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丁学良 我从天堂归来——北朝鲜亲历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1: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丁学良北朝鲜亲历记




  [丁按:1999年夏天,我又一次访问朝鲜。这个国家刚刚从极其严峻的大饥荒挣扎出来,但他们的官方宣传仍然每天把他们国家描绘成“人间天堂”,把发达国家描绘成“水深火热的地狱”。虽然他们在公开的报刊上不便于把中国说成“地狱”——因为他们与全世界为敌,许多援助只有从中国才能要到——,但他们参与接待我们的中下级干部,仍然被洗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团糟,来我们朝鲜访问的中国人个个白白胖胖,他们都是大资本家。”其实我们只是中国的大学教师和研究机构的学者。]

  美国华人记者海涛 近日采访 丁学良教授(丁著有《后共产主义与中国》等)节录:

  记者:外界有报道说,北韩有二、三百万人死亡,有三十万人逃到东北,饥荒非常严重。你到北韩跑了一圈,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丁:它的饥荒情况也是分地区的,最严重的地区,死人是很历害的,跑人也跑得很多,但饿死的或濒临死亡的人,这是不让你外国人看到的。非洲的大饥荒看起来可怕,是因为政府对社会下面没有约束和管辖能力,因此外面人们能看到。在北朝鲜,能让我们去的地方是最好的地方。但当地人中除了极少的有特权的人,比如外交人员、保安人员、还有翻译,你是看不到任何一个个子高的人,也看不到皮肤白的人,更看不到一个胖子。全民族的食物短缺是瞒不住的。他们到处都是士兵,但所有的士兵都又黑又瘦又小,而士兵在他们国家已经是优先供应粮食的。沿途看到大白天上班时间,集体农场的工人一排排地躺倒在田边地头,晒太阳睡觉,基本上没人在干活。吃不饱肚子,没力气,只好躺倒在地睡觉。

  记者:那你们到北韩参观访问到底吃些什么?温饱能否保证?

  丁:除了少数海产是他们自己打捞的以外,我们吃的喝的全是中国运来的。他们自己不能生产,连鸡蛋也没有。我们中国来访者的温饱可以保证,但我们付的钱要高得多。按照北韩的标准是不得了。我们吃一顿饭付的钱,相当于北韩工人四到五个月的工资。

  记者:是否有大量的人跑到中国东北逃荒?

  丁:有这种说法。前几年跑的更历害。中国这边老百姓很多是朝鲜族的,遇到自己同胞很同情,给以接济。但北朝鲜那边的军警对外逃的人是很历害的。听延边朝鲜族的人说,开始抓到就枪毙,但跑的人太多了,不能老枪毙呀,以后就把抓到的人,用铁丝把脖子下的锁骨穿透,一串拖回去,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抗议,说这样太侵犯人权,太不把人当人看了。以后他们军警就用绳子把老百姓捆回去,有时候也用铁丝把手穿透拖回去。

  丁学良教授说,从中国方面来说,北韩方面跑过来人投亲靠友,如果没有人报告,一般村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是没有户口,时间长了而且跑过来太多,也会被遣返回去的。丁教授说,中国改革前同今天的北韩差不多,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北韩方面统治者父子两代政策失误,国际形势对他们也不利。如果要同中国比,就同1960-1970年代学大寨的情况是差不多的。

  到北韩一趟,丁学良说,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北韩自然条件不好,土地贫瘠,除非有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否则根本就长不出东西来。尽管如此,北韩当局还是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金正日今年年初已经下令关闭自由市场,让经营者返回工作岗位。丁学良教授说,没有自由市场,是因为没有东西可卖。不过,作为友好国家来的外国人,丁学良他们仍然获准参观了北韩的一个样板自由市场。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丁:我到过经过特许的自由市场分为两摊;一是能在桌子面上卖小百货的,还有就是农贸市场摆在地下卖的。这是他们国家最自由的特区,允许外国人看。这样的地方除了海产鱼虾和少数药材,我们中国顾客还会动点心以外,他们卖的手工业和工业产品没有一样东西,中国的农民能看得上眼。他们卖的笔记本,家里的基本用品,稍为好一点的,一看就是中国乡镇企业生产的。而且他们卖的钉子很多都是从旧家具、旧房子重新拔出来再买,可见他们穷到了什么地步。至于水果副食蔬菜,丁学良说,水果几乎看不到,蔬菜也品种非常单调,可以看到大白菜、黄瓜、土豆,还有猪肉,但是价格非常昂贵。一斤黄瓜相当于他们中小城市普通工人的半个月工资。

