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廷顿认为, 冷战结束期间, 人们提出的关于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地图或范式主要有以下四
种: (1) 一个世界: 既快乐又和谐; (2) 两个世界: 我们与他们; (3) 大约184 个国家构成的世
界; (4) 极端混乱的无政府世界。在亨廷顿看来, 由于作为地图的范式, 对现实世界的描绘必须
既准确又简单, 因此, 比较而言, 范式(1) 和范式(2) 过于简单化, 而现实性不足; 范式(3) 和范式
(4) 则过于接近现实, 而简单性不够。又由于这四种范式彼此之间互不相容, 因而必须用一种新
的范式, 即文明范式取代它们。亨廷顿写道:“在即将到来的时代里,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
的最大威胁, 而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才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证”。文明范式“为人们
认识世界、区分主次、展望未来和指导决策, 提供了一个既明晰又简单, 既贴近现实又易于掌握
的框架”。
亨廷顿强调, 全球文明间战争的避免, 有赖于世界领袖接受并合作维持全球政治的多元文
明性质。在未来时代, 主要文明间战争的防止需要各国遵守三个规则: (1) 弃权规则, 即文明核
心国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 这是多文明和多极世界的和平的首要前提条件; (2) 合作调节
规则, 即核心国相互协商遏制和休止彼此文明间的断裂带战争; (3) 求同规则, 即所有文明的
人民都应探寻并努力扩展与其他文明在价值观、惯例和习俗方面的共性。总之, 人类必须学会
如何在复杂、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内共存。
在关于未来世界新秩序的诸多理论构想中, 由亨廷顿倡导的“文明冲突”模式大概是最为
别树一帜的。“文明冲突”模式的有益之处在于, 它抓住了文化因素在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中的
作用日益突现这一重要变化, 提醒人们在审视和考察当今世界冲突热点时, 要把文化和文明因
素考虑进去, 尤其是在处理冷战后发生的种族冲突和民族纠纷等国际问题时要这样做。然而,
如同任何真理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一样, 亨廷顿在强调文明冲突的作用时走向了极端, 把能
够解释某一地区战争(如波黑冲突) 的“理论”无限扩大, 企图使它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事实上, 文化差异本身并不会引发战争, 恰如文化相像不能保障和谐一样。
亨廷顿把未来世界冲突称作文明的冲突, 无异于给拥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之间有时相互开
战的旧现象贴上了一个新标签。诚如卢本斯特恩和科罗克所说的, 亨廷顿的文明范式,“用一个
更大的对应物——文明, 代替了传统政治现实主义游戏中的基本行为角色——民族国家。但在
关键方面, 游戏本身运作依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