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些农地“废弃”很无奈“转化”更诡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8-22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是什么老师教育什么学生。几年前一位教授说,小康要有两套房,在家住一套,出去休假时住另一套;现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称,将把农村一些废弃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两者基本一脉相承。

说实在的,住房总量不少了,厂房更是极度铺张占地;问题还在于,对这些资源的拥有太不均衡,有人苦于无房;而有人真能分身有术,大卸八块后,每块占一间住房或一间厂房还是会有空置的。

要把农村一些废弃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这个政策,究竟是祸是福呢?

先来看,一些农地为什么会“废弃”。

表层原因很简单,在家种田一年不抵在外打工三月;深层原因很复杂,不是帖文可以表述清楚的,尽力通俗说吧。

如果把所有的用品分成两类,一类是必需品,比如粮食;另一类是便利品,比如电视机,因为电视机可看可不看,所以便利品的价格比较公道。

如果再把所有的必需品分成两类,一类是食品等;另一类是医疗、教育、住房等。因为必需品人人都要消费,所以它的价格容易受操控。目前,一类价格偏低;而另一个价格畸高被称为“新三座大山”。如果提升粮价,人民群众承受能力有极限,加已有“新三座大山”重负,肯定受不了,如果把“新三座大山”削平,再提升粮价,是个好办法,但“新三座大山”后面的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干。

既得利益集团的饕餮大餐,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粮价长期被扭曲的基础上,这是更深层次的分配不公,看清楚这一点,就明白一些农地为什么会废弃,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宜耕种。

再来看,一些农地为什么要“转化”。

有人可能对“级差地租”不太了解,其实没有什么神秘,下面考量农地与非农地的“转化”过程,因为是帖文,说法还是会不太准确。

假设有一个国家有300亩地,100个国民,最少要200亩地生产食品才能养100人。现在,这个国家的270亩地用于生产食品,属于农地,30亩用于村庄,属于非农地。在从农耕社会走向工商社会的过程中,静态上有70亩地可以“转化”,这个国家有10个国民从事工商业,他们致富表率作用,让其他人都明白,农地与非农地之间有“级差地租”,一旦“转化”好处很多。

假设这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100个国民会把270亩农地统统都“转化”了,统统获利,就等于统统无利,这个国家失去粮食安全会消亡,通常,这种极端的例子是不存在的。

有可能发生的是以下两种情形:
一种是,“转化”产生的好处,为100个国民共同所有。这种体制下,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不重要,大家对“转化”都不会太热情,而土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却会仔细权衡“转化”是否真的有必要,这种情形下,农转非会循序渐进,科学合理。

另一种是,“转化”产生的好处,主要为3个操作者和2个官僚享有。这种体制下,土地私有会费事些,土地公有更好操控,既然都“转化”大家都无利,那只能部分人“价高者得”,从而,产生了3个操作者,带有垄断性的农转非过程中必然产生巨大的升值效应,它会导致只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转化”越多好处越多,3个操作者暴富后,就有能力腐蚀2个官僚,推动了很多的“转化”,致使土地资源浪费性使用。
国际关系论坛http://www.newslist.com.cn

目前,各地的“小产权”住房和“以租代征”厂房,就是已经“转换”的结果,看清楚这一点,就明白为什么有人那么热衷于农转非了,这个过程实在是让极少一部分人太享受了。

当看清楚“废弃”和“转化”真实原因后,也就可以初步判断,现在出台把农村一些废弃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政策是祸还是福,结论明摆着。

坊间认为,现在要做的不是这类枝梢末节的事情,而是要做近似于“土改”的事情,比如: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又比如:建立农转非收益归公的体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9 13:02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