  那么,北韩上班职工的工资又是如何呢?

  丁学良说:我看到有卖大盘子的,上面印有革命口号,直径不到六寸,要卖20元人民币,20元人民币相当他们工人四个月的工资。北韩的货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率是25比1,也就是25朝元等于1人民币。工人平均每个月挣100朝元,相当于4元人民币。

  按照中国人如今的购买力和采购标准,北韩是低的不能再低了。不过,丁学良也发现了一些好的地方。比如,北韩尽管异常贫苦,但不管是乡材还是城镇,最好的建筑物是学校,而不像西方国家,最好的建筑是银行和教堂。北韩那么窃,那么落后,但不管小城镇还是农村,任何地方最好的房子一定是学校,这在中国是比不上的。他们当权的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但是在建校舍这一点上令人感到敬重。

  中国大陆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当年都看过北韩电影《祖国的花朵》,知道金日成注重教育下一代。但是,问题在于民以食为天,老百姓首先要解决肚子和温饱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教育和其他精神活动。如果由于人祸天灾导致食品严重匮乏,没有吃的,老百姓大批饿死或者逃荒,甚至都逃出国境,逃到中国,这么好的校舍又有什么作用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1-12 11:06:46 | 只看该作者
谎言迟早要被揭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1:06:47 | 只看该作者
北韩可是正宗的社会主义国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12 11:06:47 | 只看该作者
那些校舍也是主要用来给孩子们洗脑、灌输他们的政治主张、歌颂领袖用的,而不是为了使孩子获得知识、和智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12 11:06:49 | 只看该作者
朝鲜,一个冬天的童话(雅科夫)
  朝鲜,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新修改版)
转帖的,作者雅科夫发表于*上,转过来让大家放松放松。


