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官方下最后通牒 一个月内完成汉语拼音正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14: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限期一个月内完成全台368个乡镇市区的汉语拼音“正名”。尽管去年已拍板定案,中文英译系统改采“汉语拼音”,但拥有地名管辖职权的各县市政府目前仍存高度歧见,全台地名乱糟糟,“行政院”召开跨部会议,下通牒要求“内政部”一个月内统一各县市乡镇市区的中英对照表,为汉语拼音“正名”。

    台“行政院”2日下午召开会议,由“政务委员”曾志朗召集,副召集人为“研考会”主委江宜桦。

    曾志朗表示,去年9月“行政院”拍板核定,中文译名系统回复实行汉语拼音,但由于目前社会上对回复实行汉语拼音,仍有部分质疑与误解,他要求“教育部”应加强政策倡导与说明,如相关配套措施:现阶段将优先处理信息服务、国际计算机信息交流、政策倡导,经费共500多万元,下阶段则由各“部会”年度预算支应,或汰旧换新时再予更新。

    江宜桦也建议,由于国际广为流通的汉语拼音系统仍为汉语拼音,而通用拼音主要是整合岛内“国语”、闽南语、客语、少数民族语言等语言,外界对两种拼音系统之流通性的认知,和事实之间存在不小的落差,“教育部”应加强厘清。

    会中决议,各地地名译写不一,恐影响外籍人士对台湾国际化程度的观感,但各地政府仍存若干不同意见,责成“内政部”必须全力沟通协调县市政府,以化解不必要的疑虑,包括总计368个行政区名称,通通必须在一个月内整合完毕,完成“台湾地区乡镇市区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中英对照表”。

    “拼音大战”由来已久

    台湾的拼音方案之争由来已久,平时看来小不起眼的拼音译音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十几年来两岸角力的无数政治故事。

    回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主政”时期,台当局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直沿用1918年公布的注音符号。尽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使用,注音符号越来越不适应沟通与交流的需要,但出于“保持正统,汉贼不两立”等政治考虑,台当局仍坚持使用注音符号。


    1996年,台当局筹设“亚太营运中心”,为了将拼音系统与国际接轨,统一中文译音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1999年7月,李登辉“当政”时期,台“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动小组”决议中文音译采用汉语拼音,却引发十余名民进党县市长的反对。本来就对“台独”心有所属的李登辉,自然顺势“暂缓推行”汉语拼音。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大肆推动“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汉语拼音更成了当局的“眼中钉”。当年10月7日,台“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正式公布“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宣布以台湾本土研制的通用拼音取代中国大陆通用、联合国公认、国际标准都认可的“汉语拼音方案”。 (责任编辑:王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6 03:4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