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沿海水域正遭受严重污染 渤海情况最为恶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 14:3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解海岸带污染难题


  海岸带往往是经济最为发达、生产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污染也最为严重,环境问题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些地区


  ■本报记者 LIPENG


  浒苔,漂浮海藻,绿藻门石莼科的一属。6月下旬以来,山东青岛近海海域浒苔在短短数日之内大量聚集,几乎形成海洋类自然灾害——海洋绿藻灾害。


  根据青岛海事局的公告,此次聚集的浒苔由黄海中部海域漂移而来,数日内即形成大规模聚集。为了保证AOYUNHUI帆船赛的顺利举行,青岛市已经组织相关部门在海上、潮间带、岸边等区域进行全方位打捞清理。截至6月30日,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数万人、各类船只千余艘,以及数十台装运机械投入到清理行动中,累计清理浒苔超过10万吨。


  青岛一度以清洁、美丽的海岸被誉为北方海岸明珠,也因此成为北京AOYUNHUI帆船比赛主办城市。


  虽然浒苔对海洋生态环境究竟有多大破坏作用目前尚无科学定论,但是,浒苔作为绿藻的一种,其大量集聚表明,中国的沿海水域正在遭受严重污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4:39:49 | 只看该作者
  海洋污染:不能承受之重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拥有35万平方公里海域和内陆水域。但是,“总计14.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沿海浅水区域未能达水质标准。按照氮和磷等主要污染物计算,2.9万平方公里海水被认定为严重污染。”


  “海岸带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包括辽宁东部水域、渤海、杭州湾,以及黄河、长江和珠江河口,还有主要沿海城市的沿岸区域。”大连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栾维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用上述话语描绘了一幅海岸带现状图。海岸带已经成为海洋污染的前沿。


  海洋污染已经是全世界瞩目的环境议题。“捕鱼、化学垃圾排放、污染、海运等人类活动,使1/3的海洋受到严重影响,而侥幸未受人类活动侵害的海洋只占不到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洋生态学教授本·哈朋说。本·哈朋和其他研究者今年初在《科学》杂志上发布“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


  该地图的研究者们一共考虑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17种影响因素:6种渔业活动:深海捕捞、浅海捕捞等、5种污染:航线污染、港口污染等、3种环境变化:海洋酸化、紫外线辐射和海洋温度、外来物种入侵、通商航行和海底建筑。本·哈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中国近海海域几乎受到了上述所有17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的海洋包括中国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都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化学需氧量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栾维新教授说,因此他更加关注渤海。


  “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所长施平研究员告诉记者。


  据相关材料显示,目前的海洋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海水中有机物过量,引发赤潮逐年增多。有机物过量将使得海水里氧消化过量,形成低氧区,甚至会造成海洋的“生命禁区”。


  第二,大量重金属污染在海洋存在。这些物质往往很难降解,会通过生态系统转移到人类的食物中。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英文简称WWF)的调查结果,由于严重污染,很多深海鱼类已经毒性很大。同时,陆地塑料袋等也成为海洋里难以降解的污染物,“有可能纠缠在鱼类腹内,导致死亡”。


  第三,海洋污染治理难度大,因为“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4:39:56 | 只看该作者
  海洋污染:不能承受之重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拥有35万平方公里海域和内陆水域。但是,“总计14.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沿海浅水区域未能达水质标准。按照氮和磷等主要污染物计算,2.9万平方公里海水被认定为严重污染。”


  “海岸带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包括辽宁东部水域、渤海、杭州湾,以及黄河、长江和珠江河口,还有主要沿海城市的沿岸区域。”大连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栾维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用上述话语描绘了一幅海岸带现状图。海岸带已经成为海洋污染的前沿。


  海洋污染已经是全世界瞩目的环境议题。“捕鱼、化学垃圾排放、污染、海运等人类活动,使1/3的海洋受到严重影响,而侥幸未受人类活动侵害的海洋只占不到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洋生态学教授本·哈朋说。本·哈朋和其他研究者今年初在《科学》杂志上发布“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


  该地图的研究者们一共考虑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17种影响因素:6种渔业活动:深海捕捞、浅海捕捞等、5种污染:航线污染、港口污染等、3种环境变化:海洋酸化、紫外线辐射和海洋温度、外来物种入侵、通商航行和海底建筑。本·哈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中国近海海域几乎受到了上述所有17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的海洋包括中国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都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化学需氧量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栾维新教授说,因此他更加关注渤海。


  “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所长施平研究员告诉记者。


  据相关材料显示,目前的海洋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海水中有机物过量,引发赤潮逐年增多。有机物过量将使得海水里氧消化过量,形成低氧区,甚至会造成海洋的“生命禁区”。


  第二,大量重金属污染在海洋存在。这些物质往往很难降解,会通过生态系统转移到人类的食物中。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英文简称WWF)的调查结果,由于严重污染,很多深海鱼类已经毒性很大。同时,陆地塑料袋等也成为海洋里难以降解的污染物,“有可能纠缠在鱼类腹内,导致死亡”。


  第三,海洋污染治理难度大,因为“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4:40:03 | 只看该作者
 海岸带综合管理:立法与政策


  很多海洋研究者向记者介绍道,以往的海洋研究只是专注于海洋本身,海岸带受到的关注非常之少。


  与此对照的是,海岸带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成为经济开发的热点区域。中国内水及领海38万平方公里,适合深度开发的沿海浅水海域约14.5万平方公里。因此,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正在快速崛起的天津滨海新区,地方政府往往都将港口产业、海洋经济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在不断加强沿海领域的开发开放。


  “海岸带往往是经济最为发达、生产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污染也最为严重,环境问题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些地区”。中科院院士、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述彭告诉记者,海岸带污染治理应该成为海岸带开发、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即使是树立了保护海洋环境观念的沿海地区,在海岸带治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是最大的障碍。


  首先是涉海行政执法部门方面。目前,中国海洋管理体制实际上由环保部门、海洋部门、交通部门、渔业部门及军队共同组成。在具体的环境保护执法中,上述部门往往无法形成合力,分头管理甚至导致相互牵制。“环保部门最弱势,我们现在都不出(海洋环保方面的)现场了。”广东省环保局环境执法大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没有一支海上综合执法力量,也没有一个涉海部门能够单独有效地实施海洋综合执法。


  “区域合作不力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香港环保署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香港与深圳同处深圳河口,有共同的河口和海岸带环境,需要面对同样的污染治理难题。但是,由于两地体制不同,特别是环保体制有较大差异,现在属于各自为战,无法很好地实现两地协同。

  “海岸带综合管理”已经成为各界共识。“污染在海上,根子在陆地”已经被海、陆双方挂在嘴边。针对当前的海岸带开发热潮,“沿海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必然需要。目前,沿海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正在进行,很多沿海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符合生态经济要求的海岸带新型工业体系”的目标。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研究所副主任关道明进一步建议“将海洋环保指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今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提出建议案,建议在中央政府内建立若干个协调性的海洋管理委员会,以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将海域使用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到实处。


  在民革中央的建议案中,加强海洋规划,完善法规,依法治海也被重点提及。而事实上,海洋立法也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199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以来,《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已经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海岛保护法》已经列入立法计划。国家海洋局已经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海洋政策》,并一直在推动将海洋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时,江苏等十个省份相继出台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地方法规或者规章,并着重于执法环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2 22:14:58 | 只看该作者
改善污染需要区域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0 03:10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