  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学《世界地理》,讲到某个被军事分界线一分为二的国家时,总是只讲她的北半部,南半部则用“附:……”一笔带过。当时,我只知道这是一个“农业实现了集体化、水利化、机械化”、“机械制造工业发达”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南边的人民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讲的。
  那时的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羡慕。因为据说那里从幼儿园到大学都由国家负担,不但全免学费,连写字的铅笔都由国家免费提供;据说那里的人们都西装革履,丰衣足食;据说那里盖满了高楼大厦,每家每户都由国家免费提供一套宽敞的住宅;据说那里人均收入相当于2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据说那里人人享有免费医疗保健,人均寿命76岁……是的,那时的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对比起当时还相当贫困,全家挤在不足20平米,连自来水、卫生间和下水道都没有的简易房中的我们来说,那个国家充满了诱惑,那是梦幻的国度,那是人间天堂。从那时起,那个国家的一切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后来我上了大学,看到了那个国家发行的画报和杂志。你看,画报上的人们脸蛋特别特别红,笑得特别特别甜;那里到处都是规模宏大的纪念碑和精美的雕塑、铜像;那里街道异常宽敞,有的竟达200米以上;那里的建筑异常宏伟,那凯旋门比FaGuo巴黎的凯旋门还高还大,主体思想塔比美国华盛顿纪念碑还高一米。哦,还有,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女警察,个个百里挑一,面容秀丽;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群众在体育场看台上转眼间就能组合出伟人头像或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令人啧啧称奇。但是,那时的我已经不再羡慕这个国度了,一是因为我们已经告别了贫穷,开始走向富裕;二是因为我发现就在那些画报里面,站在那些红脸蛋笑呵呵作幸福状的主人公后面的那些人,却一个个是目光呆滞、面有菜色。我甚至开始怀疑起来,怀疑这个人间天堂究竟是真是假,怀疑我多年来向往的地方是否真的值得我向往。
  一九九二年,我国和这个国家南面那个敌对的堂兄弟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当时还是个斯大林主义分子,因此对中韩建交感到很恼火——为什么不顾“社会主义国家兄弟般的友谊”而向“万恶的、亡我之心不死的资本主义”投怀送抱呢?那时,我在一本香港出版的杂志上看到一幅漫画:五星红旗和八卦旗在天上握手,一个戴眼镜的胖子和一个戴眼睛的瘦子在地上怒目而视。那个戴眼睛的瘦子叫李登辉,胖子叫金日成。于是,那个戴眼镜的胖子龙颜大怒;于是,从1993年起那几本杂志就再也没有来新的;于是,我国驻军事分界线的观察员接到了毫不客气的逐客令。哦,据说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友谊可以万古长青……
  一九九四年夏天,那个戴眼镜的胖子死了。据说,他是视察他的子民时发现自己以前受了骗:他的子民根本就没有那么安居乐业,那么富裕幸福,而是生活在贫穷落后、饥寒交迫之中。于是,独*者受到了震动,在怒气冲冲地训斥了当地“公仆”之后,当晚就发病了,为了抢救他的生命,还搭上了一直升机的医生、护士、飞行员的性命。这个“启明星”陨落了,这个“慈父”撒手人寰了,这个“领袖”只能去领导地狱中的孤魂野鬼了,这个“百战百胜的钢铁统帅”被死神战败了。多么遗憾哪!假如他受到那次震动以后不是这样一命呜呼的话,说不定他会有所反思,改变那些把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政策。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爱开玩笑,他幡然悔悟的一刹那,竟然是他的死期。
  他的接班人是他的儿子。所谓“举贤不避亲”,老独*者一向对自己的儿子十分赞赏,说他是“文武忠孝兼备的真正的人民领导者”,并强调把班交给他“是我对党的政治交代”。在他的慈父的庇佑下,小独*者二十八岁就当上了部长,三十一岁就成为政治委员会候补委员——难道他不是天才吗?据说那次把他儿子定为接班人的党代会上,**、苏共两大共产党的代表都激烈反对,导致会议不欢而散。从此老独*者跟这两个大党关系相当冷淡,后来我国邀请了老独*者访问,并且当时的总书记(愿他老人家千古)访问了这个国家,两党关系才有所恢复。在一九年那些东欧的难兄难弟们相继****之后,出于兔死狐悲的感受,两个国家的关系异乎寻常地火热起来:一九年十一月,老独*者秘密来中国访问,寻求如何用暴力压制人民要求自由的渴望,很显然,他成功了;一九九二年,老独*者过自己的八十大寿,收到了来自友好邻邦的丰盛礼物:四十吨猪肉——老独*者活得真有价值,每活一年,就能赚一千斤猪肉。以此类推的话,假如老独*者活到今天,他一定可以再赚五十吨猪肉。
