除在古巴的核武器,并同意让联合国代表到古巴核实。11月1日F.卡斯特罗·鲁斯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拒绝联合国视察,并提出维护古巴主权和领土完整的5点要求。11月2-26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A,H.米高扬到古巴同古巴领导人会谈,施加压力。11月8-11日苏联从古巴运走了42枚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船靠船的观察”。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将在30天内撤走在古巴的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同时宣布美国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2月6日,美国国防部宣布苏联轰炸机撤出古巴。至此,古巴导弹危机遂告结束。

古巴事件的三位主角
==================================================
格鲁乌(GRU)
     格鲁乌,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其历史就目前而言显得十分混乱。究其原因倒不光在于GRU本身曾经几度沉浮,更主要的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像一位格鲁乌的叛逃者所写的那样--格鲁乌就一直是“苏联所有情报机构中最机密的一个”。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18年,苏联红军于6月份组建了东方战线,下辖5个集团军,同一天,东方战线建立第一个登记部,统管情报工作;随后组成的一些新的战线又都组建了自己的登记部和自己的情报网。然而此时苏联已经有了名为“契卡”的情报机构,也就是后来的克格勃。契卡也有自己的情报网,与是自然而然的处处与部队的登记部发生了冲突。到了年底,各个战线的登记部都开始正常运转,但是唯独红军总参谋部没有自己的情报机构,于是在10月21日,列宁签署法令,成立“共和国野战参谋登记处”,这是一个在俄国各红军部队已建的军事情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军事情报最高领导机关,这就是最早的格鲁乌。“登记部”成立后,从契卡派去一个名叫阿拉诺夫的人去任部长,他在形式上仍然保留着契卡成员的头衔。从这时开始,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军队情报部门的首脑必须从秘密警察的高级官员中选派。两年后,列宁在错误的情报指导下进攻波兰,战斗失利。痛定思痛,列宁决定整顿情报工作,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走马上任“登记部”。不久,别尔津对“登记部”进行了改组,组建了情报局,以代替“登记部”。后来这个机构被称为红军参谋本部第二局,最后定名为总参谋部情报部,即“格鲁乌”.1937-1938年间,苏联发生了著名的大清洗运动,包括别尔津在内的大批红军情报部门人员被残酷的“清洗”,整个格鲁乌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次年,苏联红军进攻芬兰,因情报跟不上被重创。幸运的是,在这场动乱中大批在国外工作的格鲁乌人员得以幸存,这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下了牢固的情报基础。二战爆发后,军事情报重新得到克里姆林宫的重视,1940年6月,菲利普·戈利科夫被任命为总参情报部部长。在他的领导下,格鲁乌很快又高效运转起来,源源不断的情报从全世界各地不断的传送到莫斯科格鲁乌总部。斯大林亲自任命菲利普·戈利科夫前往欧洲和美国疏通各种有利于苏联的情报通道,很快,格鲁乌遍在全球建立了颇有成效的情报网络。其中在欧洲主要是搜集各种军事情报,以利于展开军事行动,在美国则主要是搜集军工科学方面的信息,这对发展苏联的国防工业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整个二战期间,格鲁乌在全世界建立了几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是情报界视之为样板的情报网,主要有:欧洲的特雷帕尔情报网、“红色乐队”情报网、“拉多”情报网;亚洲地区的左尔格情报网;美国的阿姆托格公司。