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7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 资料!~~~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5 13: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第四节.雅尔塔体系</strong><span><br /></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一.</font>??????? </font><font size="3">战后初期大国势力对比</font></p><p><font size="3">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式。这既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又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的英,美,德,意和苏联七国在战后其地位发生变化。战后初期,德,日,意战败而不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反法西斯盟国成为左右国际局势力量,但胜利的盟国由于战争的影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力量消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西欧各国的力量普遍削弱。英国虽然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却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font></span>万,消耗大量资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债台高筑。</font></p><p><font size="3">FaGuo在二战中沦亡,元气大伤。尽管戴高乐将军领导“自由FaGuo”运动,组建军队,建立FaGuo政权,但它的力量不被盟国重视,直到战争结束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但经济濒于瓦解,殖民帝国趋于崩溃。实际上二战后的英法已降到二流国家的地位。</font></p><p><font size="3">二战后的英法不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指手画脚,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font></p><p><font size="3">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衰落的同时,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军事上,<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5</font></span>年美国军队人数达<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0</font></span>多万,拥有<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span>艘航空母舰,战后初期,美国在全世界<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span>多个国家建立了近<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span>多个军事基地。此外,还垄断了原子弹。美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在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span>,黄金储备的<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9%</font></span>,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美国凭借巨大经济优势,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font></p><p><font size="3">在社会主义世界,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战争的胜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到<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5</font></span>年,苏联拥有军队<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40</font></span>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战争使苏联扩大了领土面积,建立起“东方战线”,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在亚洲,苏军进驻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占领了日本北方四岛。在苏欧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以上可以看出苏联国际政治力量的强大。但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后苏联希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二.</font>??????? </font><font size="3">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font></p><p><font size="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结果是打破了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美国一跃为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依仗经济军事势力试图独霸世界,美国独霸世界的障碍主要来自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美国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转而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font></p><p><font size="3">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冷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采用除直接的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7</font></span>年,美国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实现同西欧结盟,遏制苏联。<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span>年,美国又提出“第四点计划”,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渗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之后,美国又拼凑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等组织,形成了美国控制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span>月,美国等<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span>国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的旗号,实际上一个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font></p><p><font size="3">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污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与威胁,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7</font></span>年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span>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0</font></span>年,中苏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纷纷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联成了一片。<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5</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span>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span>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了北约,<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5</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span>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span>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font></p><p><font size="3">至此,在欧洲就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就出现了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font></p><p><font size="3">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企图通过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进行反封锁的斗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注意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军事上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柏林危机等。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也十分激烈,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帝国主义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代“和平演变”,社会主义阵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三.</font>??????? </font><font size="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实际<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span>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加剧,两大阵营的对峙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font></p><p><font size="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span>年代中期至<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span>年代末期,苏联竭力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利用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同美国争夺的筹码,妄图实现美苏两家合作主宰世界,波匈事件,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苏联提出的“戴维营精神”等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美国在<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2</font></span>年的古巴时间中迫使苏联不得不从古巴撤退,说明苏联的势力还没有达到与美国势均力敌的程度,美国对苏联尚处于攻势。</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span>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大大改变了美国占优势的局面,<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2</font></span>年苏联的军费超过了美国。<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5</font></span>年欧安会正式承认战后雅尔塔体系所规定的苏联疆界,承认饿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5</font></span>年以后,苏联更大规模地在第三世界扩张,特别是<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9</font></span>年竟公然直接出兵入侵阿富汗,使其侵略扩张的行经达到了顶峰。<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span>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美国处于守势,广阔的中间地带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双方争夺的重点领域是核优势地位。美苏争霸处于苏攻美守的阶段。</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span>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处于守势。<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span>年代,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态势,美国改变<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span>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战略收缩政策,重新采取强硬姿态,同苏联展开全面争夺。<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span>年代,苏联争霸的包袱越来越重,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在军事方面的不断扩军备战和不断的军备竞赛升级,几乎拖跨了苏联。<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5</font></span>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开始放弃同美国对抗的政策,这成为两极格局终结的先声。</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5</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span>月,美苏两国首脑举行日内瓦会晤,美苏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此后到<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赫尔辛基首脑会晤为止,美苏两国首脑会晤了<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span>次,达成了包括中导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协议。其中<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span>月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span>年代中期至<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span>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因中苏关系破裂而解体。<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6</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span>月苏共二十大,中苏两党在和平过度等理论问题上和如何评价斯大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8</font></span>年以后,苏共把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来。<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2</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span>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span>日—<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4</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span>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span>日,中苏展开大论战。