  然而岁月催人老,连太阳都有落山的时候。老独*者死后,他的儿子根据“习俗”守孝三年,直到一九九七年十月,他才就任最高领导人职务。据说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而来自平壤的这个孝子让“二十四孝”里所有的主人公都黯然失色:多么忠孝两全啊!竟然守孝三年!一个国家领导人竟然三年不露面!而且是在全国饥荒肆虐,几百万人饿死的情况下!三年!在一个西方国家,一任总统就已经该收拾铺盖卷准备从总统府滚蛋了,可这里,这个领导人才准备大展拳脚,不知这算不算“社会主义优越性”?
  就这样,在这个号称“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竟然上演了一幕中世纪的“父业子传”的滑稽剧。我真不知道,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天有灵,他们会如何评价这些打着他们旗号的“革命领袖”。“我播下了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不,他们即使这么说也没用,因为这些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后来人什么都不怕,因为据说这些自称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伟人们是“无所畏惧”的。
  这个小独*者很谦虚。他不再自称“伟大领袖”,而谦称为“亲爱的领导者”。他也很孝顺,把他父亲的尸首做成了木乃伊,永久保存供瞻仰;把他父亲的出生年被定为“主体元年”;改公元为“主体年”,对外使用年号时,在“主体”年号后加括号注明公元某某年;还把他父亲的生日定为“太阳节”。为了进一步显示孝顺,小独*者宣布他的父亲是“永远的国家主席”——跟封建王朝的皇帝们追封他的祖先庙号一样——不,比封建皇帝还厉害,封建皇帝还不至于封他的父亲“永远的皇帝”。谁说这个国家没有创造力?用死人占据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难道不是世界首创吗?
  从此,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的上空,又多了一颗太阳。据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一个太阳就足够了,可是在这个国家,天上却有三颗太阳——一颗是靠核聚变发光发热的,另外两颗是靠脑子里不断冒出的“主体思想”发光发热的,其中一个虽然成了一具躺在棺材里的僵尸,居然也能散发出熠熠光辉——从此这个国家就跟“自然灾害”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二十世纪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在闹“自然灾害”,是不是因为太阳太多的缘故?我想起了神话传说中的后羿,不知他何时光顾这个被太多的太阳晒得颗粒无收、赤地千里的国度来,用他的神箭射下那两颗害人的“太阳”?
  据说,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里的人民特别热爱这父子两人。每年的“太阳节”和“亲爱的领导者”的诞生日二月十六日,全国都要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当作民族最大的节日来庆祝。你可以经常看到:“金什么日同志是廿一世纪的太阳!”这样的标语,到处并排悬挂看他们父子两个太阳的彩色肖像。
  为了表达对这两个太阳的忠诚,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要配戴他们的像章,像章不出售,也不随便送给外国人。这可是有教训的——公元一九六七年八月十日,来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货轮“斯维尔斯克”号静静地停泊在中国旅大港,船员们有的正在给家里人写信,有的在读书,一片安宁静谧的景象。突然,一阵声嘶力竭的喧闹传来,船员们连忙起身向窗外看——原来,是一群头戴绿帽子的“革命群众”上船象散发赖皮广告一样的强行派送某个独*者的像章。船员们没有接受这个肥头大耳的独*者的像章,他们沉默不语。头戴绿帽子的“革命群众”见这群苏修分子并没有象自己一样,对独*者崇拜得六体投地,于是硬把像章塞到船员们手里。船员们接过被硬塞过的赖皮广告,嘲笑着把它当成粪便扔到水里,“革命群众”大怒,把船长挂上木排、押在卡车上游街示众,为此还闹了一场严重的外交风波。1976年那个独*者死后,“革命群众”转眼间摘掉了绿帽子,独*者的像章也从他们胸前瞬间消失了,而被丢弃在垃圾堆上、化粪池里。兔死狐悲,从此各国的大小独*者们发自己的像章时变得格外谨慎起来。特别是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里,太阳们的像章可不想自己的尊容与垃圾堆和化粪池为伍,如果外国人想得到,手续相当复杂,一旦获准,有关部门还要举行授予仪式,隆重其事。
