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能源价格扭曲致经济僵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9 10:3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务院决定从7月1日起上调销售电价2.5分/千瓦时,这对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减少发电行业亏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政府对电价采取分步走的策略,也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本轮能源价格的上涨是全球性的,是在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下,天然气、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的全面上涨。鉴于此,一些国家已纷纷上调了包括电价在内的二次能源价格,比如美国,全美各地的电力公司近期已将电价调高29%。

电价调整历来备受关注,让广大用户了解电价调整的依据,理性看待我国的电价水平,有利于对国家电价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把握电价的未来走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0:32:56 | 只看该作者
电力产品价格的确定,理论上是“成本加合理的报酬”,这是定价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价要反映市场供需和资源的稀缺性,主要由市场定价。作为市场定价重要基础的电力产品成本,可分为竞争环节成本和垄断环节成本,在竞争环节(如发电环节)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成本的自我约束的,在自然垄断环节,成本由政府监管。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中,目前电价是由政府审批。政府调整电价,至少考虑四大因素:(1)电力产品成本;(2)电力的可持续发展;(3)用户的承受能力;(4)物价总水平。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府会对影响电价的不同因素权衡轻重,实现综合平衡。

在了解了我国电价调整的依据和方法后,还要认清我国现行的电价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电价的未来走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0:33:16 | 只看该作者
与国外电价比,我国电价偏低

与全球主要国家的电价水平进行对比:2006年,居民电价最高的丹麦、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前10个国家的居民电价在20~30美分/千瓦时之间,我国的居民电价则为5.73美分/千瓦时。图一是国外居民电价水平与我国电价水平的直观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电价水平相对较低。

2006年,工业电价最高的荷兰、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前10个国家的工业电价在14~23美分/千瓦时之间,我国的工业电价6.47美分/千瓦时。图二是国外工业电价水平与我国电价水平的直观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电价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两个图还反映了一个信息,即我国的居民电价低于工业电价。而在世界上多数国家中,工业电价低于居民电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0:33:58 | 只看该作者
与其他能源产品价格涨幅相比,电价涨幅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石油、煤炭等资源品均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产品由市场定价。成品油虽然仍由政府定价,但调价周期短,基本随原油价格浮动。2007年,整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比2002年上涨了1.22倍,年均涨幅4.18%;煤炭出厂价格上涨了1.71倍,年均涨幅11.27%;石油出厂价格涨了2.34倍,年均涨幅18.52%;而电价上涨仅1.11倍,年均涨幅2.09%。

电价的涨幅,低于一次能源产品价格的涨幅,甚至也低于工业品整体价格涨幅。这一方面表明,电力工业为其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提供了条件。低电价也放大了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使得能源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而能效水平较低。2006年,全国消耗了24.5亿吨标准煤,相对于2002年的15.1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2%,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9.7倍。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使能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供求和反映环境补偿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19 22:22: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总是别人涨价的时候我们跟着涨,别人降价的时候我们不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23:46: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因为中国的利益集团也很强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7-20 14:56:08 | 只看该作者
利益集团是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桫罗双树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08-7-21 11:23: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7 02: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