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龙 李连杰争锋二十年 谁是功夫之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8 17: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龙 李连杰争锋二十年 谁是功夫之王?
成龙 李连杰争锋二十年 谁是功夫之王?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成龙、李连杰在经过各自二十几年的奋斗之后,仍然难分高下。他们现在都是好莱坞一线的中国武打明星,他们都在香港有着辉煌的经历,但他们从未在同一影片中出现过,直到《功夫之王》。这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保证票房了。《功夫之王》在剧情方面显得肤浅可笑,但这又有什么呢?李小龙电影的剧情不是同样如此?观众愿意看的是功夫大师之间的比拼,如果费德勒和纳达尔从未交手,如果皇马和巴萨从未一战,那么是不是比赛之前,观众的胃口就被吊足了呢?

  其实从《功夫之王》的名字完全就可以看出片方的用意,整个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提到功夫之王,更没有关于功夫之王争霸的意思,但他们还是愿意用这个名字,因为成龙和李连杰对打、比拼、争锋,才是最大的卖点。对于西方观众,他们就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行骗”,电影的名字很老实,《The Forbidden Kingdom》,意思是禁地。

  文不对题,是中学生都不大会犯的错误,制片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成龙和李连杰的对抗,是最能吸引眼球的抗争。虽然成龙和李连杰都在记者发布会上说他们有着十五年的友谊,但谁都知道,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异常微妙。十五年前就有合作意向,但找不到投资的说法更像是一个笑话,在华人电影圈里,这两个人合作找不到投资,那还有谁能找到投资?

  竞争一直存在,哪怕是在合作之中。电影中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李连杰打成龙一拳,对方就必还一脚;双方的出场时间几乎相等;两人的片酬一模一样;连推出名字的方式也煞费苦心——以J为基点,一模一竖,横的是Jackie(成龙),竖的是Jet(李连杰)。

  事实上,两J是李小龙之后,最为出名的华人功夫巨星,他们的竞争一直存在,从历史到现在,从香港到好莱坞。

  武术冠军PK京剧武生

  1982年,17岁的李连杰出演香港导演张鑫炎的《少林寺》而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经历。1974到1979年他连续5次获得全国武术大赛冠军,人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武林大师”,北京体委授予李连杰特等功,同行惊呼“北京出了个武术天才”。1979年,他双腿膝盖胫骨出隆,后筋错位,仍坚持武术比赛,以惊人的拼力和韧性夺得5块金牌,在场所有同行流下了泪水。他17岁以前,频繁地到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巡回表演。退出武术界之前代表国家出访过四十多个国家,并曾受到尼克松总统的赏识和邀约为保镖,但被李连杰拒绝。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而这时的成龙已是香港第一武打红星,他因《醉拳》、《蛇形刁手》等影片而大红大紫,虽然他在这时闯荡好莱坞失败,并未取得像李小龙那样的成就,但比起李连杰来,他的道路仍然宽广得多。那时候,李连杰只是初出茅庐的小子,谁也不知道他日后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成为赵长军(电影《武当》的主演)、赵文卓、吴京这样的人,还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与李连杰一样,与一切练武术的人一样,成龙也有着一段艰辛的童年。与李连杰、赵长军、吴京这些练武出身的人不一样,成龙是京剧武生出身,那同样需要吃一些人无法忍受的苦。成龙小时候很喜欢打架,由于常打架、闹事,所以无法升级。成龙还喜欢看武侠片。那时候,武侠片大行其道,曹达华、于素秋是当时最红的明星,成龙崇拜他们,一心想上山学艺。他的父亲带着成龙拜访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他正是成龙崇拜的武侠女星于素秋的父亲,成龙看到学生在旁勤奋练功,非常羡慕,便要求父亲让他在这练武。

  于是,成龙便成为其中的一员,于占元师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戏行规矩的严厉与苦练,管束孩子做事、练功的方式就是打和罚。最初的那段日子,成龙常常在晚上暗自哭泣。父亲在把他送进学院之后,就飞澳洲了。后来的十一年漫长生涯,父亲曾回港探望过成龙好几次,为了于师傅能更加照顾好孩子,父亲要成龙拜于占元为干爹,但这却没讨到便宜,反而管束得比别人更严厉。正因为这段经历,使成龙与李连杰一样,有着过硬的基本功,这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在好莱坞打拼的立身之本。

  前些天美国的《时代周刊》评论《功夫之王》,说和同一代的好莱坞动作明星比较,成龙和李连杰的表演扎实朴素,而且几乎是在玩命。而施瓦辛格、史泰龙则不是这样,好莱坞是一个梦工厂,动作明星是价值极高的商品,必须像对待婴儿一样小心呵护,危险动作要由替身完成。成、李都比史泰龙年轻,成龙54岁了,而李连杰也45岁了。但是这两位明星从童年开始就从未间断过严格的身体锻炼。他们还在真刀真枪地打,所以观众很忠诚,对他们很信任。

  从替身之争到《鼠胆龙威》

  功夫明星不像体育明星,舒马赫对库特哈德,泰森对刘易斯,吴清源对木谷实,比赛自然就可分高下。当然他们也不像武林高手,性命相拼自然可以决定谁是天下第一,杨露蝉对董振海,甚至小李飞刀对上官金虹,西门吹雪对叶孤城。功夫明星只能比票房,他们甚至连艺术成就也无从可比。两条平行线的竞争很难找到交集。实际上,成龙和李连杰认识近二十年中,根本没有什么事能把他们连在一起,除了暗自竞争。