  尽管饿着肚子,“欣欣向荣”的人民们还一直坚持每日和每周的学习制度。各单位都设有“主体思想学室”,上班前,人们集中在这里,由书记带领高唱《金日什么将军之歌》,随后学习半小时的“主体思想”,向领袖表忠心,最后唱《金什么日将军之歌》。下班后,也要集中在学习室内,总结汇报一天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每个星期六下午,还有半天的个人总结会议,每人每月还须写出书面总结汇报。是的,肚子再饿,一学“主体思想”不就饱了么!
  据说自一九九五年起,这个本来“欣欣向荣”的国家连续七年(啊,又过了一年多,现在已经连续八年了)遭受“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一九九五年降到二百七十万吨,而要维持全国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每年需要四百万吨量食;一九九六年人均定量为三百五十克,一九九七年降到二百五十克,一九九八年再降到一百八十克。直到现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还看不到饥荒的尽头。这使我不由得记起了我国历史上那个“自然灾害”,可那只是“三年自然灾害”啊!这里却是七年不见天日!(罪该万死!明明有三个太阳,我却造谣那里“不见天日”)。
  于是,有些特别珍视与朝鲜这种“友谊”的人开始找原因了,据说“遭受自然灾害”是第一条。我总是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殚思竭虑地把责任推卸到客观方面,总是可笑地把自己的贫穷落后归咎于“自然灾害”,归咎于“天气”,归结于别人呢?殊不知这个半岛国土面积总共只有22万平方公里,其中那个“欣欣向荣”的国家12万多,南面9万多;“欣欣向荣”的国家人口为2000万,南面5000万——和北边比起来,南面才是真正的地少人多。至于说“自然灾害”,我想,这个“北不过鸭绿江,南不过三八线”的“灾害”,为什么只喜欢光顾“欣欣向荣”的地方却不往“水深火热”的南边走呢?为什么南边好好的,而北边生活不下去了呢?莫非是苍天有眼,专门给“欣欣向荣”的北方降点灾祸,以让它跟“水深火热”的南方找点平衡?或者,是灾魔在北方找到了知音,以至于在那里流连忘返?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说到朝鲜“被封锁”和“自然灾害”,我倒要找个可比的例子。朝鲜的三个邻国中国、俄罗斯、韩国,都没有“封锁”朝鲜,相反,这些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每年还要送给朝鲜无数的无偿援助。如果说这世界上哪个社会主义政权处境最险恶,我看还要属古巴——哈瓦那离美国本土只有九十公里,关塔那摩还驻有美军,古巴的经济是以蔗糖相关的单一经济,经济基础远不如朝鲜,在经互会瓦解之后,古巴遭受的困难比朝鲜要严重很多。但是,古巴为什么没有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难道美国对朝鲜的封锁比古巴更厉害吗?难道朝鲜比古巴离美国还要更近吗?难道朝鲜比古巴还要更孤立无援吗?难道朝鲜的经济基础比单一经济的古巴还要差吗?难道朝鲜遭受的“不过三八线、不过鸭绿江”的“自然灾害”比年年都要遭受飓风袭击的古巴还要更严重吗?难道美国对朝鲜的颠覆比对古巴的颠覆更猖獗吗?难道朝鲜因为苏联解体给经济造成的重创比一度丧失了90%的贸易量的古巴更严重吗?我看都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古巴共产党人所做的努力,确实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古巴共产党人也许犯过错误,但是他们仍然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惮思竭虑。
  还有一条原因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苏东演变,西方封锁”。据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得“势利眼”了,废除了“记帐贸易”,据说苏联解体后不再援助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了,据说西方国家一直在封锁这个人间天堂,不让它“欣欣向荣”,因此,这里就完了。可是,我知道,废除了“记帐贸易”并不等于不进行贸易,那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为什么不把他们的优质产品出口给我国呢,比如,卖出和韩国“三星”一样的“五星”手机或卖出和“LG”一样的“GL”彩电?苏联解体以后的确不再援助它了,可是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却欠了俄罗斯60亿美元外债一直赖着不还,害得普京总统在2002年亲自到太阳的国度去讨债,却颗粒无收。当时,孝顺得出奇的小太阳对普京总统双手一摊,说:“建议我们把过去的那些一笔勾销,从头再来吧。”和这样无德无信的无赖打交道,除了最蠢、最不懂事的人以外,谁还敢“记账”呢?记完了账人家再要求来个“一笔勾销、从头再来”,你找谁诉苦去?我还知道,西方国家累计向这个“欣欣向荣”国家提供了数百万吨粮食援助。
