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深夜谈话节目《杰伊·莱诺今夜秀》创下了收视新高,这要归功于当晚来访的特殊嘉宾———奥巴马。他是美国首位做客深夜谈话节目的在任总统。
一身西装,红色领带,精神抖擞,奥亦如往常那般谦逊、优雅。他谈吐轻松自然,不时拿自己开涮。不过,这一次,他说漏嘴了。他在节目中自嘲保龄球水平糟糕时,随口说道:“我正在练习保龄球,不过只能拿到129分……这个成绩更像是在特奥会上产生的。”
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过后,奥巴马很快意识到“出问题了”。在乘坐“空军一号”返回华盛顿的途中,他紧急致电国际特奥会主席,表示歉意。
奥巴马救市未忘全民医保
尽管奥巴马的无心之语次日便成为不少美国报纸的头条,然而道歉及时,终未酿成大麻烦。
说错话,还有补救的时机。不过,一旦执政出现问题,那就不是道歉能弥补的。上任伊始,奥巴马从布什那儿“继承”持续恶化的国民经济,混乱不堪的金融市场: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继续下跌,比上季度骤降6.2%;从去年秋天至今,政府已花费数千亿美元用于拯救金融市场,但收效并不明显;进出口额缩水的同时,失业率暴涨,到2009年2月,已创下25年来失业新高,达8.1%。
经济学家预测,接下来的12个月内至少将有280万个工作岗位“蒸发”,2009年全美经济将出现1.6%的负增长。
虽然数字让人沮丧,但是奥巴马一直在努力。2月17日,踌躇满志的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为遭受衰退打击的美国经济寻求短期内复苏和就业增长提供巨额资金支持。救市资金总额达7870亿美元。其中35%用于减税,18%作为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拨款,14%投资基础设施和科研,10%援助失业和贫困人口,总统还不忘分别拿出7%和5%,用于竞选时承诺的全民医保和新能源计划。
奥巴马递交的2010财政年度预算案更高达3.55万亿,此前布什政府已于去年10月通过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奥巴马还承诺三年内将政府赤字减半。
据独立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若奥巴马的预算案得以推行,美国未来十年内赤字规模无法降至“安全线”以下,债务占GDP比例将持续攀升。这意味着政府此前拿出的预算计划过于乐观,就连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人奥扎格也承认,如果计算准确,现有的预算案“不可持续”。
3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得不启动“印钞机”,在未来半年内购买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阻止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
克鲁格曼认为救市力度不够
与民众仍处在“蜜月期”的奥巴马每到一处总会享受到摇滚巨星般的待遇。不过,来自经济界的评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华尔街日报》对49位经济学家问卷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者对新政府的经济举措颇有微词。以100分为满分,奥巴马仅获59分,财政部长盖特纳得到51分。
对于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经济学家分成两派。以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首的一批学者认为:现有经济刺激措施力度不够大,至少还需要追加5000亿美元的政府投资才能挽救经济。克鲁格曼警告说,若到今年下半年经济仍迟迟不复苏,银行业无法回暖,等到奥巴马政府认识到需要更大剂量的“经济强心剂”时,将由于前期政策失利而在国会遇到更大阻碍,面临愈加严峻的政治经济挑战。
另外一批来自保守派阵营的经济学家则批评称,政府无需过多插手刺激经济,而是应加大减税力度,限制财政开支。对于奥巴马的“大手笔花钱”,他们认为,这是和美国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大政府”做法,是在用欧式的“平等福利”取代美式的“平等竞争”。
美国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3月底最新一期的封面甚至就打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封面主题,奥巴马的形象被加工成前苏联宣传画的形象,意在讽刺奥巴马新政过度“向左转”。
奥氏借全球媒体呼吁各国大胆救市
在奥巴马政府看来,大掏腰包振兴经济不仅是美国政府的工作。4月2日的伦敦G20峰会上,他将呼吁其他与会国追随美国。3月20日,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在布鲁金斯论坛发表讲话时称,奥巴马在G20峰会上的议程重在两大议题:加强金融监管和推动经济复苏。奥巴马将敦促各国政府跟随美国步伐,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并引领国际社会狠抓金融监管。
此外,奥巴马施展出总统竞选时的拉票策略,通过各地媒体传达自己的救市见解:3月24日,奥巴马为全球31家报纸撰写评论文章,呼吁各国采取“大胆、全面和协调的行动”应对经济挑战。
这其中既包括《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导报》等主流媒体,也有多家发展中国家报纸,如《曼谷邮报》、南非《星期日时报》以及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时报》等。
在这篇题为《全球行动的时代》的评论中,奥巴马为自己和美国拉票。他写道:“美国已做好准备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将敦促伙伴以同样的目的和紧迫感共同行动。”和竞选时“我们准备好了”的口号如出一辙,奥巴马再度吹响“集结号”,不同的是,此次动员对象扩大到全世界。
然而,无论是奥巴马本人还是他的听众,都已经改变。去年今日,奥巴马还是如同一张白纸的政坛新人,尖锐刻薄的美国媒体都舍不得对他说句狠话。如今,凭借“变革”口号上台的奥巴马却对国会山旧的党派政治无可奈何。
对于奥巴马的呼吁,不仅欧洲满腹狐疑,就连原来“相信变革”的美国民众也在经济剧烈动荡中无所适从。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民意支持已显颓势。如在为他赢得大选胜利的关键州俄亥俄州,奥巴马的支持率从2月的67%猛跌了10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奥巴马本人对救市计划发挥的作用充满信心。3月24日,奥巴马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政府采取全面出击的战略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现在已开始看到取得进展的迹象。政府的战略是创造就业,帮助负责任的购房者,重新启动信贷市场,支持经济长期增长。”
议员要求AIG高管“以死谢罪”
华尔街高管不顾“国难当头”,依然坚持分红的丑闻愈演愈烈,这让奥巴马很尴尬。3月15日,接受政府巨额救助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向其高管支付1.65亿美元奖金的消息被披露后,美国舆论一片哗然。金融危机仍在肆虐,AIG却拿着纳税人的救市钱“顶风”发红包,立即遭到媒体和政界严厉声讨。奥巴马急忙指示财长设法阻拦AIG发奖金,国会议员甚至要求AIG高管“以死谢罪”。
来自民间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顶峰,除了网络上连篇累牍的骂声,美国民众还纷纷前往AIG总部大楼举行抗议示*,一些AIG高管的家甚至也被愤怒的示*者围堵。
华尔街高管挨批的同时,批评的矛头也倒向给AIG提供资助的政府,财长盖特纳甚至被要求引咎辞职。政治分析人士担心,AIG丑闻若愈演愈烈,将破坏救市的整盘棋,把奥巴马政府及其救市计划拖下水。
《纽约时报》评论指出,如果奥巴马未能运用全部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平息民愤,再完美的经济计划也可能破产。奥巴马总统没有意识到,他的“卡特里娜时刻”或许正在到来。尽管有Web2.0总统之称的奥巴马首开先河,以开设网站等形式公开政府救市资金流向,但实际上救市方案仍存在不少诸如AIG的“盲区”。而当国内的金融行业监管尚存漏洞时,何来底气领导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