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2 22:54:5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333333">以实践的兴趣建立起的理论就是一种建构理论,他力图使人们理解自己和自己所属的世界,而不是仅仅使人们去解释一个现存的世界。它的基础不仅仅是因果关系,而更多的是建构关系,他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是在“以言行事”了,是人们实践中的理解。这在日常语言学派的语言行动理论中已经有了更精彩的说明。所以这种理论包含着对人理解实践中的兴趣,而不是仅仅面对一个客体。在国际关系学理论中,建构主义就是这种类型。他们正在追求在科学上与实证主义同等的地位,但它们从根本上就与实证主义有着差别。<br />? ?最后一种理论,我们叫它批判理论。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独立和主体性的兴趣。其目的就是把“主体从依附于对象化的力量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所以批判理论将一切理论都看作是历史的产物,他们产生于历史的意识形态中,但自以为是普遍有效的,而批判理论要做的就是揭示其意识形态性,批判并超越它。所以正如Cox所说“批判理论以世界的主导秩序保持着距离,并追问这种秩序是如何形成的。”所以这种理论,它们根本就不去追求科学性,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他们要反思和批判的,可以说他们不承认有普遍性的科学。这种批判理论在哲学理论中很常见。<br />? ?对于理论的有用性,这个对理论的创立者和对理论本身都是一个挑战,我个人认为,理论的有用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践上的指导性,但不能直接依据表面的东西就说什么理论有用无用,它们的用处只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可能实证主义研究对实践的作用更直接一些。若论用大小,批判理论不一定比实证理论小,就向kant在思想上的革命“可能比FaGuo大革命更具有持久性意义”(李泽厚)。二是理论上的意义,这里批判理论的作用要大的多,这是不可否认的。<br />? ?这三种理论从兴趣上就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总试图用科学去规范另外两种理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理性的统治,也就是一种话语霸权。美国这个国家是信奉实用主义的,所以他们不喜欢建构理论和批判理论这样带有玄学味道的理论,这自然是实证主义理论在美国占了上风,随着美国的霸权的扩张,社会科学,从微观经济学开,实证主义被推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话语霸权的结果,这是不能否认的。而且体现在国际关系学中更加的明显,所以国际关系学要成为一个有势头的学科,自主的学科,它就必须抛开话语的权力,在一个理想的话语情景中自由地展开论证,也就是各种理论思想的建构。但这种论证应该在什么层次上展开,是急需解决的一个命题,以为正如上面所说的,三种理论的出发兴趣点都不同,交流起来很可能带来不便,但有一点应该肯定,三者应该而且必须交流,才能推动国际关系学整体性的向前发展。<br />? (对不起,本来这里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例子的,但由于版主不允许出现一些动物之类的词语,以防出口伤人.所以这里不能发了,若谁想看它的全文,可以给我发短信息,我会如数奉上) </font><p></p><p><b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