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务之急是提振市场信心 [每周一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4 14:2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务之急是提振市场信心 [每周一谈]

于海滨

市场信心岌岌可危

本周沪市报收2000.57点,比上周跌293点,周总成交2164亿;深市报收6385.35点,较上周跌1173点,周总成交883亿;本周两市纷纷呈现震荡下挫的走势,两市的周成交量也较上周有大幅的萎缩。

本周是十·一长假后开盘的第一周,由于受长假期间美股与全球股Shi暴跌的影响,两市节后开盘便纷纷跳空低开,并顺势大幅下行,当天除了部分农业、医药、房地产等个股表现出抗跌外,其余个股均出现普跌现象,其中银行、石油、石化、煤炭等权重板块个股跌幅较为居前,对周一两市的双双重挫起到了引领作用。随后又由于受美国股Shi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暴跌的影响,特别是美国道指连续八个交易日的暴跌,更在一周之内连续跌破万点与九千点的整数关口,由此,在本周再度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世界各国的股Shi均出现连续大跌,而本周的中国股Shi在这场再度掀起的金融海啸中也未能得以幸免,包括周一在内,本周两市的五个交易日均以下跌报收,沪市本周跌幅达12.78%,深市本周跌幅达15.53%。而在市场结构方面,本周除部分央企蓝筹股与少数业绩稳定增长的个股表现得较为抗跌外,其余个股均出现全线下跌,其中煤炭、有色、化工、钢铁等能源、资源类个股由于受国际商品期货暴跌、国际能源价格下滑与国际股Shi同类股票大跌的三重影响,而处于各板块跌幅的前列。节前表现较为明显的结构分化现象在本周大幅收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再度蔓延之势,这是本周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同时,尽管节前的前一周管理层出台了三大救市措施,一度引发大规模的政策性资金入场托市,并推动市场出现了快速反弹,但是本周极为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与两市周成交量的大幅萎缩及价跌量缩的市场走势,也说明市场正面临抛盘再度涌现与承接力量又次衰弱的现实,而这些又无不反映出尚未恢复的市场信心有再次崩溃的危险。


与此相对应的是,本周在政策面上以较为罕见的密集方式出台了多项保经济、稳股Shi的政策与方案。在保经济方面,周三晚(8日)央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宣布,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在稳股Shi方面,9日(周四)证jian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要求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额由占最近三年净利润比例的20%提高到30%,并且分红不受集中竞价交易回购敏感期的限制。

就此次货币政策的调整而言,央行早在9月15日就已经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27个百分点,将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而央行8日晚宣布的双率下调,是在不到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对货币政策的调整,这充分表明政府决策层在当前全球金融环境大幅动荡、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与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所做的决心与采取的措施。

就再次提高分红比例而言,主要强调现金分红,提倡投资回报,这无疑是鼓励投资者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这也是意在稳定目前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减少抛售的举措。

然而,无论是贷币政策的再次调整,还是分红比例的再度提高,仍然没能阻止本周市场的连续下跌,这足从显示出当前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再次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可从说,目前投资者的市场信心一旦出现崩溃,必然会再次带动大量抛盘的涌出,那么市场就极有可能陷入非理性的恐慌杀跌之中,而持续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又为这种可能大增导因。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必须是提振投资者的市场信心,以避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下挫,甚至引发股Shi崩盘,阻止其以恶性方式向经济与社会的纵深传导。

恢复信心有所作为

实际上,现在,无论是从股Shi的估值上说,还是从技术上讲,都为股Shi在现阶段的止跌、启稳提供了支持。据中国社科院10日发布的《2008年秋季报告》预测,2008年国内的GDP增长率为10.1%左右,即便以国外多家投行预测的今年国内GDP增长率为9.5—9.8%左右看,目前的股Shi估值已存在低估的现象,退一步讲,以目前国外多家投行预测明年国内GDP增长率均为8%以上看,眼下的股Shi估值也是处于合理区域。而从技术角度看,目前两市大盘与个股的各种长期技术指标均处于历史罕有的超卖状态,完全具备止跌、启稳以至强烈的反弹条件。

其实,导致目前投资者市场信心再次濒临崩溃边缘的真正原因,除了近期美股与全球股Shi的巨烈动荡而引发的对全球金融形势的前景怀有悲观情绪外,最为关键的是在目前的这种快速恶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当前国内的经济政策与稳定股Shi的措施还缺乏更为直观、明确的预期和为广大投资者普遍认可的有效手段。此外,管理层对股Shi一年来长期、巨幅暴跌所持的放任态度,及许多悬而未决的制度缺陷,也让广大投资者对管理层的公信力缺乏信任,以致对目前宏观政策上的调整与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怀疑。因此,提振市场信心必须从明确国内如何应对正在快速恶化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具体政策与系统措施入手,其有效性与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起推敲,而这主要涵盖两大方面:经济政策与股Shi政策。