  至于说到中国对朝鲜的贸易,我想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亚洲司有关人士在第84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的一段讲话,他特别提醒大家,对朝贸易一定要注意收汇安全,以防止受骗上当。他是这样说的:……大家对朝贸易要特别注意收汇安全。朝方除惯用的以预付款诱使我方发货后拖延支付货款、以政府名义(有时由朝鲜驻华使馆商务处出具保函)提供付款担保以及小额贸易及时付款在大额贸易中拖欠货款等形式外,目前的“招数”又有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有:
  一、频繁调整边贸政策,让我企业多出口其所需货物,待我方公司大量发货后,朝方便改变政策,禁止我方欲进口货物的出口,造成我方回货困难。
  二、以一家企业一批货物多头对外,让我多家企业争相向其出口货物。待我方企业货物大量出口后,朝方则以该种货物需办许可证为由,不按合同规定出口。
  三、采用不当手段向索取货物。在边贸中,朝方常以电话等方式通知我外贸企业货物已运抵口岸,要求我方速派车拉货。待我方货车出境拉货时,朝方又向我索要汽油、柴油、粮食等货物,否则不供货,致使我方空车回国事情时有发生。
  四、随意限制我边民入朝携带商品品种、数量。当朝国内急需某种货物时,就鼓励边民大量携带该商品入境,当其困难缓解后,朝方又禁止携带这些商品入朝,而改为其它商品。
  五、朝方企业擅自扣押我出境载货运输工具。朝方企业欠我方外贸企业债务相当普遍,但当我企业欠朝方公司债务时,朝方公司则以不当手段追回债务,有时竟扣押我方运输车辆。
  此外,朝方有时还随意单方面停止过货,拖延我在朝货车的装货时间致使我车辆不能及时回国。
  上述现象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目前在内陆也发现此类问题。根据新情况,特提出如下对朝贸易注意事项:
  从事对朝贸易,首先要了解朝鲜国情、政策以及客户的资信情况,选择朝方有实力有信誉的商社为合作伙伴。必要时,可向我驻朝使馆经商外咨询。
  对朝贸易要坚守“现汇贸易安全收汇、易货贸易有去有回”的原则。现汇贸易,一定要要求朝方通过我认可的第三国(或地区)银行开证或担保;易货贸易,要做到朝方先交货,而后我等值交货。
  对朝贸易要经过正常贸易渠道(朝对外贸易商社)进行,切勿同朝政府机构(即使是朝鲜驻华使馆)发生贸易关系。在目前中朝经贸活动中,朝方经常以政府名义,有时以朝驻华使馆经商处的名义,为其企业提供支付担保;有时派部委政府官员率由本国若干较大公司组成的政府代表团来华进行贸易“洽谈”,并以政府名义或中央银行名义进行支付担保,当我方公司依据合同发货完毕并凭合同和朝方出具的担保要求朝方交货或付款时,朝方则以推诿、躲避或反复许愿来拖欠货款。对此,提请各有关公司、单位和部门注意,朝鲜驻华使馆作为外交使团,既不具备担保职能,亦不履行因支付发生问题而产生的担保义务。朝方的各种担保,只是一种手段。
  ……
  大家看完这段讲话,就不用我多解释什么了。我只知道,一国政府亲自赤膊上阵、出面行骗的,恐怕不是空前,也是绝后的。这样无德无义、形同诈骗集团的“政府”,会怎样对付他自己的子民?难道不是造成这个“欣欣向荣”国家灾难的根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1:06:53 | 只看该作者
朝鲜有贪官污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12 11:06:55 | 只看该作者
[/url]
水深火热的地狱
五十步笑百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12 11:06:56 | 只看该作者
[/url]
朝鲜有贪官污吏吗?
他们的金大胖和金二胖都是贪官污吏啊,但愿不会再有金三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12 11:06:57 | 只看该作者
出现金三胖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12 11:06:59 | 只看该作者
哦?是吗?我老师也去过朝鲜好几次,怎么看到的情况和丁教授就如此不同呢?
记者如果想了解朝鲜,自己去一次不就得了,现在朝鲜也不是不能去。却要通过丁学良之口来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11: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