其中特雷帕尔情报网在FaGuo、比利时、丹麦、荷兰和德国开展活动。这个情报网准确的提供了德军即将入侵苏联的情报,但是当时斯大林并没有相信。在整个战争中,特雷帕尔情报网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德国、意大利的政治、军事方面的动态、数据和政策等情报,为战争的进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红色乐队”情报网主要在德国活动,有100来个成员,两个德国人是他们的头儿。这个情报组织的很多成员渗透到了德军的高级职位,因此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包括军事部署、武器等等。 “拉多”情报网设在中立国瑞士。“拉多”能够回答苏联关于具体的德国军事单位、德军将领和希特勒总部的询问,以及其他许多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这些情报大部分是在柏林有关的总部知道后不到24小时,莫斯科就能收到。1929年底,左尔格和他的两名苏联同事一起被派到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上海,这里是他间*生涯的第一站。从此以后,左尔格在远东从事了很多年情报工作,其卓有成效的情报使得苏军在战略上步步得胜,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历史学家说:是左尔格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苏联。二战后格鲁乌曾经一度消沉,但是冷战的到来使得格鲁乌再次活跃起来。其间经过一系列波折,在1953年,贝利亚将国家**部并入内务部,自任命为内务部部长,同年6月,贝利亚被捕并被枪毙。从此以后军队逐渐开始掌权,朱可夫元帅使总参情报部完全从属于军队的一个部门,这时的格鲁乌又占据了国家情报的半壁江山。1954年克格勃开始崛起,逐渐的形成了国家安全和警察这两大体系,再以后格鲁乌逐渐受控于克格勃,但是克格勃始终无法取代格鲁乌的军事地位。1987年底,科里沃斯耶夫少将担任了格鲁乌第19任领导,军人出身的他很快使格鲁乌开始摆脱了克格勃的控制。格鲁乌主任作为国防部长的助手,可间接地参加重大问题的决策工作。
相比克格勃,GRU的军事性质更重一些
    苏联解体后,格鲁乌这个机构也随之烟消云散,但是格鲁乌并没有消失,他们的影子仍然出现在俄罗斯的各个战场上,但是相比从前,他们的行踪则显得更加隐秘。格鲁乌总部设在莫斯科市阿尔巴特街的苏(俄)军总参谋部内,代号是44388军事部。总部内约有5000余人,派到外国的谍报人员另有一千三、四百人,估计各类人约10万人,每年经费预算为15亿美元。格鲁乌的人事权、对外间*情报活动的计划和安排等,都要受到克格勃的监督与控制。该部机构设置分为部、局(直属处)、处(室)、科四级建制。共22个局、2个院、所,10个处、室。1个直属科。第一局为欧洲军事战略情报局。第二到第四局是对其他地区进行秘密情报活动的军事战略情报局,第二局负责搜集北大西洋和东欧各国的战略情报,第三局负责搜集美、英和中南美各国及英联邦各国的战略情报,第四局负责搜集从中东到亚洲各国的战略情报。第五局是作战情报局,负责军事作战方面的所有谋略破坏活动。第六局是电子情报局。主要进行电子情报活动。第七到第十二局都是情报资料研究机构。此外还有特别行动局,主要进行对外颠覆破坏、暗杀、绑架、策反、心战等活动;空间情报局,负责问谍卫星情报;外事局,又称国防部外事局,负责苏(俄)军的外事活动,并从中进行间*情报活动;训练局,负责培训间*情报人员;行动技术局,负责所有谍报人员的技术装备、设备;行政技术局,负责外汇和黄金等贵重物品;另外还有通信局、人事局等。比较重要的直属处有:直属第一处,负责莫斯科地区的间*情报活动;直属第二处,负责在柏林地区的谍报活动;直属第三处,负责在第三世界和恐怖组织中进行谍报活动;直属第四处,负责在古巴对美国进行谍报活动;直属第五处为政治处,直属第六处为财务处;直属第七处为护照处,负责研究、伪造各国护照相各种票证;直属第八处,负责文件的加密和解密;直属第九处为当案处。 除此而外,格鲁乌还掌握一支秘密的特种破坏部队,领导各武装部队的情报部门,还有专供格鲁乌挑选干部的学校,如基辅的联合军事学院,伏龙芝学院也有一个系在训练未来的侦察员,苏联驻外使馆武官和航空公司驻外办事处人员也由它派出.

