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什主义”从兴起到危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 09:4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布什主义”是布什政府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制定的外交原则。其核心内容包括:(1)
美国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行动;(2)无需联合国授权即可采取单边主义行动;(3)伊
拉克是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基石之一;(4)伊拉克的民主化将导致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变革。
但是,美国占领伊拉克的实际表明:“布什主义”非但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反而暴露出自
身的缺陷和局限,导致四处碰壁,陷入岌岌可危境地。伊拉克战争就是“布什主义”从兴起
到危机全过程的演示。

一、从“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到遭遇反美游击战的抗击

布什在西点军校正式提出“先发制人”理论不到10 个月便于2003 年3 月下令发动伊拉
克战争;在投下第一颗炸弹不到2 个月,布什自得地宣布在伊拉克的“战事结束了”。其后,
萨达姆被捕,利比亚宣布放弃非常规武器以及伊朗在西方压力下签署允许对其核设施进行突
袭检查的协议。“布什主义”的支持者将诸如此类令美国头疼问题的迎刃而解视为“布什主
义”推行强硬外交政策的胜利成果。他们认为,只有实行强硬政策,美国的盟友和敌人才能
服软,才能采取合作态度,从而对美国利益做出让步。然而,伊拉克战争及战后局势的演变
非但不能证明“布什主义”关于“先发制人”理论的有效性,反而暴露出其局限性。

首先,布什发动“先发制人”战争的依据是美国政府收集到“可靠”情报证明,萨达姆
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构成威胁。为了说服美国人民支持伊拉克战争,还公然声称,
萨达姆与“基地”组织之间有联系。然而,美国至今仍没有找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
时,美国“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报告认为,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萨达姆与本·拉登
的恐怖组织之间有联系。这对布什政府恰似当头一棒。原来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所谓理由纯属
无中生有。这使“布什主义”在全世界面前丢尽颜面。

其二,美国领导人没有考虑到伊拉克人民热爱自由的本性和国内存在错综复杂的宗教和
民族矛盾,更没料到伊拉克人民竟如此顽强地抵抗占领军。美军为这场“先发制人”战争付
出了惨重代价,在美军进占伊拉克以来的14 个月里,美军死亡人数逾800 人、受伤者逾4600
人。这样一支屡遭重创的军队要承担维持伊拉克社会秩序、重建基础设施,及同游击队作战
等任务,已力不从心。

其三,布什将摧毁萨达姆政权作为进攻伊拉克的首要目标,而忽视更迭政权后重建一个
国家这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对美国来说,推翻萨达姆仅仅完成一半任务,而较推翻独*政权
更艰巨的是建立一个稳定并为伊广大人民所接受的新政府。目前的伊临时政府仍受美国的操
纵,其稳定伊拉克局势和重建国家的能力和威望都令人怀疑。为此,美国仍不得不考虑增派
军队和投入更多财力和物力,其高昂代价远远超出当初的估计。鲍威尔坦言,美国大多数人
现在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不值得打的;要说服他们、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国家,再在世界其他
地方打一场“先发制人”战争将是非常困难的。

二、从单边主义转向求助联合国

伊拉克战争产生的严重后果证明,美国单凭自身力量难以稳定持续动荡的伊拉克局势,
更遑论担起重建这个破碎国家的重任。美国遇到的严重困难:一是用于长期占领伊拉克的兵
力不足,且由于兵源有限不可能大量增兵。目前与此有关的美军后勤供应已捉襟见肘。由于
军用物资消耗过大,储备已用尽,致使强大的美军陷入困难。二是驻伊联军出现了***。由
于发生马德里“3·11”连环爆炸事件,西班牙当选首相明确表示将从伊拉克撤军;波兰总
统则大呼“上当受骗”;美国其余盟军也因遭到恐怖分子绑架其人质与斩首行动的恐吓和要
挟而军心不稳,士气涣散;菲律宾政府为解救被绑架的人质被迫提前从伊撤军。美国政府因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而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迫于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需要,布什不得不收敛其“单边主义”转而通过外交途
径争取联合国通过一项有关伊拉克过渡政府的新决议。为使决议能最终通过,美国被迫对决
议草案做了4 次修改,在诸多问题上做出让步,包括将联军在伊拉克驻扎的最后时间严格限
定在2006 年1 月;如果伊拉克政府提出要求,多国部队应提前撤离;美英同意让伊拉克人
控制规模有限的伊拉克**部队。

