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当前举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波及我国诸多行业、诸多人群。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命运和不同的抗争,关注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看看他们抵抗危机的信心、勇气、智慧和作为,足以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他们虽是一个个普通人,但他们的精神却让我们看到了抵抗危机的大写的中国人!
张国华:危中求进昆山人
![]()
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
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昆山市,其经济外向度高,因此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就大。这场仍在蔓延的金融海啸究竟给昆山的决策者们带来怎样的压力,收获怎样的认识,采取怎样的行动?市委书记张国华说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危中求进,把危机当课堂来学。
曾作为苏州“小六子”(发展排在第六位)的昆山市,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昆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而这里优越的发展环境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企业。据张国华介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50多家落户昆山,昆山台资企业占苏州的1/2、江苏的1/4、全国的1/9,昆山去年的进出口总额超过600亿美元。
高度的开放让昆山离世界很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昆山同样离“震源”很近。昆山要比全国早一个季度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4月、8月、11月昆山经历了三次“数字大跳水”,而每一次剧烈的变化都让张国华的心情受到撞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让决策变得更加困难,而这也预示着巨大的挑战拉开了大幕。
张国华似乎不大愿意提及这几个月来心里的承受之重,他把话题从最近的一次出国感受说起。2月中旬,张国华带领几个人用一周时间到韩国、日本招商。他说,多次出国推介昆山,而这一次感受最深刻。很多知名的外国企业高层管理者主动与从中国来的招商团接触,他们急切想知道包括昆山在内的中国各地政府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这一次招商活动,无论是住宿还是出行,都受到了格外的礼遇。
“在出国过程中,我切实感知到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创伤,也切实感受到世界目光对中国的关注。”张国华说,金融危机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和智慧,而昆山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验中如何交出自己的出色答卷,无时无刻不考验着自己和决策团队的意志。
当发展的形势让人看不懂时,张国华选择了“以企业为师”。他说,从去年4月份开始,自己除了开会外,几乎天天往企业跑,因为从企业那里能够获知更多的信息,从企业家那里可以感知市场的冷暖,不仅自己下企业,还把机关里的干部都“赶”到企业里去。“机关里难以感受到金融危机的‘震级’,机关里想不出应对金融危机的点子来。”张国华这样告诫自己的同事们。
在调研中决策。张国华说,昆山在发展上先行一步,而这一步是见风雨、长见识的一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昆山GDP增幅创纪录地跌至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甚至下降2.7%。但这恰恰是昆山触底反弹、赶超先进的开始。
“同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昆山现在的经济基础、产业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昆山的地缘人缘商缘优势仍在,产业配套优势仍在,企业生产能力仍在,市场基本需求仍在。”张国华说,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抓招商就是抓投资,抓出口就是抓增长,抓增量要把握质量,调存量要把握节奏。
张国华坦言,在金融危机影响突然到来时,心中多少有些发慌,虽然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毕竟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但昆山多年的发展毕竟形成了较强的抵御风险的实力,加上多年“以世界为师、走自己道路”的历练,昆山有自己的底气!
昆山的办法直接而有效。比如财政给企业垫付2000万元电费预付金;由市财政注资2亿元成立非盈利性担保机构,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推动银企合作,授信额度达到24亿元……
积极应对必然有积极回报。张国华说,昆山近期的发展指数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昆山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7%和6.2%……
一从国外回来,张国华就立即到企业去调研开工情况、订单情况、用工情况。当得知企业开工率几乎达到100%,春节后没有一家企业倒闭时,他的心情舒展了一些。张国华还说出了一个细节,他只要得知有客商到昆山采购“大单”时,自己就主动要求请客商喝咖啡,这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坚持去做的目的是想让客商对昆山更多一些信心,把机会留给昆山的企业。
昆山本地人口69万,外来工达到100万,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中,外来工就业问题在张国华的心头也是沉甸甸的。他说,这么多人带着希望来到昆山,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失望。保住企业,就是保住外来工的饭碗,因此要发动更多的企业联手共克时艰。
经济形势越不明朗越要抓稍纵即逝的机遇,做到危中寻机,危中求进。张国华告诫全市干部,要强化时间观念、进度观念、效率观念,政策要快落实、工作要快上手、项目要快推进、矛盾要快解决,尽一切努力争取时间、争取主动。 (记者 郭奔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