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集中解决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向由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快采取强力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减轻企业压力增加职工收入,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减少民众在医疗、教育、公共支出上的负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居民由生活消费向经济消费领域扩展,从而使各行业均衡发展;尽快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升级,重点扶持薄弱行业,壮大龙头企业与支柱产业的实力并扩大它们辐射能力,从而促进各产业、各行业的协调发展与共同进步。

在股Shi政策方面,重点解决供求失衡的问题。尽快出台成行之有效的规范条例与措施,坚决遏止大小非在二级市场直接或变相的抛售行为,由此减轻二级市场的承压,增强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尽快改变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彻底消除投资者的顾虑;短期内,积极鼓励国有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增持或回购股票的行为,并对它们的增持或回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带动买盘增加,维护市场稳定;同时,有必要加大保险资金与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股Shi资金的供给,而且还可以就此展现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自信与对股Shi后市所寄予的期望,其示范作用无疑会对提振投资者的市场信心起到重要影响。

提振信心勿入歧途

10月5日,国内众多媒体相继报道,国务院已经同意在近期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另外,“股指期货”也准备稍后推出,以图提振萎靡的市场现状。对此,笔者实在难以认同。

“融资融券”有比较强的助涨助跌的作用,在股Shi后市预期乐观的背景下有助涨的作用,而在股Shi后市预期悲观的背景下则有肋跌的作用,并不是维护股Shi平衡的工具。在股Shi向好时“融资融券”没有必要用,因为股Shi向好时,市场的资金往往充沛,采用“融资融券”只会增添股Shi的泡沫;而在股Shi向坏时“融资融券”不适合用,因为股Shi向坏时,市场抛售已成为主流,采用“融资融券”只能带动股Shi加速下跌。

提倡采用“融资融券”的人肯定是忘记了股Shi的涨跌趋势是以经济面的强弱为基准的,根本就平衡不了股Shi的涨跌趋势,它充其量只是个投机工具,并不会改变股Shi的运行方向。尤其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形势巨烈动荡,世界经济形势已经进入衰退的背景下,采用“融资融券”以图提振萎靡的股Shi想法,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而已。

对于“股指期货”,始终有相当的市场人士包括某些高层人士认为,股指期货是一种很好的稳定市场的工具,可以作为市场的减震器和稳定器,有利于平滑市场风险,有效防止市场大起大落、过度波动。当前中国股Shi系统性风险加剧,迫切需要推出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这样有利于推动蓝筹行情和恢复市场信心,帮助机构规避下跌风险,并能为股Shi带来一定的流动性。但笔者此前曾多次强调,就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现状来说,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还不成熟,其原因有三:

第一、目前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成份不合理,确切地说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成份中能够相互制衡的板块几乎是不存在的,股指期货以此为标的物极易被市场的大资金所操纵,从而更易引起股Shi的暴涨暴跌。如果现在推出股指期货不但不能起到平衡股Shi非理性涨跌的作用,反而会加剧股Shi暴涨暴跌的非理性情绪。

第二,从目前股指运行的态势和经济前景看,也不是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更不会推动蓝筹行情。由于现在权重蓝筹股上方积累大量套牢盘,在股指期货推出后这些机构继续向上做多的动能有限甚至难以成功,而向下做空的动能却是很大且易成功,而且选择做空向下则更易发挥其成本优势,因此,市场下跌的可能远远大于上涨的可能。

第三,在全球金融市场发生持续巨烈动荡的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在经济增速下降的预期下,如果股指期货的推出使证券市场一旦出现重挫的局面,极有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波及整体的经济运行,其后果是难以预测的。

由此,就现阶段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除了对大机构或超大机构是一场盛宴外,对于普通投资者包括中、小机构来说其风险远远大于收益。但是,应该承认,股指期货是逐步完善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必然举措,不过,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时间表的选择上,而是在于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选择上!它必须能够对中国的证券市场起到减震作用。为此,它的推出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沪深300指数的构成成份必须达到能够相互制衡的程度;而绝不能一股独大或一类成份独大,并且使相互制衡的各类成份的行业景气周期能够互补,尽可能地避免多类成份的行业景气周期趋同。

第二、市场的制度建设已近完善,彻底实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同时,市场的监管水平能够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有效保障。

第三,推出的时机必须要选择在市场资金充裕并估值合理,而且市场运行平稳、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平和的时候。

因此,从市场短期看,提振投资者的市场信心,保证市场稳定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从市场的中长期看,尽快修复历史遗留的制度缺陷,完善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水平,才是市场迫切需求的。而不应是急于在交易品种上的创新与扩大,否则,建立在漏洞百出制度上的任何创新,都无异于在沙堆上建大厦,随时都有轰然倒塌的风险。

对于目前的投资者来说,市场的投资价值已经显现,所等待的只是国内政策面预期的明确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趋稳,而这些到来之日,也就是市场机会尽现之时,密切关注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12: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