柏林墙(BERLIN TALL)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也一步步成为现实。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柏林墙的建立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柏林墙的推倒.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给大家,提高大家的词汇量。

有没有玩过的玩家可以提前预习一下。二周目也可以看啊。:-)

从开始 到 从snake被the boss推下河的生词

asylum n.庇护, 收容所, 救济院, 精神病院
bailout = bale out n.跳伞, 给股东作为红利之行为adj.救援行动的
ballistic adj.弹道的, 弹道学的
barrel n 大桶
BASTARD n.私生子
battalion n.军营, 军队
Beret n.贝雷帽
camouflage v.伪装 n.伪装
cartridge n.弹药筒
celsius 简写cels 摄氏
chill n.寒意, 寒战, 寒心 adj. 寒冷的, 扫兴的 v.使冷, 变冷, 冷藏
cliff n.悬崖, 绝壁
coaction n.合作, 强迫
Cobra n.眼镜蛇(亚洲南部及非洲所产的一种毒蛇,长约四英尺,怒时头颈能胀大如帽状)
cocky a 骄傲的 自大的
coherent adj.粘在一起的, 一致的, 连贯的
conduct n.行为, 操行v.引导, 管理, 为人, 传导
conscience n.良心, 道德心,意识 lost conscience 失去意识
crate n.板条箱, 柳条箱
deteriorate v.(使)恶化
disposal n 处理,处置,布置,安排, 配置, 支配
etch v 蚀刻
fauna n.动物群, 动物区系, 动物志
fence n.栅栏, 围墙, 剑术vt.用篱笆围住, 练习剑术, 防护vi.击剑, 围以栅栏
flora n.植物 [罗神]花神
frostbite n. 霜寒, 冻伤 vt.  被霜伤害, 使冻伤
Fulton 富尔顿(姓氏)
Gotcha <口>=(I have)got you
gust n 阵风,一阵狂风 (雨、冰雹、烟、火、声音等的)突然一阵,(感情的)迸发,汹涌
hatch 孵化,图谋
holocaust n.大毁灭, 大屠杀 古犹太的祭祀
hornet n.大黄蜂类, 难缠的人物
Hush v.安静 n.安静
infiltrate v.渗透
inflate vt.使膨胀, 使充气vi.充气, 膨胀
intense a 强烈的, 剧烈的, 热切的, 热情的, 激烈的
Kremlin n.克里姆林宫
lousy adj.<俚>污秽的, 恶心的, 生虱的
meteor n 流星,大气现象
mole  n 鼹鼠 地鼠 间* n.[医]胎块, [动]鼹鼠, 防波堤, 筑有防波堤的海港
nag n. 老马, 驽马, 劣等竞赛马, (作坐骑的)矮小马, 唠叨
nest n.巢, 窝, 休息所, 隐匿处, 舒适的地方, vi.筑巢, 找鸟巢vt.造巢, 使套入
ordeal 裁判法 古法 把犯人的手放进火,如果无伤则无罪,有伤则有罪n.严酷的考验, 痛苦的经验, 折磨
oust vt 剥夺 取代 驱逐
pantywaist n.幼儿用衣裤, <俚>脂粉气的男人女性化的男人,小白脸
parachute 降落伞
patriotic adj.爱国的, 有爱国心的
ploy n 策略 趣味 工作
procure v.获得, 取得
Puppy n.(常指未满一岁的)小狗, 小动物, 自负的青年
reckless a 不计后果的
ritual a 仪式的 n 仪式
ruse n.策略 奸计
stamina n.毅力, 持久力, 精力
talon n.爪, 魔爪 猛禽的爪
topple v 倾倒
tranquilizer n.镇定剂, 使镇定的人或物
verge v.濒临 n.边缘
virtuous a 有德德,善良的,贞洁的
warfare n.战争, 作战, 冲突, 竞争

