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析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9 17:4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析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


作者:王友明 




    默克尔执政后,一直强调在对外关系中“必须不遗余力地确保价值观在外交中的地位”。2007年10月,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与友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结成的议会党团通过“亚洲战略文件”,对“价值观外交”作了初步阐述。2007年12月,基民盟出台新党纲,着重强调“价值观外交”对于德国应对新世纪挑战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价值观外交理念。默克尔“价值观外交”即成为德国执政党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挂帅,以此对其他国家定亲疏。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让德国外交为建立德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西化世界的目标服务。默克尔“价值观外交”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点。

    (一)把修复和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

    默克尔上台伊始,即把改善与加强前任施罗德时期处于僵冷以至紧张状态的德美关系置于外交的首位。她认为,施罗德政府执意同美国拉开距离,导致恶化同美国关系的政策,不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因而反其道而行之,倾力重振与美国的亲密盟友关系。她刚一执政,率先并多次访美,利用各种场合与布什总统会晤与深谈,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与美国的协调与配合;积极倡导建立“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和“欧美自贸区”。在默克尔的努力下,一度趋冷的德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
  
    默克尔重振德美关系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战略考量是:

    首先,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挑战下重振西方声威。西方“民主国家”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处境,即世界旧有矛盾尚未解决,新的挑战层出不穷,诸如如何构建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平稳而有效的关系;如何维护中东和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与安全;如何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如何对付“失败”国家,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如何避免全球环境恶化;如何应对和规范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等。新旧问题的叠加对西方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权构成严峻挑战。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经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坚定地维护和加强同美国的密切盟友关系。默克尔声称,“德美两国对自由有着相同的理解与责任,对人类及其尊严有着共同的看法。我相信,这些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将使我们能够面对21世纪的挑战”。[1]

    其次,重新强调美国在西方世界的盟主地位和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功能。默克尔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独占鳌头的唯一超级大国,它在国际事务和世界秩序中扮演主要角色和充当西方盟主是必然的,也符合西方世界特别是欧洲和德国自身的利益,因为欧洲国家包括德国在战略安全领域仍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和保护。在她看来,其前任施罗德坚持同美国拉开距离,过分强调独立自主和多极化主张,冲击了美国的“西方盟主”地位,不利于维护在西方主导下的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于促进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战略利益。因此,她在维护德国独立大国地位的同时,尊重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带头羊”作用,也不再多提多极化主张,实际上希望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支配的世界。

    再次,回归和忠于大西洋密切的联盟关系。默克尔认为,大西洋联盟即欧美联盟是维护和确保欧洲安全与稳定的基石;疏远美国,松散欧美关系,对欧洲和对德国都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她说,“德国的外交任务是回归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华盛顿保持‘团结一致’,德国将一如既往地与美国一道在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平、促进自由与民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8-10 18:22:13 | 只看该作者

路过,关注。

路过,关注。
抢个位置。
顺便顶下:)

小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12 09:56:41 | 只看该作者
莫非“多极化”的言论还为时过早?又或者德国觉得自己难以担当多极世界的强国角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14 08:46:04 | 只看该作者
野心勃勃的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6 04:2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