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回事呢,怎么总有人年年把“诺贝尔文学奖”拿来当成小刀,往国人心口上就那么凶狠地一小捅呢?怎么一进入九、十月份,就得来那么一下子?不弄就不舒服是吧?国人自上年就没消停的心绪,刚开始慢慢变得有些平静,没办法会注定被一些超级博文的题目给弄得再起波澜。
唉,怎么办呢?国人总是这么敏感,这么关注,这么蔑视,又这么暗中高看“诺贝尔文学奖”?究竟它真的是“狼来了”,离中国人真的近了,还是仍属黄梁美梦一场?唉,真是成也博客,坏也博客。因为就有不少“博人”(bloggers)们,天天帮着中国那些“作家”“诗人”们在那里“博起”,惦记着这永远得不到手,永远进不了口,永远像刀一样悬着不落的“诺贝尔文学奖”。一天不得,看来一天也不能消停。是不是得了病了?看着有点像。这些博人们在自己的博园里,高谈阔论着马上要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真是“发乎情”的事情啊。至于能不能“发了情”,再止于理,我估计机会不大。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变成了1984年以前的百年里的中国人,一直梦想“奥运金牌”,想出病了,不彻底玩个“北京奥运会”,恐怕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治。那么,今年一些又“发了情”(一直错用孔子老先生的话,罪过,罪过!),又“梦了想”的“博人们”,在这儿神算诺贝尔文学奖发给中国人的可能性机率,又多出了多少呢?
多多少还是少多少,咱们都得冷静地回去,仔细分析一下人家洋人的规定才能得知。这东西就像奥运会规则一样,来不得一点掺假的事情。所谓Fair Play吧。什么都得玩个fair,累不累呢?真累。不过,如果真按规则来,得了奖后的喜悦,也真不是吹的,真能让举国上下欢腾啊。大家也不是没看见,那“北京奥运会”不就是这个原因,才让国人深感骄傲的吗?
好吧,那就再重温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官方发布的最具权威意义的提名者资格认定内容,及提名全过程吧。冷冰冰的规则,但却fair enough。凡对此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按“看照妖镜”的原则办事,照镜子瞅瞅,我们弄出来的提名人,及提名过程,跟“诺贝尔文学奖”官方所说的,是完全吻合,还是有些出入,或还是有很大的出入,或根本不着边?
假如是“完全吻合”,好啊,那就可以痛下结论:“诺贝尔文学奖”果真离中国人十分近了;如果“有些出入”,那就只能说成是“离中国人近了”(注意是“近了”,不是“十分近了”);但假如还有“很大出入”,则结论绝对不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离国人近了”。如果“根本不着边”,则完全说明是存在着“别有用心”的人,可能是为了一点点的点击率罢。
下面是“那奖”具体提名流程:
一、关于提名者资格的认定。也就是说,究竟谁有资格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不多,共四种人(还好,不是“三种人”。呵呵。)
1、 瑞典皇家学院成员,或其他构建及目的与之类似的学院,研究院和社会团体里的成员;
2、 大学及大学学院里文学及语言学教授
3、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得主
4、 代表其文学创作水准的作家性质的社会团体主席(用中国人能理解的简单的话说,就是“作协主席”。)
(为看上去绝对权威起见,在下把英文原文也一同附在这里___下同)
The right to submit proposals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shall, by statute, be enjoyed by:
1、 Members of the Swedish Academy and of other academies, institutions and societies which are similar to it in construction and purpose;
2、 Professors of literature and of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s;
3、 Previous Nobel Prize Laureates in Literature;
4、 Presidents of those societies of authors that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literary production in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