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审计风暴刮完刘家义不露面 履新后从未受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9 23:3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审计署新任审计长刘家义的特色是低调,履新以来,从未接受媒体的采访,但不妨碍他成为众目关注的焦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3:39:04 | 只看该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特稿,刘家义时代,中国审计会如何?李金华临别时说:审计风暴还会刮下去。8月27日,刘家义首次述职,在人民大会堂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虽然点名部门少,不过令人关注的是,对于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强调,和在每一章后公示的违规部门、企业的整改情况。这被认为是关注宏观、关注执行效果的务实表现。

  国内所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发表评论,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了题为《中国审计发现政府资金滥用非常普遍》的文章,文章指出,近些年,中国审计出来的滥用资金规模非常大,几乎涵盖政府所有部门,“然而,审计署很少公布涉案官员的姓名及挪用细节,打击腐败旨在让各级政府更加负责,政府透明开放是中国政府的重点。”该报特别指出,“几年前,很难想象,这么大规模地挪用资金会被审计和公布;中国正处于政治改革进程中。”

  显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国家审计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风向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3:39:13 | 只看该作者
审计风暴起始于李金华时代,能否深化于刘家义时代?人们希望看到一个如同李金华一样刚直不阿,同时能推进一步,将审计风暴刮到制度层面的新审计长,问号背后巨大的压力让刘家义必须谨言慎行。但是,他又必须满足民众希望审计风暴摧枯拉朽的心情。刘家义面临民意与执行效果的双重考验。

  刘家义上任伊始,在南京审计学院发表就职演说。他脱稿两个半小时侃侃而谈,“现阶段的审计工作重点是揭示重大体制性障碍,促进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关键要切断“火源”,而不是充当救火队员,四处救火。

  把切断火源的重任只放在审计署身上是不合适的,审计署只能指出火源在哪里,既没有能力切火源,也没有能力救火。法律没有赋予审计署哪怕一丁点儿准司法权,审计署不是香港的廉政公署。不仅如此,我国审计部门列入行政序列,由于地方审计署事实上受制于地方行政长官,审计署不得不设立庞大的派出机构与特派员,派出庞大的人员审计地方账目。各地近8万的审计人员在人财物上受制于地方政府,李金华争取获得的垂直管理只有部分实现,最终未能真正如愿,没有比国家审计署更了解制度不足所带来的资金与人力的浪费了。
www.stnn.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3:39:2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与李金华有所区分

  如果要与李金华有所区分,刘家义不能仅仅刮审计风暴。在第一次审计述职中,刘家义的首份答卷,把侧重点放在中国预算决算的全面执行情况上,将目光主要聚焦在之所以产生问题的制度因素上,首次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做出总体评价。

  虽然刘家义本人仍然没有出面,但起草审计报告的主要人物之一、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马晓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强调,问题资金中,管理不规范在中央一级占到98%。他直言,“为什么有这么大面积的单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的比例为什么这么高?”马晓方暗示,下面可能要引申到我们对这产生些问题的体制跟制度的分析。

  相信马晓方对央视所说的话,绝不仅仅代表他本人,而是审计署长变更之后,国家审计署在全国公众面前斟酌再三的亮相。

  马晓方话很直白,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点题“公共财政”,也许他无法越位而言。审计署目前所做的一切,是为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现代法治经济的公共财政体制打下基础,否则,审计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拾遗补阙,并不具有制度更新上的重大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3:39:3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体制性、制度性问题呢?从大处来说,中央一级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现象为什么泛滥?在预算中为什么赋予中央部门如此巨大的财权?最终,政府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经过了人大的监督?又回到了建立人大监督之下的公共预算的老路上去。从小处说,为什么铁路建设项目总是存在违规转分包工程、多列预算、多结预算的老大难问题,其中的体制性症结究竟是什么?政府项目不受有效制约,是背后的因素。

  按照目前审计署的职能划分,审计署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代表国务院向人大述职,真正起监督作用的应该是人大代表,有立法权的也是人大代表,他们代表全国民众向代表国务院的审计署问责。目前的架构,使审计署部分行使了人大的监督权,这种代行之权获得了人大的掌声。李金华在最初向人大公开新型的审计报告、拉开审计风暴序幕之时,赢得了人大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在目前体制缺失的情况下,人们不仅能够理解,甚至赞赏审计署的越位做法。

  不过,长此以往,是审计署不能承受之重,体制不跟上,细化预算、公共财政无法落实,审计风暴迟早会被无效财政的汪洋大海所包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3:39:52 | 只看该作者
打造自己的名片

  李金华试图有所行动,在任后期,他提到效益审计,提到财政浪费现象。现在审计署扩充概念,称为绩效审计,关注的是管理、决策等等各个方面、层面的问题,并且写进了2008年到2012年的审计署五年规划。

  审计署希望借助人大的力量。马晓方表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由审计做出建议,全国人大采纳的话就变成法律的意志了,各个部门应该是依法办事,有些事儿通过国务院以法规的方式来对一些机制、一些政策进行完善,实际上就是一种行政的力量。

  行政与法律的力量齐头并进,需要的是国务院与人大的默契配合。审计署如果能将每年刮起公共财政风暴、预算风暴、反腐风暴的接力棒交到人大手中,并且效果为民意认可,中国的审计风暴才算大功告成。

  刘家义表示,今年审计署要率先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账本”。“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这样的勇气,还有什么资格来要求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结果公开呢?”这是对李金华愿望的达成,可见前后任有一致之处。

  刚刚上任的刘家义还不可能像李金华一样,成为审计署的名片,成为行政官员责任心的代名词,他需要以一年年的述职打造自己的名片,同样需要以坚定的决心促进制度改革,最终提高政府的效率与能力。而人们还需要继续观察,这个特殊的部门是否能够成为制度的推动者,还是被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所同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3 19:3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