从snake被the boss推下河 到 the Fear的生词

styptic adj.[医]收敛性的, 止血的 n.止血剂
disinfect vt.消毒
ointment n.药膏, 油膏
suture n.[医]缝合, 缝合处, 缝合用的线 vt.缝合
bandage n.绷带
splint n.藤条, 薄木条, 薄金属片, (外科用的)夹板v.用夹板来
surgery n.外科, 外科学, 手术室, 诊疗室
serum n.浆液, 血清, 免疫血清, [植]树液
antidote n.[医]解毒剂, 矫正方法
stir n.轰动, 搅动, 监牢vt.动, 移动, 搅和, 惹起vi.走动, 传播, 流行
defect n.过失, 缺点
ambush n.埋伏, 伏兵 v.埋伏
bandanna n.大手帕
sheer adj.全然的, 纯粹的, 绝对的, 彻底的, vi.避开, vt.使避开adv.完全, 全然, 峻峭n.偏航
suspicious adj.(~ of) 可疑的, 怀疑的
mauser n.[军]毛瑟枪
pistol n.手枪
ramp n.斜坡, 坡道, 敲诈vi.狂跳乱撞, 敲诈, 蔓延vt.使有斜面, 敲诈
craft n.工艺, 手艺
disguise v.假装, 伪装, 掩饰n.伪装
rear n.后面, 背后adj.后面的vt.培养, 饲养, 举起 vi.高耸, 暴跳
swamp n.沼泽, 湿地, 煤层聚水v.陷入沼泽, 淹没, 覆没
warehouse n.仓库, 货栈, 大商店vt.贮入仓库, <俚>[经]以他人名义购进(股票)
dawn n.黎明, 拂晓, 破晓vi.破晓, 开始现生, 变得(为人所)明白v.破晓
gonna <美> 将要(=going to)
naturally adv.自然地
judo n.<日>柔道(日本的一种拳术)
stance n.姿态
auction n.拍卖 vt.拍卖
rural adj.乡下的, 田园的, 乡村风味的, 生活在农村的
utter adj.全然的, 绝对的vt.发出, 做声, 发表, 发射, 流通
falsehood n.谬误, 不真实, 谎言, 虚假
cavity n.洞, 空穴, [解剖]腔
crevice n.(墙壁, 岩石等的)裂缝
fortified adj.加强的
barbed adj.有刺的, 具侧刺毛的, (话语)尖刻的, 尖锐的, 讽刺的
depot n.库房, 仓库, 火车站, 公共汽车站, 航空站, 军械库, 补给站, 新兵训练营
rigorous adj.严格的, 严厉的, 严酷的, 严峻的
armory n.纹章, 纹章学, 兵工厂, 军械库
aqueduct n.沟渠, 导水管
mangrove n.[植]红树林
magma n.(有机物或矿物的)稀糊, 岩浆, [药]乳浆剂
mayflower n. 五月开的花 这里应该指当年英国殖民船《五月花号》是第一艘到达纽约州的殖民船
volcanic adj.火山的, 象火山的, 猛烈的, 易突然发作的, 爆发的n.火山岩
sympathy n.同情, 同情心
gadget n.小器具, 小配件, 小玩意, 诡计
flick n.(用鞭)快速的轻打, 轻打声, 弹开v.轻弹, 轻轻拂去, 忽然摇动, (翅)拍动, (旗)飘扬
distract v.转移
hanky-panky n.<口>愚弄, 欺诈, 捣鬼, 诡计
femme n<法俚>.女人,妻子,女同性恋者
appeal n.请求, 呼吁, 上诉, 吸引力, 要求vi.求助, 诉请, 要求vt.控诉
meteorites n.陨星
crib n.婴儿床, 食槽, 栅栏vt.拘禁, 关入栅栏
yell vi.大叫, 忍不住笑, 呼喊vt.叫着说n.叫声, 喊声
tension n.紧张(状态), 不安, 拉紧, 压力, 张力, 牵力, 电压vt.拉紧, 使紧张
arctic adj.北极的, 北极区的n.北极, 北极圈
haul n.用力拖拉, 捕获物, vi.拖, 拉, 改变方向, 改变主意vt.拖拉, 拖运
hemisphere n.半球
spoil vt.损坏, 搞糟, 宠坏, 溺爱v.扰乱
lenin n.列宁(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1870-1924)
magnitude n.大小, 数量, 巨大, 广大, 量级
stamp n.邮票, 印花, 印, 图章, 标志, 印记, 跺脚, 顿足v.跺(脚), 顿(足), 压印
scum n.浮渣, 浮垢, 糟粕, 泡沫, 糖渣, 铁渣vt.将浮渣去除掉vi.产生泡沫, 被浮渣覆盖
crock n.坛子, 瓦罐碴
crap n.废物, 赌输的一注, 废话vi.掷骰子
bipedal n.两足动物 adj.两足动物的
infant n.婴儿, 幼儿adj.婴儿的, 幼稚的
apes n.猿
pathetic adj.可怜的, 悲惨的
pales n.栅栏, 界线, 范围, 尖板条adj.苍白的, 暗淡的vi.变苍白vt.使变苍白, 用栅栏围
weaponry n.武器, 军备
philosopher n.哲学家, 哲人
genes n.[遗传]因子, [遗传]基因
legacy n.遗赠(物), 遗产(祖先传下来)
stupor n.昏迷
fortress n.堡垒, 要塞
compliment n.称赞, 恭维, 致意, 问候, 道贺vt.称赞, 褒扬, 恭维
summit n.顶点, 最高阶层adj.政府首脑的vi.参加最高级会议的
fistful n.一撮, 一把
spaghettin.意大利式细面条
apprentice n.学徒 v.当学徒

《MGS3》怪现象杂谈

1。最开始SNAKE跳伞的那架飞机的机尾处有个垂直向上的很小的日本国旗。这和日本什么关系... 2。整个游戏出现了很多绿色的青蛙手办,我遇到的估计就有将近20个了吧,通关后完全没有评价。。怪哉。。怪哉。。 3。和雷电很像的军官,他的名字我忘记了,他穿的内裤是雷电牌的。。不过事先声明雷电不是他的儿子,也可以说是不是他亲自参与生的,因为他没有JJ。。。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9 09: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