<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5</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span>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span>月,苏共一手操纵的莫斯科会议的召开,表明国际共产主义内部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的分歧发展为组织上的***,从此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中国***和中国政府不屈服于苏联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了自己的国家主权和正当的民族利益。</font></p><p><font size="3">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因美国,日本,西欧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对各自利益的考虑,也四分五裂。</font></p><p><font size="3">战后初期受到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8</font></span>年FaGuo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在对外政策上推行“戴高乐主义”,反对一味追随美国的做法,坚持恢复FaGuo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和独立自主的方针。他主张建立FaGuo独立的核力量,努力促进法德谅解,消除宿怨,以实现法德合作,作为西欧联合的轴心。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反对美国充当欧洲霸主,要求在北约组织内与美国平分秋色。当美国拒绝后,FaGuo毅然推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维护FaGuo的国防独立。对苏实行和解政策。不顾美国的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9</font></span>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主义”。积极主张同苏联和东欧各国实行缓和和关系正常化的政策,正式承认民主德国,从<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0</font></span>年起先后同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奉行更符合德国利益的外交政策。</font></p><p><font size="3">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政治上也提出响应的要求。早在<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span>年代末,日本就要求修改日美安全条约以增强自己的独立地位。<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span>年代日本开始提“亚洲自主外交”,表明日美关系中日本地位的增强。同时,日本通过持久谈判收回由美国占领的琉球及小笠原诸岛。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格局。</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span>年代<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span>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span>年代初至<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span>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这首先是因为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其次,日本在田中内阁上台后,于<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2</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span>月提出以“对美国协调为主轴”,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世纪<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span>年代初日本更是踌躇满志地要求从经济大国而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追求“政治大国”目标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国策。再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实际<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span>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最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成立的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13:32:3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四.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font></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1.</font>???????????? </font><font size="3">两极格局的终结</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东欧巨变,两德统一导致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基本解体。<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span>月,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德统一,华约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终结。</font></p><p><font size="3">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2.</font>???????????? </font><font size="3">世界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font></p><p><font size="3">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的矛盾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世界基本矛盾虽然依旧,但主要矛盾已开始发生变化。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集中表现为美苏矛盾,即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font></p><p><font size="3">冷战结束后,世界基本矛盾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主要是三类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西方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东西方矛盾)。这些矛盾在国际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是经常起作用的世界基本矛盾。在这三类矛盾中,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并融入西方,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虽然西方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发展,但东西方矛盾已降为次要地位。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但由于北强难弱,双方实力悬殊,南北矛盾也不可能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人把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恐怖主义看成是南北矛盾的表现,但这恐怕太牵强)。随着冷战结束,西方失去共同对手,同盟的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美国的领导地位面临严重挑战,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上升,因此,发达国家之间,特别是美,日,欧之间的矛盾,正在上升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他们之间矛盾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发展的进程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的矛盾,其性质是国际垄断资本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竞争的客观规律下所必然产生的根本利益的矛盾。随着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心发生变化,发达国家间矛盾的运行机制,同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对抗,有着明显的不同(所谓矛盾的“运行机制”,主要指矛盾中的斗争与合作,冲突与协调的相互关系,以及解决矛盾的手段)。西方国家不战而取得冷战的胜利,但西方国家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西西矛盾进入新的阶段。在政治外交领域,它主要表现为争夺地区和世界事务的主导权。美国竭力维护其西方盟主地位,试图建立由其独家领导的世界新秩序。日本则欲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势力,加快迈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西欧则加紧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自己把握欧洲事物的主要权,管理“欧洲人的欧洲”,在世界上发挥独立一致的作用,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企图。在经济领域,美,日,欧的矛盾和摩擦不断发展,为了在激烈竞争的经济战中取得主动,美,日,欧分别或正在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团。日本学者公开宣称,要以日本的“经济霸权”取代美国的“军事霸权”,建立“日本经济力量控制下的和平”,在军事安全领域,日,欧都在加强自身的独立防务,试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font></p><p><font size="3">美日欧矛盾的实质是争夺领导权,这是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而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是其核心内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决,既不同于二战以前的方式,用战争打败对手,也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方式,用军备竞赛拖垮对手,而是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进行激烈的经济战和科技战。它们之间的协调框架仍继续存在,以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这种宏观经济协调不会象冷战时期那样旨在支持美国的战略利益,而视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或集团利益服务。</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span>.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到底在向什么发展?</font></p><p><font size="3">这是一个目前各方意见还难以统一的问题。有人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正在走向多极化的世界,这是世界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人又根据目前世界局势的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单极世界,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这一世界已无可置疑地得到了实现和加强。我比较倾向于后者。但我也认为,世界最终将走向多极,单极霸权不可能长久。从各方面来看,目前世界的力量框架是一超多强。从综合国力看,美国独占鳌头;从军事实力看是美俄两极,但俄罗斯这一极正在丧失平衡美国的地位和力量;从经济实力看是美,日,欧三足鼎立;从政治影响看,有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中心。在过度时期内还可能出现某些地区强国和力量中心。在新的形式下,中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自己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力量,这也是世界多极化的客观要求。</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span>.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font></p><p><font size="3">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国际格局是指世界上具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分布以及他们在斗争中所形成的战略态势。而国际秩序则是主要国家的当权者根据他们对世界局势的认识和判断,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的运行规则和机制。历史上任何一次国际秩序的更迭,都是和国际格局的变动,交替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的国际秩序总是要受一定的国际格局的制约和影响,并与之相适应。</font></p><p><font size="3">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以雅尔塔体制为代表的旧的国际关系秩序已经瓦解,于是,建立国际新秩序就成了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实质上是对未来世界向何处去这个总问题的集中体现,涉及当今各国的大战略。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关系到各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迄今为止的一切国际关系秩序都有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的特点,就是由于少数几个强国垄断国际事务,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这是一切旧国际秩序的要害和本质特征。今天,世界各国人民所寻求建立的,是一种既能反映当前时代的特点,又能为各国接受并付诸实施的国际新秩序,即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攻击新秩序。因此,未来国际新秩序的构想,应当反映世界的客观发展趋势和本质动向,而不应当是一种主观蓝图和阶级偏见,更不应重温大国霸权梦。</font></p>
hellokittypppvi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6-8-15 23:03: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06-8-16 09:08:55 | 只看该作者
<p>辛苦了</p>
sun008ers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6-8-16 10:12: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06-8-17 18:16: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刘哲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6-8-19 10:11: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06-9-3 10:09:57 | 只看该作者
顶!!!!!感激不尽
9#
发表于 2006-10-23 10:20:02 | 只看该作者
<p>顶起!谢谢楼主!!辛苦了!!!</p>
10#
发表于 2006-11-9 20:04:05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3 12:3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