这项决议的通过是大国克服分歧、相互妥协的结果。表面上看是美国屈尊求助联合国,
而真正得到实惠的还是美国。国际人士认为,布什政府之所以做出某些让步,只是出于当前
政治需要采取的权宜之计,它的目标其实并没有改变。

三、虐俘丑闻大曝光,“人权卫士”原形毕露

“自由”与“人权”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大金字招牌。以人权做幌子,为美国霸
权主义外交政策和军事冒险打掩护,这是美国政府的一贯做法。但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所作
所为,特别是美英联军虐待和羞辱伊战俘事件一经曝光,使美国人权卫道士的虚伪面目暴露
无遗。面对国际社会的愤怒声讨,美国总统布什不得不亲自出面辩解,称这只是孤立的个人
行为,并不代表美国。然而,被追究责任的卡尔平斯基准将在卸职后打破沉默表示,她只是
“虐囚事件”的替罪羊,真正的黑手是美军情报机构和中央情报局。据揭露,这些机构为索
取情报对战俘施压所采取的20 余种机密审讯方式得到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的特准。而作为
总司令的布什也难辞其咎。

“虐俘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加剧了伊拉克反抗力量的反美仇美情绪,促使他们联
合起来加倍地对美进行报复。同时,它也激起阿拉伯国家的强烈愤慨,给他们的反美情绪火
上浇油。总之,它使美国的中东政策严重受挫。

四、“布什主义”加快恐怖主义在全球的蔓延

美国出兵阿富汗、进攻伊拉克,旨在清除国际恐怖组织的策源地,封杀“基地”组织在
“邪恶”国家庇护下进行活动的渠道。从军事上看,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赢得了这两场战争
的胜利。然而,“基地”组织及其国际恐怖组织的恐怖活动更加猖獗。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发表的报告认为,虽然“基地”组织失去了阿富汗这个新兵训练基地,但它已“完全恢复,
目光牢牢锁定美国及其欧洲最亲密的西方盟友,确立了越来越多地利用地方恐怖网的行之
有效的新办法”。据统计,“基地”组织在60 多个国家活动,而且可能拥有多达18000 名“潜
在恐怖分子”。同情“基地”组织,提供后勤和经济帮助的人数正迅速增多。而阿拉伯国家
亲西方的穆斯林领导人受到国内的压力越来越大,“基地”组织的声明公开呼吁推翻他们的
政权。

反恐形势的逆转是布什反恐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布什在反恐战争中用来区分敌友的标
准是“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划线方法。为了迫使其他国家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布
什政府还将恐怖主义的帽子扣在任何有反西方色彩的伊斯兰教团体头上。而且,地区性恐怖
组织无一例外地被说成是受“基地”组织指挥和控制。其实,被美国点名的某些恐怖主义组
织早在“基地”组织出现以前就成立了,一些恐怖主义组织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但布什
将这类组织也都划归“基地”组织无异于壮大了恐怖主义的声势,同时也加大了打击“基地”
组织的难度。布什政府还站在以色列一边将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抵抗活动
视为“恐怖活动”加以谴责,却把以色列对巴的镇压视为“合法的自卫”。美国在反恐问题
上的自私及其推行双重政策的结果只能是非但未能使恐怖分子销声匿迹,反而刺激了世界各
地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并把美国视为头号敌人。如果美国不改变其反
恐政策,反恐战争可能要延续几代人的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1:1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