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乔生回应韩氏语录 不拿错误当噱头会影响声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1 15: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乔生回应韩氏语录 不拿错误当噱头会影响声誉 韩乔生与本报记者面对面,真诚回应“韩氏语录”


  “不能拿错误当噱头”


  “你好!咱们单刀直入,少走迂回线路,多走直线,我有什么说什么。不用拐弯抹角,都是做媒体的,我理解!”这是著名体育评论员韩乔生与记者见面的第一句话,据测算,他的语速达到了每分钟450字,果然名不虚传。


  语速快,这就是韩乔生的方式。


  这已经是韩乔生的第六次奥运之旅,北京奥运会对于韩乔生来说是真正在自己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作为地道的北京人,他就读的中学距离目前主要“战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不到1000米。而采访韩乔生就不得不提及“韩氏语录”。“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一个队员两条腿,两个队员四条腿,三个队员八条腿”,都是其中最著名的。


  ■专访实录


  第六次解说奥运


  奥运期间给5家报纸写稿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是您第几次直播奥运?


  韩乔生(以下简称“韩”):第六次了,我第一次直播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


  记:这一次要直播哪几个项目呢?


  韩:拳击和游泳两个项目,原来还有跳水,为了提携新人我让给张萌萌了。


  记:这一次的解说你觉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韩:忙的成分不一样,此前的解说奥运是在镜头前忙、麦克风前忙,而这一届奥运会我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例如我要给5家报纸写稿,给网站做主持。


  记:给5家报纸写稿?


  韩:是的,5家报纸。写一些专栏,在一些网站写一些所闻所感。每天的文字创作量近万字,我比很多文字记者的创作量都大,而且每家报纸都不能重稿。坦率地讲,比赛的过程我也不能全部看到,我主要看一些缩编,来作出自己的评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5:26:05 | 只看该作者
 与体育界人士私交甚笃


  记:有人说您是解说界的全才?


  韩:不、不、不,我觉得全能和所有项目都涉及是两个概念。因为自己接触体育也是时间比较长一些,经历了中国体育电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这样一个过程,我是见证者。所涉及的项目解说,几乎是全世界最多的人之一吧。


  记:您在解说前肯定会做一些准备?


  韩:我和很多教练和队员都有很深的私交。比如说,刚刚来的路上就有《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要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的电话。此外像马燕红、王义夫、杜丽的电话,都管我要,因为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也有非常好的私交。这并不是说我有多勤奋,坦率地讲主要是借助了央视这样一个平台。


  记:你解说的辉煌期在什么时候?


  韩:在1992年到1997年。


  记:那时的工作很累吧?


  韩:以往的奥运会我都是连续直播十几个项目,有一届奥运会我连续解说了15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5:26:21 | 只看该作者
不能拿自己的错误赚钱


  记:采访您就不能不说您的“韩氏语录”,最开始知道“语录”是在什么时候?


  韩:1997年年初的时候,最开始叫“体育解说员笑话集”,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我就成了“语录”的形象代言人。


  记:第一次看到“语录”您是什么感受?生气了?


  韩:当我看到这个“语录”的时候没有特别生气,更多的是反思,那里面确实有些我自己的错误。


  记:关于语录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韩:这个就不好统计了,此前我也辩驳过,应该是六分真实,四分创作。例如,电梯什么的,真的不是我说的。


  记:而知道的多了,是不是像赵本山说的“知识就有点学杂了”以至于最终出现了这个“语录”?


  韩: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一天天的直播太多了。有一次,我上午乒乓球、下午游泳、晚上篮球,半夜又是意甲直播。那时我的脑子就像一个大柜子,开了很多抽屉,到这个比赛关了那个,到那个比赛关了这个,多了也就难免乱了。


  记:我看到过一本书专门是写你的“语录”的,您是不是也有出书的计划?


  韩:现在名人出书热,我曾经也迸发过出书的想法,可是我觉得不能拿自己的错误作为噱头,如果那样做就太不厚道了。


  记:可是现在已经有一本《韩乔生解说笑话》出版了。


  韩:是啊,这本书我看到了,我还认真地看了一下,我想能不能找一些文体明星和我本人,出一个声音版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5:26:31 | 只看该作者
  “语录”对声誉造成了影响


  记:这个“语录”对您的声誉是否造成了影响?


  韩:当然造成了影响,工作的压力也很大,不过领导、家人、同事对我都是非常理解的。我们台有一个监听组,他们对我的解说还是满意的。


  记:领导是否找你了解过情况?


  韩:没有专门了解情况。不过,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一位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你解说的语速能不能再慢一点,不能让你的病毒再侵入我们的耳朵。那时,我的压力是最大的。


  记:对于语录你是一个什么态度?


  韩:谢谢大家的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5:26:4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


  故事一:我不喜欢你的解说


  在上海到苏州的火车上,韩乔生碰到一个小伙子。“你是韩乔生?”韩乔生回答:“是,你好!”小伙子接下来的一段话让韩乔生感到很尴尬,“我根本就不喜欢你的解说,你干脆就别说了!”可韩乔生并没有生气:“对不起,谢谢你的评价,我以后应该多多学习。”


  故事二:在意大利也有名


  19日下午在记者采访韩乔生的同时,还有两位来自意大利广播电台的记者。他们之所以采访韩乔生,是因为他在意大利也很有名。意大利记者提出让韩老师评价一下黄健翔在世界杯上的疯狂解说,韩老师并没有避讳:“站在球迷角度解说是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这只是球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5:26:58 | 只看该作者
 故事三:“别说我整克隆版的”


  对韩老师的采访是在一家只有五张桌子的小餐厅内进行的,尽管这里顾客不多,但是不少人还是认出了韩乔生。一个小姑娘和妈妈来买面包,小姑娘想和他合影。韩老师马上戴上眼镜说:“来,我把眼镜戴上,以后别人看到别说我整克隆版的。”照相完毕后,小姑娘说:“谢谢叔叔。”韩乔生的回答是:“我也谢谢你,都能当你大大了,我今年都五十了。”


  最新版韩乔生语录


  ■关于中国女子举重:中国女子举重的表现充分证明了中国妇女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传统美德,成功的女人背后站着成功的男人,没有她们的教练、陪练是不能成功的。


  ■关于中国射箭突破:韩国的金牌就像焊在胸前的一样,事实证明,凭借我们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不用切割机也能得到。


  ■关于国奥队:赛前体育总局给国奥队三不原则:不添乱、不丢人、不抹黑,可是他们没有做到,这是中国足球体制的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中国足球没有希望。


  本组稿件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陈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2 03:4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