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不可告别韬光养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7 08:4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不可告别韬光养晦

  ● 韦弦

  心理学不长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将一些小老鼠放置在特定的装置之中,让它们寻找路径。那些饥饿感比较强的老鼠,往往四处乱窜,找路的时间比较长;而那些饥饿感不强的老鼠,往往能够比较快地找到正确的路径。

  其实人也一样,心平气和的时候容易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心高气盛的时候往往不冷静,容易做出错误的抉择。这一点,可以类比于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是不是应该抛弃韬光养晦的争论中。

  近半年来,海内外围绕中国外交政策的争论开始升温。其标志之一就是关于中国外交是否应该抛弃韬光养晦的问题。

  韬光养晦是邓小平时代留给中国的遗产,尤其是留给中国外交的遗产。但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外交的一系列行动却被全面解读为抛弃韬光养晦的标志。在政治领域,是以强硬态度处理中日关系,以明确态度反对四国,尤其是日本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在经济领域,最新的表征就是中海油不惜血本要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

关键期仍需要韬光养晦

  北京是不是打算抛弃韬光养晦,是一件很难忖度的事情。但应不应该告别韬光养晦,则是必须慎重对待的战略性问题。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外磨合的关键期。这个时期非常敏感,也非常险峻。中国20多年的发展壮大,事实上已经在改变着至少周边地区的地缘生态,整个国际性的格局也日渐感觉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要求变化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带来什么呢?带来的应该是中国国际利益延伸的阻力。

  出于本能,任何国家对格局的改变和改变者都会产生一种抵触。现今的中国,碰到的这种抵触越来越多。美国这个老大,担心中国对其现在独步天下的地位构成挑战,虽然表面上说中美关系现在是历史上最好时期,背后其实依然在加强防备。

  美国不仅自己严格控制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还公开反对欧洲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最近还向以色列施压,促其取消和中国的武器交易,并阻止乌克兰向中国出售巡洋舰。美国的所作所为事实上表露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心态:疑惧多、顾虑多、担心多。

  综观世界近现代历史,要改变现状的国家很难做人。中国处在当前这种国际境遇下,稍微强硬一点,就会引起敏感的反应并同时招来更大的压力。所以,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期内韬光养晦是抛弃不得的。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的确有所改善。但中国面临的硬环境却依然挑战多多。从今年上半年的种种事端来看,中国崛起面临的硬环境挑战开始进入了显化阶段。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崛起进程中难以规避的。这一点,笔者曾在《联合早报》上专文论述。

国际影响依然有限

  其实,中国崛起面临如此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任何国家会把自己手中的利益拱手让给崛起的国家。中国崛起的外部硬环境改善起来会困难重重,波折不断。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最后要靠实力说话,要靠全球化时代妥协与合作的技巧解决问题。

  而且,中国目前最多还只是处于崛起的初级阶段,真正的崛起恐怕尚需要半个世纪或一个世纪的时间。未来的硬环境挑战只会比今天更多、更棘手、更复杂。在这种情势下,中国抛弃韬光养晦,只会使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只会使自己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更加被动和孤立。

  主张中国告别韬光养晦的人大多指出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的事实。但问题是,面对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中国应该如何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

  对此,笔者有三个判断:第一,中国还不是一个世界性大国,还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第二,中国的国际影响往往还不能体现在具体的国际或地区性事件上,而是体现在一种结构性意义上,也就是虚的多一点,实的少一点。第三,中国太大,自己的事情太多,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应该是有选择的和有限的。

  无论外部世界怎么鼓吹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中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国际利益的局限性、中国国际影响的局限性甚至对地区事务影响的局限性是和中国的国力相匹配的。

  中国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发达起来。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应该做的其实是,仔细思索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怎么善加运用自身的国际影响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讲,无端地涉入一些与自己无关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会牵扯自己很多无谓的精力,浪费很多无谓的资源,还会给自己平添不少麻烦。

  所以,为未来的发展计,中国切不可心高气盛,而应该继续心平气和地坚持韬光养晦,有选择、有限度地介入国际事务。

  北京告别韬光养晦需要时间,需要条件,需要成熟的时机。但现在,远远还不是时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2 04:3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