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方周末》:孟学农——他的辞职,他的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9 10:4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方周末》:孟学农——他的辞职,他的未来

--------------------------------------------------------------------------------

2008-09-19 09:05  来源:南方周末
  为什么孟学农要辞职?他的未来会怎样?下一个坐在矿难顽疾“火山口”上的官员会怎样?


  为什么要辞职?


  “复出”刚满一年的孟学农因为襄汾溃坝事故再次请辞,成为公众视野中第一个两次请辞的省部级官员。与上一次请辞时的滔天指责不同,这一次,舆论赋予他更多的“悲情”色彩。


  表现出惋惜情绪的也包括山西当地官员,南方周末记者接触的山西省市厅级官员说,孟在山西一年来口碑良好,“但既然出了事故,总要有人负责。”


  宣布相关任免的会议在中秋节当天召开,这本是中国传统上的喜庆日子,山西政坛却迎来巨震。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国家安监总局特聘顾问邬剑鸣说,此次孟的请辞,是因为“伤亡人数太多,影响太大”。


  而且,“其它特别重大的事故,比如煤矿事故,发生前是不太容易发现的,而这次事故是能看到现实危险的,而且是人为事故,不是自然灾害。”邬剑鸣说。


  截至昨天,襄汾溃坝事故死亡人数已近260人,在本报记者的搜索范围内,这是近年来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


  有关决定说,孟学农请辞是“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其他有关规定”包括2004年中办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其中关于“引咎辞职”规定了“多次发生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应引咎辞职。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对南方周末记者提及的另一个背景是,今年是“行政问责年”,这也是贯彻执政党去年“十七大报告”的部署。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Jiabao在今年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2008年要选择部分省市和国务院部门开展试点,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48:01 | 只看该作者
孟学农的未来仕途


  舆论普遍提到了孟学农的“再次请辞”,在中国的省部级高官中,两次请辞,实为罕见。


  此前的2003年4月,出任北京市市长三个月的孟学农因为处置“非典”疫情不力,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他亦请辞市长职务。同时被“兔职”的还有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张文康。


  5个月后,孟学农调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在外界看来,孟是在“赋闲”。2004年,孟在谢绝南方周末记者的追访时曾说,“历史越久远越清晰。”


  人们无法揣测这位请辞高官的心情,不过日后孟“复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说,自己“那几年没有在党政机关,经常到底下调研,把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沱沱河等都跑遍了”。他说那几年学会了用“狂拼三”打字,喜欢摄影,喜欢自己开车到处走走。


  直到2007年9月,十七大前,孟学农“复出”,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并再度当选为中央委员。


  此间政治观察家说,孟到山西后,“很务实,以‘复出’的心态,低调做事、背水一战。”今年全国“两会”上小组讨论时,有下属市区官员情急下反驳孟的一个疑问,孟还以微笑回答,并未变色。而本报记者约访时也曾提到改变其过去的公众印象之语,孟亦没有反感。


  当时本报记者接触的山西官员对出身京官、思路开放、熟悉中央的孟亦颇有期望。他看起来亦有些独特,比如在一群带山西口音的官员中,孟的普通话说得最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孟还不忘推销山西的汾酒。


  年初的时候,到山西四个月的孟学农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感知山西》,被各方评价文采很好。“有人说你们领导不应该写这样的文章,应该都是理论性的。”孟学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他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娓娓道来”。


  不过困难是显然的,其时孟学农已经因为洪洞矿难做了检讨,他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强调,“每个生命都是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48:11 | 只看该作者
 他谈到了如何使山西干部改变依赖煤矿出政绩的固有思维。本报记者表示对这个转变并不乐观。不过孟学农说,他也考虑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借此改变官员的政绩观。


  然而几个月后,孟因事故黯然再辞。


  有评论用了“悲情”二字。“大家对他的同情可以理解。”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但出了这样的事故,谁在这把椅子上,谁就难逃其咎。”


  在观察家的眼中,5年前,孟学农的去职成为中国政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透明的契机;而今,孟学农因特大安全事故再次离职,亦可能成为安全事故行政问责新风暴的肇始。


  公众再次议论到孟的仕途,第二次去职之后,还有无机会再次复出?“省部级的待遇不会取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孟现在仍是中央委员。


  孟担任北京市市长时,不过53岁,有“政治新星”之喻。此后去职,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度过了4年时光,再度出仕山西时已经58岁。


  按惯例,省部级干部65岁退休,这次再度去职之后,他是否还能经得起“等待”?


  不过已经第二次辞职的孟学农或许心态会比之前平和。在今年3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孟曾提到了出身山西的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典故。“郭子仪很有意思,当初给他修汾阳王府的时候天天去看,后来工匠说我们修了这么多府第,都是府第好好的,但是里面的人下台或被杀了,郭子仪听了之后就再也不来看。”孟由此感慨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


  这话从一个曾经历起落的地方大员口中说出来,让人顿生感慨。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半年后,一语成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48:18 | 只看该作者
 他谈到了如何使山西干部改变依赖煤矿出政绩的固有思维。本报记者表示对这个转变并不乐观。不过孟学农说,他也考虑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借此改变官员的政绩观。


  然而几个月后,孟因事故黯然再辞。


  有评论用了“悲情”二字。“大家对他的同情可以理解。”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但出了这样的事故,谁在这把椅子上,谁就难逃其咎。”


  在观察家的眼中,5年前,孟学农的去职成为中国政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透明的契机;而今,孟学农因特大安全事故再次离职,亦可能成为安全事故行政问责新风暴的肇始。


  公众再次议论到孟的仕途,第二次去职之后,还有无机会再次复出?“省部级的待遇不会取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孟现在仍是中央委员。


  孟担任北京市市长时,不过53岁,有“政治新星”之喻。此后去职,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度过了4年时光,再度出仕山西时已经58岁。


  按惯例,省部级干部65岁退休,这次再度去职之后,他是否还能经得起“等待”?


  不过已经第二次辞职的孟学农或许心态会比之前平和。在今年3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孟曾提到了出身山西的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典故。“郭子仪很有意思,当初给他修汾阳王府的时候天天去看,后来工匠说我们修了这么多府第,都是府第好好的,但是里面的人下台或被杀了,郭子仪听了之后就再也不来看。”孟由此感慨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


  这话从一个曾经历起落的地方大员口中说出来,让人顿生感慨。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半年后,一语成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1 21:5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