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日改革专家称改革利大于弊 十一长假也可取消
--------------------------------------------------------------------------------
2008-09-09 07:19 来源:羊城晚报
本报北京消息 记者 陈晓璇报道:今年是假日制度改革后第一年,首次迎来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小长假”,也痛失了“五一”黄金周。这项改革,一直有赞有弹。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近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尽管他承受的压力不小,但还是那句话,黄金周并不是长久之计,假日改革利大于弊,如条件成熟,“十一”长假也有取消的必要。
假日改革目的已“基本达到”
羊城晚报:作为积极倡导者,您认为假日改革的初衷达到了吗?
蔡继明:从收集到的反馈意见看,我觉得假日改革基本达到目的。一是取消五一黄金周使交通和环境压力大大减轻,二是新假日制度使传统文化得以体现。
羊城晚报:今年“缩水”的“五一”小长假,您是怎么度过的?
蔡继明:今年“五一”,我带领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成员和几位学生到河南小浪底等旅游景点考察。直观的感觉就是没有那么拥挤了。与往年“五一”比,游客至少减少三分之一。能从容地看景色,交通、住宿等各方面压力也很大程度减轻。清明节,我在山西绵山度过,大量民间极富特色的祭奠、踏青、郊游等活动,都是过去没有的,是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带来的。中秋放假效果估计会更好。以往中秋节,忙了一天再去赏月,第二天还要上班。今年不会了。相信过了中秋,假日改革的社会满意度会更高。
假日改革不能老算“经济账”
羊城晚报:旅游业人士反映,和以往黄金周比,旅游业收入锐减。
蔡继明:(有点激动)假日改革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经济,不能老算“经济账”。况且,7天的旅游收入减少不等于一年旅游收入减少,账要等到年底再算。其实根据近十年数据对比,从一个月、一个季度与全年看,收入并未明显增加。五个小长假,难道比不上一个7天长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