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中国特色,是挫败西方搞垮中国阴谋的唯一正确选择
对于“中国特色”这个词,很多人不以为然,提起来往往带着调侃的意思,错误的认为它是一种政治辩解。其实不然,“中国特色”的出现,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
在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前,中国人民在进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就知道了中国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依照西方的模式,康有为的变法失败了,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了。直到中国***诞生之后,才开始走向了民族解放振兴的正确征程。
然而,共和国的缔造者毛**却一直被认为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那些带着苏联成功经验归来的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却差不多断送了革命。只有毛**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一步步的走向胜利。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对于正统的苏联经验,这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且在共和国成立之后,所进行的朝鲜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与西方“正统”现代理论不相符的。
再往前说,在西方进行殖民化过程中,唯独中国没有变成殖民地,甚至除了外围的藩属国给割让出去外,核心区域没有被分解。更重要的是,尽管受到了军事打击,尽管传教士深入到内地,尽管经济命脉控制在外人手里,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侵扰和毁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并不是因为中国太大,让帝国主义者难以吞下,相比起来,难道美洲不大?难道非洲不大?难道印巴分治前的印度不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历史上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技术都曾经被中国吸收,甚至成为自己固有的东西。但需要首先加工一下,也就是用中国的方式进行创新改造。这种创新改造,是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本来在别的国家和地区被验证过的,正确而成熟的事情,直接移植到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是不行。直到今天还是这样,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就是解不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谜。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中国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形成的最优秀的文明体系。外来的东西往往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先进,而根基---文明体系薄弱,所以必须被加工之后才能被利用,才能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但我们的文明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西方先进的制度进来之前,中国一直在固定的制度模式下打转转,最终导致了近代一百多年的衰弱。因此让人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信任,极端的人们甚至去诋毁它,形容为可怕的落伍的“大染缸”,欲弃之而后快。而这恰恰说明的中国文化的顽强,在自然界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物种,是最优秀的。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强盛,多次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这在各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人类历史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成功的制度和技术自然而然的会成为“正统”,成为别的民族和国家效法学习的标准。中国在强盛的时候,无疑是所影响到的地区的“正统”,并被学习移植,如日本今天还保留着一些唐朝的习惯方式。但中国衰弱而奋起直追时,由于文化根基的博大厚重,难以直接移植,只好改造利用,所以就变成了“中国特色”了。
“中国特色”产生的历史原因,就是中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现实原因,是现阶段发展水平落后于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特色,是一种实现民族复兴的保护手段。有了中国特色,许许多多的事情就能顺利解决了,比如说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比如说经济发展中的许多和西方不符合的结论。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容易犯错误,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因此才认为中国是谜一样的国家,才得出一会儿崩溃一会儿威胁的结论。
对于中国的未来,许多人是忧心忡忡的,特别对所谓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政治制度”改革,往往是社会秩序崩溃混乱的原因,是西方借机搞垮中国的最佳方式。并且直到现在,学术界的“共识”好象也还是中国要走向“西方式的民主社会”,只不过“需要”时间。其实这还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未来中国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社会管理方式,应当是顺理成章的能够实现的,并且将会成为中国真正崛起强大的基础。
因此,中国特色,绝不仅仅是某些人嘲笑的那样,只是有某种目的的借口和宣传手段,而是中国复兴的必须。从毛**的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到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事实已经证明,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面对西方遏止搞垮中国的阴谋,我们必须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因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目前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强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还太轻,等到中国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后,重新成为“天朝上邦”之后,中国模式就将成为世界模式。可以说,当“特色”这二个字去除之时,就是中国强盛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