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称朝鲜弃核前景变数仍很大
本报特约撰稿 洪源(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
2008年6月27日,在国际机构和媒体监督下,朝鲜炸毁了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欢呼的人们认为,它是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安全局势的拐点。不过,笔者认为,对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是应保持冷静和耐心,因为朝鲜弃核前景变数极大。
冷却塔具象征意义
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金日成大学开始核技术教学和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员。当时,朝鲜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核反应堆,使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宁边由此成为朝鲜核工业重地。
20世纪90年代,朝鲜按照朝美签订的《日内瓦框架协议》,冻结了宁边的5兆瓦核反应堆。此后,美国一直用间*卫星监视该冷却塔是否冒烟,以此作为检验朝鲜冻结核设施的一个手段,并从冷却塔的运转时间,来估算朝鲜提取的钚的数量。在此期间,据报道朝鲜也曾在冷却塔问题上迷惑美国,例如故意烧些废纸让烟囱冒出烟。除可见光外,美国卫星拍到的红外遥感也很真实,让美国真假难辨,以为反应堆“正在运转”。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所倡议的“去功能化”,就是在外界监控的前提下,让核反应堆无法随时启动。尽管“去功能化” 本身并不等于完全废弃核设施,但它是“以最终废弃”为目标、具有实质意义的一个步骤,对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去功能化”的进展,冷却塔作为核反应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
此番,朝鲜宁边冷却塔轰然倒地,朝鲜驻华大使崔镇洙也在6月26日向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这都象征着朝核问题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弃核“道阻且长”
不过,要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并建立东北亚和平安全对话机制,可谓“道阻且长”。
第一,笔者认为,朝鲜的核试验是成功的,朝鲜拥有核武器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将朝鲜拥有的核武器、核设施、核材料、核技术以及运载工具“归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系统工程。美国等谈判方要重视朝鲜的切身利益、安全要价,给朝鲜以相应的补偿;否则很容易功败垂成。
第二,炸毁核设施冷却塔、放弃核能力,与放弃全部核武器、不拥有核材料核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区别对待。
第三,美国为朝鲜“摘帽”(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中除名)、“解禁”(不再依据“敌国贸易法”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这些对美国来说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无本买卖。无论如何,美国不会蚀本,且这些都是可逆行为。到最后,这对朝鲜能起多大作用还很难说。不过,经过近60年的制裁,朝鲜已习惯了“年年难过年年过”的相对孤立局面,美国的礼物也算是聊胜于无。回顾历史,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与朝鲜达成了日内瓦朝核框架协议,但后来的美国布什政府根本无意履约,直接造成了2002年的第二次朝核危机。相同的历史悲剧会不会再次发生,我们只能继续观察。
第四,要解决朝鲜对安全问题的关切,则完全取决于美国。但美国目前在这方面仍没有进一步动作。朝鲜若想完全弃核,未来还有“真正去功能化、无核化、核查、兑现”数关要过。这个过程肯定会有多次反复与波折。在冷却塔倒掉的第二天 (6月2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就在韩国首都首尔,敦促朝鲜履行六方会谈达成的共同文件规定的义务,放弃所有核计划、核武器和核材料。美国强硬派过高的要价与过大的压力,会不会让既有成果付诸东流? |
|