  只有一件事,他们有了“冲突”,当然这也和竞争有着直接的关系。多年以前,成龙一直以拍戏拼命、不用替身而自我标榜。每当新片上映时,成龙都会说特技镜头都是自己亲自完成的,这个说法为成龙电影带来了不少的票房。很多记者拿这个问题问李连杰,终于有一次,李连杰忍不住说:“没有人拍(武打)戏不用替身。”

  这以后,更多的人站出来戳穿成龙维持了十几年的谎言,这里面就包括很多成龙的替身演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港替身演员罗礼贤,他当替身跟随了成龙十几年。也正是从这些言论之后,成龙再也不提不用替身的说法了。

  而最有意思的是,据传与成龙有过节的香港电影导演王晶,导演了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鼠胆龙威》。主演分别是李连杰和张学友。孤胆英雄李连杰的身边,有一个搞笑的张学友。据说张学友这个角色,完全是为了讽刺成龙而来。

  王晶用张学友扮演的龙威,来暗讽成龙拍戏不用替身是假的。片中的龙威猥琐而滑稽,全靠吹牛混日子,而李连杰则扮演了一位低调勇猛的幕后英雄。据说成龙大哥对此大为光火,嘴上还不好说什么,吃了一个哑巴亏。

  不同风格闯荡好莱坞

  上面的故事,是成、李之间唯一的“过节”,实际上真正的竞争还是在影响力上。上世纪末各自在香港打出一番名堂的两个人,都把目光盯向了好莱坞。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第二次,第一次的失败对他们来说都是苦涩的。

  成龙1980年进军好莱坞,去美国拍摄《杀手壕》,但没有成功。随后,成龙又拍了《炮弹飞车》、《威龙猛探》等片,但这些电影都没能打开美国市场。成龙回忆说,那是一段艰辛的日子,“第二次到好莱坞,是一次雪耻之旅。”为他洗雪耻辱的电影是《红番区》,此后,成龙又拍了《尖锋时刻》、《上海正午》、《燕尾服》、《尖锋时刻2》。在《尖锋时刻》中,他找来了美国著名的黑人喜剧明星搭档,把自身独特的武打喜剧风格和美国喜剧结合到了一起,并以此跻身一线明星之列。

  李连杰的美国之路同样艰辛,与成龙不同的是,由于他来自内地,在香港没有根基,因此事业更加曲折。1988年,李连杰和妻子黄秋燕到美国定居,1989年,在美国拍摄罗维导演的《龙在天涯》,虽然这部电影并未成功,但李连杰借此认识了两个人,一是后来的妻子利智,二是罗维导演的儿子罗大卫。罗大卫提出签10年经纪人合约的要求,李连杰答应了。

  此后,李连杰和导演徐克回到香港,拍摄了让他重振雄风的《黄飞鸿》。凭借此片,李连杰成为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但他与嘉禾公司以及罗大卫的不和也从此时开始。

  与嘉禾续约后,嘉禾公司并未如当初合同上所说付满片酬。李连杰追要剩下300万片酬时,遭到嘉禾公司以及罗大卫的压制。于是,在《男儿当自强》拍摄一半的时候,李连杰罢拍了《男儿当自强》,这将给嘉禾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好友蔡子明为李连杰出头,并做李连杰经纪人。最终在钱的压力以及徐克等人的努力下,嘉禾做出让步,再次请回李连杰。

  此后,蔡子明决定为李连杰量身定做《新龙门客栈》,并准备借助此片进军国际市场。蔡子明积极邀请好莱坞著名动作明星史泰龙与李连杰合作,得到史泰龙经纪人认可,只等具体洽谈事宜。但10个小时之后蔡子明被枪杀,此事轰动香港。

  此事之后,李连杰愈挫愈勇拍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影片《方世玉》、《新少林五祖》、《太极张三丰》等,为再闯好莱坞积累资本。1998年,《黑客帝国》的导演华高韦斯基兄弟将李连杰推荐给《轰天炮4》剧组。此片公映后,李连杰在美国立刻取得巨大轰动效果。1999年,美国华纳电影公司力挺李连杰主演了《致命罗密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李连杰也成为了好莱坞的一线动作明星。与成龙不同,李连杰的表演没有搞笑的意味,他比成龙更像李小龙,动作狠、酷、猛。

  李连杰和成龙,都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好莱坞取得了成功,他们有着不同的功夫风格,但都取得了西方观众的认可。

  第二事业,心系慈善

  在争锋了近二十年之后,两位功夫巨星现在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慈善事业上。在南斯拉夫拍摄《龙兄虎弟》时,成龙受重伤,走出鬼门关的他经历了生死考验,看清了生命的真谛,决定真心实意去帮助别人,因而成为香港慈善行业的代表人物。

  而在印尼海啸中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李连杰成立了“壹基金”,一向低调的李连杰到处奔走相告,竭尽所能地为慈善宣传。他多次表示,自己前半生的电影事业已经结束,如今他的事业就是“壹基金”。

  刀光剑影,拳来脚去,两位功夫巨星演绎了各自的电影传奇和精彩人生,又同样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竞争是良性的竞争,是英雄惜英雄的竞争.

  谁是功夫之王?他们都是功夫之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0-28 17:00: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片子最大的失误就是西化。可以一片两拍啊~将此片做个亚洲版的幽默点内容丰富些,符合亚洲人的欣赏心态。再剪个欧美版简单幼儿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23:33 , Processed in 0.5312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