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2 19: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a href="http://www.cmfu.com/readbook.asp?bl_id=53269" target="_blank">鬼吹灯</a></p><p>这绝对是一枚货真价实的“摸金符”,用川山甲最锋利的爪子,先要浸泡在巂腊中七七四十九日,还要埋在龙楼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脉灵气八百天,是正牌摸金校尉的资格证件,这种真正的“摸金符”我只见过Shirley杨有一枚,大金牙曾经给过我和胖子两枚伪造的,和真货一比,真假立辨。</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9:45:0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extBody"><p>汉·<a href="http://edit.ndcnc.gov.cn/datalib/2003/Idiom/SHL-DL/SHL-DL-6252/md_get_ref?nodePath=Idiom/Derivation/Derivation/text&text=%E9%99%88%E7%90%B3"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ff00">陈琳</font></a>《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p></div><div><div class="default"><div class="composite CompositeNode" id="Explain"><div class="composite TitleTextNode" id="Explain"><div class="textBody"><p>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p></div></div></div></div></div><div><div class="default"><div class="composite TitleTextNode" id="Phrase"><div class="legend">相关例句</div><div class="textBody"><p>不啻~,何殊发丘中郎。括尽前朝翰墨,搜穷历代彝章。(明·<a href="http://edit.ndcnc.gov.cn/datalib/2003/Idiom/SHL-DL/SHL-DL-6252/md_get_ref?nodePath=Idiom/Phrase/Phrase/text&text=%E4%B8%9C%E9%B2%81%E5%8F%A4%E7%8B%82%E7%94%9F"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ff00">东鲁古狂生</font></a>《醉醒石》第八回)</p></div></div></div></div><p>做倒斗摸金这行当,虽然容易暴富,但是财富与风险是并存的,古墓中危险实在太多,除了那些人为设置的机关埋伏,更有些无法预料到的险恶之处</p><p>???? 我曾听我祖父讲过摸金校尉的规矩,和盗墓贼大有不同。盗墓贼都是胡乱挖胡乱拿,事做得绝,管你什么忠臣良将,什么当官的还是老百姓的,有谁是谁,没半点规矩可言,就算有也都是农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br /><br />  摸金校尉们干活,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支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死者最值钱的东西,往往都在身上戴着,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还有护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连肛门里都塞着宝石。这时候动手,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地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br /><br />  因为传说有些墓里是有魂魄的,至于它们为什么不入轮回,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内,那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舍不得生前的荣华富贵,死后还天天盯着自己的财宝,碰上这样舍命不舍财的主儿,也就别硬抢它的东西了。<br /><br />  最后我和胖子决定,干他娘的,做定摸金校尉了!什么受不受良心谴责,咱们就当良心让狗吃了,不对,吃了一半,嗯……也不对。不妨换个角度看,现在是八十年代,不是都提倡奉献吗?现在也该轮到那些剥削劳动人民的王公贵族们奉献奉献了。不过这些死鬼觉悟很低,别指望他们自己爬出来奉献,这种事,我们就代劳了,打他们这些封建统治阶级的秋风,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p><p>????? 自古职业盗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扎格拉玛部族的后裔,多半学的是“搬山分甲术”,平时用道士的身份伪装,以“搬山道人”自居。<br /><br />  “搬山道人”与“摸金校尉”有很大的不同,从称谓上便可以看出来,“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盗墓,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而“摸金”则更注重技术环节。</p><p>  在这种筑篱式的搜索中,“X尘珠”依然下落不明,随着明间的推移“搬山术”日渐式微,人才凋零。到了民国年间,全国只剩下最后一位年轻的“搬山道人”,此人是江浙一带最有名的盗墓贼,只因为使得好口技,天下一绝,故此人送绰号“鹧鹄哨”。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忘了他本名叫什么,只以“鹧鹄哨”称呼。会使轻功,最擅长破解古墓中的各种机关。并且枪法如神,不仅在倒斗行,即使在绿林之中,也有好大的名头号。<br /><br />  “鹧鹄哨”尊照祖宗的遗训,根据那一丝丝时有时无的线索,到处追查“X尘珠”的下落,最后把目标着落在西夏国的某个藏宝洞里。传说那个藏宝洞距离废戏的古西夏黑水城不远,原是作为西夏国鞭个重臣修建的陵墓,然而西夏国最后被蒙古人屠灭,当时那位王公大臣还没有来得及入敛,就将宫迁内的重要珍宝,都藏了在里面,有可能“X尘珠”也在其中,但是地面没有任何封土等牲,极为难寻。<br /><br />  “鹧鹄哨”这种“搬山道人”,不懂风水星相。在技术上来讲是不可能找到藏宝洞的,这时他的族人,已经所存无多,再找不到“X尘珠”。这个古老的部族血脉很可能就此此灭绝了,眼见自己的族人临死之时的怪状,“鹧鹄哨”不得不求助于擅长风水分金定穴的“摸金校尉”。<br /><br />  可是当时天下大乱,发丘、摸金、搬山、卸岭这四大派系,几乎都断了香火,还懂“搬山术”这套内容,可能就只剩下“鹧鹄哨”一个人,发丘、卸岭更是早在多少朝之前主不存在了。<br /><br />  而当时做“摸金校尉”的人也不多了,屈指算来,全国都不超过十位,那个年代,从事盗墓活动的,更多的是来自军阀统率的“官盗”,或者是民间的“散盗”。<br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14: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